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本報記者 趙覺珵 ●盧戈
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中西部農場破產潮正在蔓延,申請破產農場數量已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而且“尚未見頂”。美聯儲及產業專家表示,供需失衡引發的價格扭曲、不良貸款擴張導致美國農業趨于蕭條,而美國政府發起的貿易戰則讓情勢進一步惡化。
84座農場申請破產
道瓊斯旗下的市場觀察網站28日報道稱,根據美聯儲的一份報告,美國中西部農業正面臨2008年以來的最大危機。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里,明尼阿波利斯聯儲第九區所涵蓋的美國中西部地區,包括明尼蘇達州、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和威斯康星州在內,共有84座農場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2章申請破產。
事實上,美國農場的蕭條不僅限于明尼蘇達及周邊州,也出現在美國中西部其他地區。堪薩斯城聯儲的報告顯示,該聯儲所轄的科羅拉多、堪薩斯、俄克拉荷馬等州的農場收入較去年整體下滑,玉米和大豆產區尤其嚴重。
美國《明星論壇報》稱,危機的重要背景是,由于中國市場的關閉,原本銷往中國的經濟作物不得不積壓在倉庫里,大豆、玉米及畜牧產品價格下滑更加嚴重。
產品失去市場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目前美國農作物收成不錯,而被征收關稅的農產品銷售卻欠佳,尤其是大豆。2018年大豆產量預計為46億蒲式耳(1蒲式耳相當于35.238升——編者注),被認為比2017年的產量高出1.89億蒲式耳。但自美國政府今年早些時候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以來,大豆等農產品的價格已經跌至10年來的低點。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對《環球時報》表示,目前的貿易摩擦已經對美國農產品出口造成了較大影響。美國今年的大豆早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對華加征關稅前就種下。如今失去了出口市場,只能大量囤積在倉庫中,價格也就隨之下降。根據美國勞工部此前發布的數據,今年7月,美國農產品出口價格指數環比下跌5.3%,是2011年10月以來跌得最嚴重的一次。當月農產品出口價格下降主要受到大豆出口價格大幅下降14.1%的影響。
醞釀新風險
美國《紐約雜志》網站稱,美國中西部農產區陷入蕭條,農戶負債率達到警報線,“一些征兆早在中美貿易戰之前就已出現”。在投資驅動下,工業化農場的供應能力已遠超國內需求,玉米、大豆、牛奶甚至是牛肉的價格在近幾年持續走低,在中國開始對美國大豆征收報復性關稅后,價格下跌開始加速。《明星論壇報》也表示,在貿易戰之前,美國農業已有潛在的生產過剩。由于國內需求不足,為打開銷路,美國農戶對海外市場、包括中國買家訂單的依賴度顯著提高。
路透社報道稱,美國農場面臨經營危機,貿易戰雖然只是“部分原因”,但仍然可以說,美國政府發動的貿易戰給了美國農戶最后一擊,經濟學家們擔憂更大規模的破產潮“正在路上”。堪薩斯聯儲的報告表示,為了脫離困境,農民們已經開始去杠桿化,通過出售土地或設備來償還貸款。有業界人士擔憂,經營不善、壞賬增加、加上貿易額大減,將產生疊加效應乃至擴散效應。銀行不良農業貸款增長,資產質量下降,表明農場破產潮已經蔓延到了農業貸款市場,這甚至成為金融市場一個新的風險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翁鳴認為,貿易戰只能造成“雙輸”,不是長久之計,美國也會尋求談判、妥協。在這一過程中,美國農業界需要對決策層施加壓力,迫使其盡快結束貿易爭端。▲
環球時報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