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陽
很多人以為“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是鄧小平說的,筆者經過仔細查閱有關材料,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李先念、谷牧、陳丕顯、聶榮臻等人都引用過這句話,他們的文章或年譜中有記載。但是,恰恰是鄧小平,沒有引用過這句話,權威的鄧小平著作《鄧小平文選》、鄧小平生平思想的忠實記錄《鄧小平年譜》,都沒有他說過這句話的記載,與鄧小平工作過、接觸過的人撰寫的回憶文章或訪談材料,也沒提到鄧小平說過這句話。
筆者還發現,引用這句話最多的領導人當屬陳云,從20世紀50年代到改革開放新時期,至少可以找到7處陳云引用這句話的記載,有落在紙面上的批示,也有在談話場合口頭說的,還有在黨的正式會議上的講話。比如,1980年12月16日,陳云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我們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穩。因為我們的改革,問題復雜,不能要求過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論研究、經濟統計和經濟預測,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試點著手,隨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開始時步子要小,緩緩而行。”
鄧小平雖然沒有說過“摸著石頭過河”這六個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摸著石頭過河”是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采取并反復強調的鮮明態度和重要方法。
鄧小平始終堅持把“摸著石頭過河”當作改革的方法。從理論指導上看,鄧小平激勵全黨要沖破思想藩籬,大膽開拓。他強調,“我們干的是全新的事業”,“改革開放是很大的試驗”,呼吁“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從實踐上講,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先試驗、再總結經驗、最后推廣開來。改革之初,在鄧小平的領導支持下,四個經濟特區成立,這些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嘗試了一系列新的做法,形成了很多成功經驗,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反過來推動全國的改革開放深入展開。在特區先行先試的基礎上,1984年,開放政策進一步擴大到沿海14個城市,后來又一步步向全國縱深推進。
(摘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