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茂友 金環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這也就使的各國之間的經濟關系更加的緊密相連,從而衍生出了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而有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新絲路經濟合作模式便是其中之一。“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合作模式,具有著深刻的經濟與戰略意義,是二十一世紀中國對外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本文就以此來對新絲路經濟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絲路經濟 中國 經濟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一)歷史由來
自我國秦代開始,就著重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再到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建立起綿延的路上絲綢之路,真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二)當代所趨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各國經濟聯系不斷將加強,這也使得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更加突出,矛盾逐漸顯露,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正處于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這就使得共建新絲路,實現互利共贏顯得極為重要。
二、發展現狀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來,在黨中央的指導之下,真可謂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取得相當可觀的成績。其不僅極大程度的促進了我國的對外投資力度,是我們堅持與推行的“走出去”戰略的一個真實而又良好的體現。
同時“一帶一路”新絲路經濟也極大程度上的促進了沿線相關城市的經濟司水平發展。
(一)基本線路
1.北線分為A與B兩條線路,主要溝通的國家包括:A線(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蒙古國、俄羅斯、歐洲)、B線(中國、俄羅斯、德國、北歐)
2.中線:從北京經中亞到達巴黎。
3.南線:起始泉州經南亞、東南亞到達亞平寧半島。
4.中心線:從連云港經鄭州、新疆、進入中亞,終點在歐洲。
三、發展制約因素
“一帶一路”自提出以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我們發現有很多東西是超出我們當前的預期,我們的經驗還是不足,還有很多學習的東西。
(一)現有國際秩序的制約
我國的“一帶一路”與美國所倡導的TPP這種區域協議在性質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TPP所追求的是打造亞太地區乃至未來全球貿易投資的規則范本,而“一帶一路”則是旨在打造利益、責任、命運共同體。這就使得一些西方國家媒體對我國的“一帶一路”進行曲解與抹黑。
(二)融資問題相對突出
“一帶一路”的建設在一些重要領域的建設上風險較高,投資較大,這就導致了對外融資成了棘手的問題。
(三)對外企業良莠不齊
企業質量良莠不齊,極個別員工的水準和工程項目難以達到國際水準,這也就或多或少對“一帶一路”造成不好的國際影響。
(四)理論支持與對外宣傳不足
其理論體系建設相對不足與滯后也就間接導致我們在宣傳力度上的不足,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五)安全的問題嚴峻
“一帶一路”多個沿線國家存在著政治、地區安全等等的問題風險,一些小規模的沖突與摩擦不斷產生,從而使得我國企業在對外的項目和投資也面臨這方面的問題,受到了諸多方面的限制
四、發展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首要任務就是對“一帶一路”要進行理論方面深入的研究,現在如果想要真正對“一帶一路”能夠形成一個有效的理論構架,我覺得還需要有關方面專家共同的努力,不斷探索,盡快發展出足以支撐新絲路經濟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應爭奪輿論主動權,對于西方國家的某些不良媒體進行有效反制,加大宣傳力度,從而消除沿線相關國家的顧慮,使合作有效進行下去。
同時我覺得中國也應該更加致力于維護地區和平,加大與有關國家的合作力度,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同時加大相關國家的經濟合作,旅游合作,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投資環境,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不斷創新本國金融模式。樹立我國的大國形象,向合作地區充分展示我國是負責人的大國風范,從而加強信任。
五、總結
“一帶一路”新絲路經濟是我國在追求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共同利益上的新創舉,造就了新型的經濟合作模式,探尋了新的經濟增長之道,這也在打破與緩解因經濟全球化所引起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上有著深遠持久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澗生.TPP和“一帶一路”的比較與啟示[N].中國觀察網,2016.
[2]孫靖白.“一帶一路”建設面臨制約因素[N].中國發展網,2016.
作者簡介:佟茂友(1995-),男,沈陽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金環(1980-),女,遼寧人,沈陽工學院副教授,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