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摘 要:巨災保險是巨災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浙江省進行巨災風險管理需要借助商業巨災保險制度。本文首先對浙江省目前的巨災保險實施情況進行總結,指出商業保險參與的動力不足是造成浙江省巨災風險管理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其次分析全國主要試點城市和地區的實施情況,建議從激勵機制、角色定位、商業保險制度應用、巨災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強商業巨災保險在浙江省巨災保險體系建設中的應用。
關鍵詞:巨災保險 商業保險 商業機制 巨災平臺
巨災風險是指因突發性的,無法預料、無法避免的且嚴重的災害事故而造成的巨大損失,具有發生頻率低、損失程度大的特點。將商業保險納入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形成政府、市場合力的新救災機制,不僅可以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拓寬損失補償渠道,而且能夠平滑政府財政波動,提高巨災保障水平,是政府運用現代金融手段降低災害損失的有效途徑。
一、浙江省巨災保險制度的現狀
(一)浙江面臨的主要巨災風險分析
浙江省地處我國東部沿海, 經濟發達, 人口稠密,是臺風、暴雨、泥石流等災害多發省份,歷年來對浙江省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對于浙江省而言,巨災損失主要表現為臺風、雨雪冰凍、梅雨期暴雨等形式,其中以臺風的損失最大,呈現大災現象突出,次生災害損失嚴重的特點。目前,浙江省的防災救災機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如政府應急機制反應迅速、重大設施損毀修復快、可以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救災等。但也存在如下缺陷:第一,救災的效率不高,主要體現在給政府公共部門造成了沉重的財務負擔;第二,救災的效果不夠理想,主要體現在對人民的保障不足;第三,災前預防能力薄弱,主要體現在風險預防和風險抑制措施均不完善。巨災的風險保障體系不能有效應對高風險的需求,未形成有效的巨災社會管理模式。
(二)浙江省巨災保險現狀
浙江省正探索建立區域性的巨災保險制度,即針對臺風等自然災害多發的情況,積極爭取國家巨災保險政策支持,采取政府主導、財政支持、保險機構運作的方式開展區域性巨災保險。目前,浙江的寧波已在2014年開始推出地方特色明顯的巨災保險體系,以地方財政為支撐,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為其它地區試點和推行巨災保險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同時,浙江省自2006年在全國率先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以來,以浙江人保財險為首席承保人的政策性農險共保體在著力推進農業保險模式創新、制度創新、品種創新,政策性農業保險成為全省農民增收的“穩壓器”,農業增效的“助推器”。
總體來說,浙江省的巨災保險制度醞釀多年,寧波等地區也在試點區域性的巨災保險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宣傳和推廣了保險制度。但全省性的巨災保險制度遲遲未推出,政策支持、數據完善、產品設計等方面仍有不少的工作要做。
(三)商業保險參與巨災保險制度的動力不足
巨災保險在中央級文件和保險業文件中都有涉及。比如,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即保險業的“新國十條”,提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其中提出以商業保險為平臺,以多層次的風險分攤為保障。但實際的情況是商業保險理賠金額占巨災損失的比例很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業保險公司動力不足,經營巨災保險風險大而盈利小甚至虧損。
從商業保險公司的角度,由于缺乏巨災數據的積累,使得保險公司對巨災風險的估計存在較大的偏差,產品的設計和費率的厘定都存在風險;另一方面,巨災風險損失較大,目前的商業保險風險轉移和分散手段較少,成熟的經驗比較缺乏,也會對商業保險的經營帶來風險。
從巨災風險來看,目前眾多的商業保險的保險責任一般包括了臺風、暴雨等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財產損失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也造成商業保險公司對參與巨災保險的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
二、國內主要試點城市巨災保險經驗介紹
在多種政策的支持下,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巨災保險的嘗試,各有特色和側重。目前,開展巨災保險的地區主要包括:寧波和廣東(見表1)。
綜合各地區的巨災保險試點情況,廣東省的巨災保險制度的設計更適合浙江。首先,廣東、浙江的巨災風險類似,都以臺風、暴雨等為主;其次,廣東、浙江社會、經濟基礎類似,兩省經濟基礎較好,社會的開放度較高,在商業保險的普及度、接受度方面更高。寧波的巨災保險制度需要政府更大的財政支持,財政壓力較大。
此外,還有深圳、云南等地開展的巨災保險試點,深圳推行的類似于寧波,財政負擔較多;云南主要推行的是地震的巨災保險。總體來說,經過各地的巨災保險試點總結和目前推行的主要的巨災保險險種的實踐來看,主要特點包括:第一,政府主導。巨災一般指突發的、難以避免且造成巨大損失的自然災害,其特點是發生頻率低、損失大,往往會導致大量的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給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從目前各地實踐的情況來看,政府往往扮演巨災損失“最終承擔者和責任人”的角色,嚴重自然災害的主要損失主體是政府,而政府財政涉災預算的現狀是“無災不能用、有災不夠用”。巨災造成的嚴重自然災害對財政涉災預算的平衡性造成重大影響,從而進一步引發財政、民生矛盾。第二,結合地方巨災風險特色。一般結合當地面臨的巨災風險進行設計險種,針對性較強。比如寧波的臺風風險、云南的地震風險,各地的農業巨災風險等。第三,借鑒相對成熟的險種經驗。比如農業巨災保險,在浙江有多年的運營實踐,總結其經驗,對浙江省建立區域性的巨災保險具有比較大的參考價值。開展巨災保險試點應該更多的考慮為了取得可以復制的價值,巨災保險區劃以一個省的區域建立和推動比較合適。
三、商業保險參與浙江省巨災保險體系的模式研究
浙江要建立自己的巨災保險制度,應該是以政府為基礎、商業保險公司為重點、主體補充的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建立完善的災后業務持續機制;實現災后監管、行業協會、保險公司間的聯動,形成合力。應構建一個系統化的,以政府防災救災應急機制為基礎的,以商業保險作為重點的,以社會救助力量為補充的“災前預防—損失補償—促進災后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四位一體保險功能的巨災保險體系。
商業保險公司畢竟是以盈利為目的,不能強制保險公司開展巨災保險業務,而是要采取建立相關的制度,采取相關的措施激發保險公司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目前,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各主體角色的定位
在面臨巨災風險的情況下,個人家庭、企業的財務損失會轉嫁給政府,個人、企業、政府之間的責任界限會比較模糊。個人、企業、政府、商業保險公司等主體要明確其定位,各司其職,加強巨災保險的市場化運作和經營。首先,政府的基礎角色。考慮到巨災風險覆蓋面廣、損失大的特殊性,結合目前浙江省的實際,政府要召集各相關主體共同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和提供一些必要的技術、數據、平臺支撐,因此在巨災保險制度中政府主要作為召集者和平臺的建設者,扮演基礎性的角色。其次,商業保險公司的提升角色。要加強巨災保險的市場化運作,提升運營的效率。以商業保險公司為代表的商業保險行業肩負制度設計、數據積累、市場化運作等職能。最后,個人家庭、企業主體等作為巨災風險的實際損失方和巨災保險的實際受益方,其角色應該是配合。提升對保險、巨災的認知,不能僅依靠政府的救災進行災后的重建,加強商業保險的購買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強化商業保險的角色定位,提升其在巨災風險中的功能。商業保險發展的關鍵之一在于商業上具有可持續性,經營上更具有效率。由于巨災風險發生概率小、巨災風險一般由政府管理和補貼,造成客戶的保險需求較小。商業保險要通過多元化、多層次的產品設計,提升巨災保險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對于浙江而言,巨災保險的設計可以根據各地區面臨的巨災風險設計各具特色的產品,并且設計不同層次的額度,以滿足不同客戶的保險需求。比如,溫州、臺州、寧波、舟山主要受臺風的直接影響,可以涉及針對臺風的巨災保險;杭州、嘉興等主要受臺風直接和泥石流等間接影響;麗水、湖州主要受臺風的間接影響,給農業、人身安全等帶來損失。
(二)激勵考核機制
商業保險參與巨災保險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可以更有效的實施巨災保險制度,巨災風險具有的特點和高的賠償金額使得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巨災保險的積極性不高,擔心虧損的風險。保險公司是專業處理“風險”的商業機構,掌握眾多自然災害的第一手資料,有豐富的防災減損經驗。而且一旦訂立保險合同,保險公司與投保企業的利益就密切相關,保險公司有動力幫助投保企業進行巨災風險管理。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考核機制對商業保險公司進行管理,特別是前期,制度的建立至關重要。在激勵方面,建議成立以銀保監會和保險行業協會為主體的考核激勵制,對具有相關巨災管理技術和經驗、愿意參與巨災保險的保險公司給予政策支持,比如優先參與政府類的保險招標項目;政策性保險給予業務傾斜;一定的地方性稅收減免;免費的公司形象宣傳等。在考核方面,建議各保險公司的總部將參與巨災保險的情況納入相關的考核指標,逐步制度化和規范化,后期商業保險公司在巨災保險業務穩定的前提下,會增加對業務來源、保費收入增長的考慮,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形成良性循環。
歸根到底,巨災保險制度的建設要由政府和商業保險公司踐行,制度的效果要由政府和商業保險公司體現,但政府的職能決定了保險公司才是巨災保險制度落實的關鍵所在。
(三)發揮商業保險的重要功能,提升巨災保險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相對于傳統的以財政救災為主體的巨災風險管理模式,商業保險具有防災防損功能、獨特的商業保險風險分散機制、靈活度較高、各主體的角色清晰明確、積極性較高、產品創新和個性化較強等優勢和特色,應該提升和發揮商業保險行業的重要作用,在巨災保險制度設計(保險共同體和再保險共同參與)、創新產品內容和管理模式(廣東的巨災指數保險可以作為參考)方面積極參與和發揮主體作用。特別是防災防損功能,是保險制度區別于傳統的救助制度的關鍵機制,也是發揮商業保險功能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可以參考交強險制度。交強險制度是機動車輛車主必須要了解和購買的險種,經過多年的推廣和實踐、制度已經深入人心,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其中,無賠款優待制度在巨災保險制度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和使用,使保險公司實際收取的保險費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承保風險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的防災防損的作用。
(四)浙江巨災平臺的建設
巨災保險制度建立的基礎就是數據、經驗的積累,浙江巨災平臺的建設就尤為重要。目前可以在已有數據、經驗的基礎上,組建由政府(民政等部門,找一個牽頭者)、商業保險行業(行業協會出面)等為主體的平臺建設組和維護組。
浙江省可以根據面臨的主要巨災風險,建立自己的巨災平臺,在巨災風險數據積累,模型建立,經驗積累等方面重點建設,為直保公司承保、理賠、巨災風險累積控制和內部風險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周鵬飛.我國巨災保險模式選擇[J]. 時代金融,2017(32).
[2]本刊編輯部.中國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思考[J]. 金融博覽,2018(03).
[3]張新.巨災保險制度中保險公司與政府的責任[J]. 全國流通經濟,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