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涌現了諸多社會問題,單身問題也成為其中之一。本文選取現實生活中的相親案例,以其相親話語作為語料,并利用系統功能語法,分析相親過程中女男說話的方式,發現不成功的相親對話在話題選擇、話輪輪次以及語氣使用上與成功對話都具有差異。同時,對比電視相親節目,找出現實相親與電視相親的差異,發現節目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便是差異所在。
關鍵詞:批評話語分析 相親 單身 特性
1.引言
隨著剩男剩女的不斷增多,社會問題也急劇增加。眾多單身人士由于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消費觀念的不同、社會影響等等因素而選擇單身。相親則成為當前減少剩男剩女的一個重要活動。在相親活動中,語言交際成為男性和女性交往過程中的一大要素,此時的交際真正體現了言語的兩個基本角色:給予和索取。(Halliday,2000)相親男女通過交流,給予對方信息,索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對方具有怎樣的三觀?對方家境如何?對方是否是個幽默的人等等。對話成功與否往往決定著雙方是否有下一次的接觸與交往。
如何在相親過程或男女交往中使交流更融洽或更有效成為亟待研究的問題。本文將借助話語分析及系統功能語法來分析相親對話,從話題、話輪和語氣三個角度,尋找相親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及電視相親話語和現實相親話語之間的差異,為今后的相親交流提供建議。
2.研究背景
相親自古有之,是很多人會經歷或經歷過的一項重要活動。相親也是一種社會活動,但學術研究卻始終離不開社會生活。,所以相親研究也從未停止。本文在知網搜索關鍵字“相親”,并點擊期刊分類,對1107條結果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得到以下幾個相親研究的角度:
2.1節目
電視相親并非因《非誠勿擾》的出現而誕生,中國最早的電視相親是山西衛視在1988年開播。而從1998年起,各衛視又相繼開辦相親類節目,引發了該類節目的新高潮。但是,2010年,《非誠勿擾》的開辦卻帶來了相親熱與收視的新高度,所以電視相親研究也出現了新高峰。僅在知網,相親研究文章數量從2009年的37篇提升到2010年的170篇,研究方向多為電視相親。王媛從節目本身分析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不足之處,認為該類節目的長足發展還需更多創新。王青則從節目所處的行業——媒體入手,分析了人類情感與媒體權力關系,揭示了其情感消費的本質。(王青,2011)
2.2婚戀觀
電視相親節目滿足了一定的社會需求,也對當前年輕一代的婚戀觀產生了影響。這其中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影響。積極影響包括女性自身經濟的獨立性。在主持人、來賓與青年男女的現場對話中,對愛情的概念有了理性的認識和正確的引導,這無疑將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更正確的婚姻價值觀和擇偶標準。(盧麗麗,李敏,2015)任何事都有兩面性,相親節目亦是如此。這其中的例子就有“寶馬女”馬諾,其寧愿坐在寶馬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的價值觀,雖然大多數人不敢茍同,但仍然對一些不能有較強識別能力的年輕人產生迷惑。電視相親所展現的婚戀觀對不同人群都具影響力,女大學生,大學生,17~34歲青年。(莊梅蘭,2014;溫麗華,2013)
2.3兩性
從前,婚姻大事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雖有怨言,卻莫不能說。現如今,相親被搬上了電視節目,不再是兩三個人說話,主要是性別間的對話。孟梅采用女性主義視角,探析電視相親類節目的性別關系定位和對女性形象的媒介塑造,指出相親類電視節目在看似女性把握話語權和選擇權的背后,傳遞的依舊是對傳統“男權中心”觀念的妥協和依附。(孟梅,2013)很多人對于女性的形象還停留在柔弱、溫順的傳統形象中,而當前的女性在媒體上似乎已然有了新的形象。朱麗找出了在節目中的四種形象,并找出了其表面形象下的社會性別內涵。(朱麗,2011)王志華和孫艷玲從節目的參與者——男女嘉賓出發,揭示出表面是“女性當道”的節目,其本質卻是“男權當道”的社會現實。(王志華,孫艷玲,2011)
相親研究的角度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對于相親的重要活動——對話與相親結果間的關系缺少關注。所以,本文將從男女對話入手,對比相親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同時比對電視相親對話,找出其共性及差異性,最終發現其背后的原因。
3.研究方法
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最早是由Fairclough在《語言與權力》中提出。從一開始就自視為一種“工具語言學”(instrumental linguistics),它著重分析人們生成的符號(如詞、短語、句子等)和他們交流的意義之間的關系,旨在揭示語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識形態意義,尤其是那些被人們習以為常的偏見、歧視和對事實的歪曲,并解釋其存在的社會條件和在權力斗爭中的作用。(辛斌,高小麗,2013)批評話語分析重視對社會問題的分析,從問題本身入手,再到產生問題的話語,分析話語及話語所要表達的意識形態,進而了解其帶來的社會影響。
CDA本身所具有的跨學科性質使得研究方法的選擇變得多樣。但是,系統功能語言學對于CDA語篇的分析卻更契合CDA的目標,在交流的話語中去發現問題的存在。交流中的話語,不再是孤立的,靜態的,而是社會的,流動的。同時,系統功能語言學以語義為基礎,并將言語行為分為三個層次,行為、意義和語法,人們說話就是從行為層到意義層再到語法層的一次次選擇。(韓禮德,1973)除了系統功能語法可以深入分析語篇,研究話語分析的學者薩克斯提出話輪這一概念,從話輪次數細看參與者的參與度。最后,話題的選擇也是對話進行一大重要因素,話題本身到話題間的轉換都會對對話的有效性產生影響,而這種有效性的直接表現就是相親男女是否會有接下來的進展。
4.相親話語的批評話語分析與評價
相親,如何相才能親?這是很多人會去思考的問題。但現實問題是,相親失敗案例總是大大多于其成功案例。本文將從系統功能語法人際意義和話語分析常用分析方法話輪來探尋相親中的語言,尋找成功與不成功的區別,了解電視相親究竟是否夸大了現實相親。本文所選語料來自江蘇大學2018年5月20日舉辦的教職工相親大會,由兩名相親者志愿提供。根據志愿者是否接受繼續了解對方為相親成功與否的評判標準,兩對相親案例中案例一為成功案例,另一對為失敗案例。同時,選取《非誠勿擾》6月16日首位上場男嘉賓的對話作為電視相親語料。三個案例的對話文字都為800字左右,稍有偏差。
4.1話題
話題是對話展開的原點,由其引發話語雙方的討論,同時規定了討論的方向,對對話內容具有定向性。話題的選擇是外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相親時話題的選擇亦同樣重要。經對3個案例語料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話題:
現實案例一:(女)怎么看父母著急子女結婚一事、下班后的娛樂項目、上班情況、平時會不會打牌、看什么電視劇、練車怎么樣、唱歌怎么樣、哪里的火鍋比較好吃、健不健身、(女)家在具體哪里
現實案例二:約你看電影要不要找你媽請假、對當地熟不熟、(女)做飯好不好吃、你家人結婚我用不用跟去、頭像很美,長的很漂亮、(女)是不是很會撩小姑娘
電視相親案例:個子高不高、嗓音是不是經常去唱戲、身材、喜不喜歡制造小驚喜、介不介意和外國人交往、找女朋友要不要找有共同話題的、有沒有安靜一點的愛好、怎么點評自己不受歡迎的原因、想找和自己一樣隱晦的人還是不一樣的人、為什么不讓自己更好懂點
案例一和案例二的話題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話題,話題的選擇也多由男性主導,進而開始話題的討論。雖然案例一和案例二的話題多為日常話題,但區別較大。1.男生話題深淺不同。案例一中男生所選話題都無關輕重,比較輕松,男女雙方就像是一般朋友之間聊天,下班后的娛樂或者火鍋哪里的比較好吃,從興趣愛好出發更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而案例二話題的選擇則想要更貼近彼此,如你家人結婚我用不用跟去。男生直接跳過剛認識的階段,選擇深入家庭。首次聊天,這樣的話題顯然并不能拉近彼此的關系,增加好感度。雖然話題中也有不深入雙方關系的話題,如你怎么這么漂亮,卻因為雙方初次見面,這樣恭維的話在女生看來并不具吸引力,反而會削弱在女生心中的形象2.女生話題的漸變方向不同。案例一女生的話題更直接深入了相親背后的原因——父母著急子女結婚一事,對相親這件事秉承著坦然自在的態度。接下來問男生家在哪里,是在雙方聊了一些內容后,直接表現出想要深入了解對方。話題從寬泛轉變到具體,從雙方好感度上來說是好感度的遞增。案例二女生首先也是選擇了日常的話題,第二個話題是不是很會撩小姑娘直接表現出的并不是對男生的好感度,反而是一種質疑,是好感度的遞減。案例三電視相親的話題則更直接、更犀利。不同于現實生活相親男生選擇話題,電視相親中話題的選擇權大多在女生手中。話題的選擇從面到點,面指表面,包括身材、身高、長相、及嗓音;點指細節點,包括性格及具體的交友要求,更全面、更細節。
總的說來,在男女雙方剛見面時,聊天話題可寬泛選擇,盡量像朋友一樣去聊天,迫切想要拉近關系,話題選擇過于親密,不僅不適用于相親初期,且會引起女生對男生的反感。
4.2話輪
薩克斯是最早提出話輪這一概念的話語分析的研究者。話輪在國內外有諸多定義,劉虹給出了她的定義,“一是,說話者是否連續,即在一個語法語義完成序列的末尾有無沉默。如有沉默,那么說話者的話就不止一個話輪。二是,是否發生了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互換。如果發生,就標志著一個話輪的結束和下一個話輪的開始。”(劉虹,2004)話輪的構成包括詞、短語、分句和句子,任選其一都能成為一個話輪。話輪的功能主要有三:1.表明與前一話輪的關系。2.實現當前話輪的目的或任務。3.引起下一話輪。(王曉,2014)
以下是三個案例的話輪分布情況:
對比案例一和案例二,在同等時間的對話內容中,案例一比案例二少了16個輪次,表明案例二話輪要短于案例一。而短話輪給交流雙方帶來的感受是對方積極主動的參與對話,同時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對比兩個案例男生話輪次的比重發現,案例二男生輪次的比重高于案例一的男生,更能體現案例二男生參與對話的主動性。反觀相親結果,男生輪次比重大并不能直接產生積極的影響,或者說影響并不明顯。節奏快的聊天同樣存在緊迫感,男生的積極主動應該處于一種相對主動狀態,而不是一味地表達自我,否則會適得其反,留有強勢印象。從女生角度來看,女生輪次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應出她是否愿意給出更多的回應,配合對話的進行,印證了上述男生輪次并不是越多越好。簡而言之,男生并不是越積極,女生對其印象更好,需要適度給女生留有對話的空間。案例三一反常態,男生與女生輪次比重不再是男生比女生多,而是女生比男生多。電視相親,一是由于是現場狀態,男生較現實生活中相對沉默。二是相親節目中,男生作為被“審視”的對象,更多的是處于一種被動狀態。
在現實的相親中,男生積極主動是常態,女生也接受自己處于被引導的狀態。但是,這樣的引導應處在一個適當的位置,根據女生的回應做出適當的調整,雙方懸殊太大,會有“急功近利”之嫌。而電視相親,一改男主動女被動的常態,女生首先在人勢上處于優勢,男生則略有些勢單力薄。除此之外,節目本身處在鏡頭下,對男生而言無疑是壓力重大,與現實中相比則具有反差性,更為含蓄。
4.3語氣
語言除了表達個人經歷、意識,同樣能展現一個人的身份、社會地位、態度、動機以及評價,這就是語言的人際功能。(韓禮德,2000)人際功能主要由語氣和情態來體現。其中語氣主要指說話者所選言語角色的轉換。(李戰子,2002)言語最基本的兩種角色包括給予和索取,最基本的言語功能包括提供、命令、陳述和提問。語氣的轉變主要是通過改變語氣組成的位置來實現,但是這是在英語語言中。在中文里,語氣變化是通過句子形式以及語氣詞的添加來實現。
一段對話的進行就像是一次活動,活動的參與者被分配相應任務。但在對話中,任務是由參與者自行選擇,并非被迫分配。對任務的貢獻可通過語氣的選擇來看:
(1)陳述句:在案例一中,男生陳述句的數量相對于女生來說較多,表明男生更多地提供信息,開啟話論。而案例二的男生與案例一中男生相比,陳述句的數量則要少,但相對案例二的女生,數量處于多數。由此可見,在兩個案例中,男生是處于“高位”,主動提供信息,并積極開啟話論,在對話任務中提供較多有用信息,而女生則處于“低位”,信息提供少。兩個案例在陳述句數量上雖有差距,但在對話信息的提供上大體一致。在電視相親中,女生的陳述句的數量要遠多于男生陳述句數量,且陳述句內容多用于對男生的評價,并無自身信息的陳述。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1)女生信息早已公布在外,沒有必要進行過多陳述。(2)參加節目的男生多做過節目攻略,不是一無所知就來參加,所以信息索取不再是對話重點。
(2)一般疑問句:案例一中男生一般疑問句的數量與案例二中男生一般疑問句的數量相差較大。男生二更迫切希望從女生口中獲得更多的信息,且這種信息更多的表現為對自身的認同。但是在交流初期,這種交流方式顯然有些“操之過急”。女生對男生的信任尚未建立,具有實際價值的信息也必不會傳遞。如案例二中的一段對話:
男生二:如果我約你出去看電影的話,是不是要找你媽請假?
女生二:你為啥要約我看電影?
男生二:我為啥不能約你出去看電影?
女生二:好吧。
在這段對話中,男生二在剛與女生見面時,提出向女生媽媽請假去看電影。邀請女生看電影是正常情況,但是加上后一句向女生媽媽請假則有些突兀,更甚則有些莫名其妙。而從女生的回答來看,她感覺這樣的要求來的太突然,也覺得不合時宜。但是,男生并未感知女生的心理變化,以反問句的形式直接給予強勢回答,沒有給出女生想要的回答,反而使得對話更為尷尬。而在相親節目中,女生對男生的好奇心更盛,所以一般疑問句的數量也更多。一方面是因為女為“主”,男為“客”。不是自家場地,難免有些拘謹。另一方面,在電視效果下,男生更為謹慎,更要考慮在眾人拷問之下對話產生的影響。
(3)短小的小句:現實案例中,短小的小句的數量一反男女疑問句和陳述句的數量情況,女生所用短小短句的數量要多于男生,且兩個現實案例的男女數量相差不大。這種現象表明,在相親對話中,女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是自發的,而是輔助性質的,對于一些問題沒有給出確切的回答,只是在對話中給出一定的反饋。電視相親中則沒有短小的小句,男生上節目是為了表現自己,女生則抱有同樣的想法。同時,短小的小句也不符合相親節目緊湊而又有節奏感的風格。
語氣的人際意義可以看出對話雙方在對話中所扮演的角色。男生扮演的是“攻”的角色,女生則是“守”的角色。在一般相親對話中,男生陳述語氣的多少并無太大影響,而疑問語氣也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雙方消化彼此的談話內容,不在于女生信息輸出量的大小。同時,給出的回答若多用反問句的形式,則會留下太過強勢的印象。
5.結語
在初次見面時,成功的相親對話有以下幾個特點:一.話題不會太親密或觸及對方隱私。二.話輪的輪次不多,談話內容連續完整。三.語氣溫和,不咄咄逼人。而不成功的相親對話,男生的對話方式在這三點上則多少有些相反。電視相親不同于現實相親,女生一改現實中的被動狀態,男生也更加謙虛,聚光燈下,女生更想展現自己,男生則變得小心翼翼,是節目帶來的變化,還是急尋另一半的心理驅使還有待更全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 An Inlroducl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85/1994/2000.
[2]Halliday,M. A. K.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M]. London: Edward Amold, 1973.
[3]李戰子,高一虹.功能語法與批評性話語分析的結合點[J].外語研究,2002,(3):78-79.
[4]劉虹.會話結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86.
[5]盧麗麗,李敏.電視相親目對當代大學生婚戀價值觀的影響研究[J].老區建設,2015(6):32-33.
[6]王曉: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話輪轉換分析——以《緣來非誠勿擾》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2014.
[7]王志華,孫艷玲.從當前電視相親節目看中國社會的性別關系[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1(03):154-15.
[8]溫麗華.電視相親節目盛行下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分析[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3(2):73-75.
[9]王媛.電視相親節目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報業,2011(12):112-113.
[10]王青.情感超市與媒介霸權:對電視相親類節目的反思[J].中國電視,2011(7):21-25.
[11]辛斌,高小麗.批評話語分析:目標、方法與動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4):1-5.
[12]莊梅蘭.電視相親節目對女大學生婚戀觀的影響及引導[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5):88-92.
(作者介紹:王新娟,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話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