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延良 郭鴻鵬 魯競夫
摘 要:本文基于阿里巴巴電商平臺數據,在已有計量研究的基礎上,構建區域核心城市產業溢出效應模型,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中心城市溢出效應進行研究,得到如下結論及啟示:區域內農產品電商發展存在直接溢出效應,中心城市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其對域內其他城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帶動作用;互聯網人才貯備、快遞物流產業規模是城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區域內不存在溢出效應;線上農產品非常依賴加工工業,區域內不同城市農業物產形似度較高,目標市場高度重疊,中心城市加工工業發達同周邊城市產生激烈競爭,進而壓縮其市場空間,阻礙其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中心城市對域內人才存在較大的吸引力,通過對人力資本的抽奪,阻礙其他城市電子商務的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 溢出效應 區域經濟
一、引言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提升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路徑,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地區利用這次產業變革,加快實現農業增值與農民增收,在這一背景下,如何促進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政府與學者共同關注的課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指出,在新一輪互聯網提速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農村。從平等角度推進農民分享“互聯網+”的歷史機遇,挖掘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聶昌騰(2018)通過農產品區域品牌傳播、品質管理、品牌保護、規范品牌認證、提高經營者素質和線上線下結合等途徑,探討可行的農產品線上銷售策略。楊旭、李竣(2018)發現政策利好為縣域農產品電商發展提供了試錯空間,“S2B2C”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對農產品上行的推動作用明顯。魯釗陽(2018)的研究表明農產品地理標志對不同地區、不同戶籍和不同民族農產品電商發揮增收脫貧效應的影響具有異質性,且這種異質性并不隨被解釋變量的不同而變化。吳安波、孫林輝(2018)總結了生鮮農產品倉儲配送管理現狀,根據現今生鮮農產品電商運營模式提出了圍繞中心城市的區域型生鮮農產品倉儲配送模式。經過多年的研究,區域農產品電商領域的研究成果已經初具規模,但是研究多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研究相對缺乏,已有定量研究的數據多來源于問卷調查,客觀性不足。與此同時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經濟產業的運行中樞,必然會對域內農產品電商產業產生重要的影響,而現有的研究很少涉及。鑒于上述狀況,本文使用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客觀數據,并通過對空間溢出效應模型的改造,探究中心城市對區域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的影響,以期為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助益 。
二、 理論模型設計
現有文獻中,研究空間溢出效應的模型主要包含兩類,分別為空間滯后模型(SLM)與空間杜賓模型(SDM)。SLM模型在模型中設置被解釋變量的空間自相關項的回歸模型,適用于研究當一個機構或地區的經濟行為受其鄰近機構或地區經濟行為溢出影響的情形。具體模型形式如下:
本文研究主題是區域中心城市對其他城市的溢出影響,在使用空間滯后模型與空間杜賓模型時,需要在不違背原模型內在邏輯的前提下,對模型變量進行重新設定。空間距離因子由wij空間權重矩陣變為,城市i與中心城市之間的距離因子wi;溢出要素由i以外所有單元因變量與自變量,轉變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因變量與自變量yct與xct(c=1,2,…,M;M表示區域數量)。得到適用于中心城市溢出效應研究的空間滯后模型SLM[BF]__[BFQ]Center 與空間杜賓模型SDM[BF]__[BFQ]Center。
三、變量選取與計量模型構建
(一)變量選取
第一,互聯網人才儲備。電子商務作為新型的高技術產業,在現階段對于高端人才的數量與質量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自然物質基礎雖然是農業資源,但是在其出現、發展的過程當中更多體現的是社會以及技術的進步,具體表現為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最好的地區不是農業大省而是經濟大省的現狀,因此互聯網人才的數量應當作為要素加入回歸估計。
第二,商品供給。電子商務主要對商品的流通過程進行改造,但是流通的物質基礎仍然是商品生產,在線銷售的農產品雖然需要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但是其中大部分已經不再是初級產品,更多的是經過加工的產成品與半成品,因此地區制造業的基礎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應當加入研究的范疇。
第三,人均收入水平。地區人均收入水平越高,通常意味著居民消費能力越強,電商經營者面對更大的本地市場,反之經營者所面對的本地市場越小。商品供給側方面,更高的人均收入意味著制造業人工成本的提升,從而導致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下降,不利于本地商家占領更多的市場,但與此同時高收入能夠吸納更多、更高階的人才,為本地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證,綜合上述分析,人均收入水平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比較復雜,需要通過計量分析進行深入探討。
第四,物流產業規模。電子商務的關鍵特征之一就是,改變信息交流的方式,是買賣雙方的交易不再受空間地域的限制,雖然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實現低成本、高時效的傳送,但使交易雙方大部分的商品都是以實體的形式存在,必須通過快遞物流來完成交易的全部過程。因此快遞物流行業在電子商務產生與發展過程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數據說明
阿里巴巴在港澳臺的發展狀況與內地相比較大差距,這里作數據缺失處理;新疆、西藏、福建和海南三省(區)地形地貌獨特,導致城市分布格局與其他省份迥異,若作為研究對象將不利于估計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大連、青島、深圳由于區位特殊不作為研究對象,因此上述7省(區)、6市不被作為樣本數據來源。剩余地區占到中國大陸人口總額的94.7%,經濟總量的91.2%,具有足夠強的代表性,22個省會城市與北京市作為區域中心城市,242個地級市為非中心城市。其中涉及六類數據及其來源如下:2017年10月中國大陸265個城市在線商品數,該數據由淘寶網高級搜索功能獲得;制造業員工數、IT人才數量、人均工資水平以及快遞物流業從業者數量來自2016年城市統計年鑒;城市間距離數據來自高德地圖查詢獲得,通過計算各省非中心城市與中心城市之間的距離的倒數作為空間權重。
(三)空間計量模型的構建
為了測度核心城市對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的溢出效應,需要構建合適的空間模型。本文基于我國268個城市的數據,構建不含空間效應的基礎計量模型(6.5),其中i表示非中心城市,j表示中心城市,為了減少殘差對估計結果的影響所有變量取對數:
四、結果分析
本文通過Stata數據處理軟件使用OLS方法,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得到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OLS、SLM[BF]__[BFQ]Center與SDM[BF]__[BFQ]Center三個模型的估計中的重疊部分檢驗結果相類似,表明模型設定穩定性較強,R-squared分別為0.303、0.311、0.380,均在可接受范圍內,且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說明添加中心城市空間因素來分析區域農產品電商發展具有合理性。
估計結果顯示:城市農產品電商發展不僅受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還受所在區域中心城市農產品電商發展狀況與相關解釋變量的影響。空間自相關系數ρ在兩種模型下均為正,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被解釋變量具有明顯的直接溢出,即中心城市農產品電商發展能夠帶動域內其他城市該行業的發展;COM的相關系數為正,且通過顯著性檢驗,w×T[BF]_[BFQ]COM的影響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農產品電商發展需要更多的信息技術人才,但中心城市無法給非中心城市在這一領域產生溢出作用;FZZ的相關系數為正,且通過顯著性檢驗,w×T[BF]_[BFQ]FZZ的影響系數小于零,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工業基礎扎實的地區農產品電商發展態勢更好,但中心城市在這一領域存在顯著地負向溢出;WLY的相關系數為正,且通過顯著性檢驗,w×T[BF]_[BFQ]WLY的影響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快遞運輸產業規模大的地區電商發展更好,但中心城市在這一領域產生沒有溢出作用;WGE的相關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w×T[BF]_[BFQ]WAG的影響系數小于零,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工資收入水平對電商發展的影響不顯著,但中心城市在這一領域存在顯著地負向溢出。這里要就一個問題先說明一下,本文第三章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定量分析的時候,發現人均工資收入對本城市農產品電商發展存在顯著的正面影響,表面上與本章WGE的相關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的結論存在沖突。這是由于兩章的樣本空間差異造成的,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大連、青島、深圳、北京以及眾多省會城市不作為因變量的數據來源,而這些城市大都經濟發達,社會發展水平高,職工工資水平較高,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也高,若加入回歸模型將對估計結果產生影響,因此這兩章本是就兩個不同的問題、使用兩個不同的樣本空間進行研究,不存在結論上的沖突的問題。
五、結論探討
本文基于阿里巴巴電商平臺數據,構建區域核心城市產業溢出效應模型,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中心城市溢出效應進行研究,得出以下四點結論及啟示。
第一,區域內農產品電商發展存在直接溢出效應。中心城市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其對域內其他城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帶動作用。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先行者發揮示范效應,中心城市商業氛圍相對濃厚,居民更愿意嘗試新事物,其成功經驗能為域內其他城市提供學習的樣板,示范效應顯著。
第二,互聯網人才貯備、快遞物流產業規模是城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區域內不存在溢出效應。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產業,正在高速發展階段,對于人力資本的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物聯網人才相對集中的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更為良好,但是人才流動存在明顯的馬太效應,中心城市人才充裕并不會外溢至周邊地區,例如IT人才可以因為北京的發展環境良好而流向該城市,但是沒有IT人才會因為保定市離北京近而選擇在保定工作,如果愿意去保定只會是因為保定的環境適合其發揮自身的才能。
第三,農業生產雖然是電商農產品的自然基礎,制造業是地區電子商務經營主體貨品的供給基礎。在線交易中很少存在原生性農產品,大都是經過企業加工的半成品以及成品,其發展狀況受制造業規模的影響很大,工業基礎越好的地區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水平越高。但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存在一個特性就是,產業鏈相較于一般商品更短,中心城市農產品加工產業規模的發達很難帶動區域內其他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由于鄰近地區農業物產比較類似,中心城市的發達反同周邊城市產生激烈的競爭,進而壓縮其市場空間,阻礙其農產品電商的發展。
第四,人均收入不影響本地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心城市在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負向溢出。首先電商經營幾乎不受地域限制,更高的居民收入水平,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購買本地區的商品,因此不能為域內在線商家提供消費市場;其次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對人才吸引力越強,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這部分人才在選擇工作地點時,會優先考慮離家近的城市,中心城市的發展機會更多,若收入水平較高,對域內人才存在較大的吸引力,通過對人力資本的抽奪,阻礙其他城市電子商務的發展。與上文結論相參照,非中心城市需要在育才、引才、留才方面加大投入。
參考文獻:
[1]錢春蕾,葉菁,陸潮.基于改進城市引力模型的武漢城市圈引力格局劃分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15(02):237—245.
[2]王冬霞.新疆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平臺優化探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3(06):60—62.
[3]郁曉,趙文偉.生鮮電子商務縣域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探究——基于遂昌2.0模式的剖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6(04):47—54.
[4]胡文嶺,張榮梅,郭立甫,唐振龍.縣域農業電子商務動態聯盟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11):45—46.
[5]賈洪文,張虹.中國東西部地區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相關性分析及比較[J].中國流通經濟,2014(08):31—36.
[6]田釗平.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協作機制構建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117—123.
[7]朱道才,陸林,晉秀龍,蔡善柱.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間格局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05):5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