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凱
內容摘要:黑格爾在《小邏輯》中從對舊形而上學關于上帝存在的證明、舊形而上學用有限的知性知識認識無限的上帝以及舊形而上學的知性神學觀容易形成獨斷論三個方面對以往哲學家的知性思維神學觀進行批判。同時,黑格爾辨證地認為,不能對舊形而上學的知性思維片面地否定,也應該認識到知性認識是認識上帝的一個環節。本文將對《小邏輯》的“邏輯學概念的初步規定”部分里,黑格爾對舊形而上學知性思維神學觀的批判進行探究。
關鍵詞:舊形而上學 知性 神學觀
黑格爾在《小邏輯》中對以往哲學家的知性思維神學觀進行了細致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知性思維的抽象同一概念的有限性。并在人們對上帝的認識只是抽象的存在于頭腦中,不能達到對于上帝“概念”的具體認識進行了深刻批判。然而,黑格爾對于知性思維神學觀并非完全否定,乃是揚棄了舊的知性邏輯的思維方式,將其包含在自身之中并建立起自己的辯證思維。
一.黑格爾對舊形而上學上帝存在證明的批判
首先,用知性的觀點探討上帝的目的是要找到合適的謂詞來表達我們表象中的上帝,這樣就造成實在性與否定性的絕對對立,最后得到一個空洞抽象的無確定性的本質,一個純粹的實在性,這是近代啟蒙思想的毫無生命的產物。
其次,用有限的知性知識證明上帝的存在會陷于本末倒置。由于知性知識是有限性的,不能過渡到無限,舊形而上學總是從知性的有限同一性中去找上帝存在的第一因,要尋求上帝存在的客觀根據,就找到一個固定的前提,從這一前提推出另一個規定,因此必須指出某一規定依賴某一前提。這樣導致上帝的存在的客觀根據要依由另一些規定的來支撐,這與上帝是一切事物的絕對無條件的根據這一前提相矛盾。而按照這個方法如何論證從有限事物向無限的上帝進行過渡呢?知性思維采取了泛神論的方法,將上帝泛化到萬事萬物當中,使上帝在自然界中存在成為自然界的原因也是自然界存在的目的。這樣就“成功”的將上帝從無限的超驗世界中拉回到了有限的自然世界中。其結果并沒有實現從有限過渡到無限,反倒使上帝從無限的本性泛化成為有限的自然本性了。如黑格爾所言“又或者是認上帝作這有限世界的直接的實體——這就會流入泛神論;”[1]另一種方法,知性思維直接割裂了上帝的主觀性和客觀性,認為上帝只是客觀的超驗的存在,而人們在經驗中運用經驗的邏輯法則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認識超驗的上帝的,最終陷入了無神論?!盎蛘呤钦J上帝為永遠與主體對立的客體,這樣一來,上帝也是有限的——這就陷于二元論?!盵2]這樣的認識也沒有真正從有限過渡到無限。
最后,用知性知識考察上帝的特性會沉陷于純粹實在或不確定的本質的抽象概念中。把有限世界認作真實的存在,把上帝看成是它的對立,會陷入兩個方面的困境:一方面,用來形容上帝特性的如公正、智慧、仁慈等謂詞本身是有限的,把這些有限的謂詞當作上帝的特性,就對上帝形成了片面的規定;另一方面,因為上帝的無限性,用來描述上帝特性的謂詞必須是無限的,這樣就只能通過各種特性之量的增加的辦法得到一個關于上帝的概念,這樣的無限的量的疊加與本質上就具有無限內容的上帝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叭欢涍^量的增加后,‘無限就會超出人們的理解,成為人類理性和邏輯無法把握的存在?!盵3]黑格爾認為這樣認識上帝的方式是知性的,片面的,不實在的。結果造成人們對于上帝的無限內容的認識模糊不清,在頭腦中僅形成抽象的無限表象。
黑格爾批判知性思維的論證方式總是強調外在的同一性,只求肯定過渡到肯定而完全沒有看到否定性的一面,這樣的思維是獨斷的,固執的。黑格爾強調以有限的形式邏輯去論證超驗的無限上帝,其知性思維是有限的,不足以做到真正的從有限到無限的過渡。只有將知性思維提高到辯證思維運用辯證邏輯才能夠真正做到以有限認識過渡到對上帝的無限認識。
二.舊形而上學用有限的知性知識認識上帝的無限性
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學認為思維的規定就是事物的基本規定,并且根據這個前提,堅持思想可以認識一切存在,因而凡是思維所想的,本身就是被認識了的,舊形而上學認為抽象的、孤立的思想概念即是本身自足,可以用其來表達真理而有效準。但黑格爾認為舊形而上學只是借助名詞概念或謂詞就可以得到絕對知識,而沒有考察這些知性概念是否具有真正的內容和價值,也沒有考察只用有限的名詞或謂詞說明絕對的形式是否妥當。
黑格爾將有限的、單純理智的思維和無限的理性的思維進行區分。黑格爾認為有限事物有終點,它的存在要與它的否定的方面聯系起來,一旦受到對方的限制就要終止。那些直接地、個別地得來的思維規定都是有限的規定,有限的思維停留在有限的規定里。而真理本身是無限的,不能用有限的范疇來表達。因為無限的思維是“自己在自己本身內,自己與自己本身相關聯,并且以自己本身為對象。”[4]我的對方就是自己本身,我的對象也是自己本身,當我要與對方發生關系的時候,那個對方、否定者就是自己本身。進一步可以說,當自己本身作為對象被思維著的時候,這個對象的客觀外在性已變成被揚棄了的、觀念性的東西了,既是在規定和限制過程中對這個過程的缺陷進行了揚棄。所以黑格爾得出結論:“純粹思維本身是沒有被限制的”。[5]
既然對有限的、單純理智的思維和無限的理性的思維進行了區分。那么只要考察舊形而上學認識上帝的方法就知道,舊形而上學的思維是有限的、單純抽象的思維。舊形而上學“只知直接采取一些抽象的思維規定,以為只消運用這些抽象規定,便可有效地作為表達真理的謂詞?!盵6]這就是說,舊形而上學對上帝的認識活動被有限思維所界定,并且把這種規定看成固定的東西,而并不是像理性思維一樣,對它再加以否定。黑格爾舉了個例子:對于“上帝有存在嗎?”這個問題,舊形而上學的知性思維認為“存在”純粹肯定的、究竟至極的、無上優美的東西,但在黑格爾看來“存在”是低級的,因為它也包含了否定它的對方的成分,并不是單純肯定的,既然受到了對方的限制,就是有限的規定,有限的規定不配用來表達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