本報特約記者 張靜
韓國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韓國職工的平均薪酬不如美日法等發達國家,但韓國大企業的薪資卻比這些國家的大企業最高高出將近50%,嚴重影響韓國企業的競爭力。
據韓國《韓民族新聞》28日報道,根據韓國中小企業研究院盧敏善研究員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韓國職工人均薪資為3302美元,相當于美國(4200美元)、日本(3504美元)、法國(3811美元)水平的78.6%-94.2%。但職員人數在500人以上的韓國大企業月平均薪資為6097美元,反而比美國(4736美元)、日本(4079美元)、法國(5238美元)高出16.4%-49.5%,各國平均薪資是根據購買力平價基準計算出來的。
同時,韓國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薪酬差距也是最高。如果以大企業職工平均月薪(以2017年準)為100%計算,職員人數1-4人的企業和5-9人的企業的職工薪資分別為32.6%和48.3%。美國(以2015年準)分別為78.8%和64.8%,日本(以2016年準)為65.1%和72.6%,法國(以2015年準)為58.8%和63.4%。
據報道,韓國勞動研究院勞資關系研究本部部長趙星材分析稱,大企業只雇用少數正式員工,以外包非核心業務的方式利用外部低薪資勞動者,通過降低單價等方式制約中小企業的支付能力,中小企業勞動者們根本不可能拿到高薪。他認為,隨著韓國社會陷入雇用質量惡化和薪資差距擴大的惡性循環,社會團結性被破壞,阻礙了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資源順利移動,從而降低韓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和革新的可能性。應該對這種勞動市場二重性予以消除。
此外,韓國大企業的強勢工會也對高薪酬問題頗有“貢獻”。韓國《中央日報》以汽車產業為例稱,與德國、西班牙、日本等老牌發達國家以勞資合作為基礎提高生產效率不同,充滿戰斗性的整車工會和實施傾向工會政策的韓國現政府使得這一切在韓國變得難以想象,生產線的高工資和低效率已成為韓國汽車產業的頑疾。
另據韓國《文化日報》28日報道,接近七成韓企認為今年營收將停滯或減少,而國內因素占據主因,具體因素包括內需不振(26%)、各種不利于經營的法律法規太多(21%)、中美貿易戰(20.4%)、薪酬太高(13.3%)等。▲
環球時報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