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青梅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山西 太原 030021)
一個企業要真正做實、做大、做強,多渠道降本增效是必須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倡導、發揚和崇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從點滴做起,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從細微處入手,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其中,有效開展修舊利廢工作不失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之一。雖然修舊利廢是因陋就簡、小修小補的開展,不可能一下子創造出十分可觀的效益,但積少成多既能有效降低成本費用,同時,又能在修舊利廢的過程中鍛煉和提高企業職工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技能,提高團隊的檢修技術水平,增強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在修舊利廢過程中,職工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數據資料還可以傳承,這對于企業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有效開展修舊利廢工作對企業降本增效和長遠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修舊利廢,就是把舊的東西修補好,把廢物利用起來,目的在于厲行節約。具體到一個企業中的修舊利廢工作,就是從大處著眼,從小事著手,把回收的舊設備、零部件、材料等修復后再利用,及時清理、檢修更換下來的零配件,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經過改造后使其恢復使用價值,再次使用,有效利用不能繼續使用的材料,盡可能做到物盡其用、物盡其能,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在企業中,物資的消耗量與經營成本密切相關,如果企業對尚未失去價值的設備、零部件、材料等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積極推廣和進行修舊利廢工作,避免可利用的物資成為廢品,那么,既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又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同時,可用資源的回收復用還能夠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在創建節約型社會、節約型企業的進程中,修舊利廢工作不應被忽視,在企業中應積極推廣和科學實踐。
“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又三年。”以舊代新、節約開支,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國一貫堅持的優良作風。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修舊利廢的意識逐漸淡化,甚至淡忘。說到修舊利廢,許多人會認為那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不得已而為之。在很多企業,修舊利廢工作也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有的雖有開展也存在走過場、做表面文章的情況,并沒有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修舊利廢為什么會在企業干部、職工意識里淡化呢?以發電廠為例,筆者分析引發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隨著企業大搞技術創新,不斷引進新設備、新技術,干部、職工的觀念也逐漸發生改變,他們認為工作既要注重安全,又要講效率、追求效益,不能再靠修舊利廢東拼西湊,死磨硬扛,而且修好的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如果出現安全問題,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于購進新設備、新材料的費用,自有費用管理部門解決,而辛辛苦苦修舊利廢節約的那部分費用對于“家大業大”的企業來說不算什么。更有甚者對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回以不屑的態度,他們認為,現如今,修舊利廢早已過時了,這項工作不值得開展了。
現在的檢修班組定員都比較少,而且真正能在現場“扛擔子”、有精湛技術的技術人才不多見。之所以造成這種現狀,主要與現有的用人制度有關,許多單位招人、用人都是經過短暫的培訓,掌握基本技能即可上崗,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而且許多工程通過外包檢修,干部職工親力親為的機會減少,同時,他們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久而久之,對設備的檢修、維護、消缺習慣于機械地應付,習慣于“旁觀”“打下手”,心里產生了“我沒有時間、沒有能力去學習和修復舊東西”的惰性思維。
車間、班組認為,缺少用于修復舊設備的費用,即使有條件、有能力修復,因為沒有相應的獎勵措施,也本能地推卸和依賴于外委修理,沒有動力和積極性開展這項工作。
在強調安全第一的基礎上,干部、職工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嚴重,認為新的東西總會比修復后的安全系數高,采購使用新的設備、新的備品備件、新材料,既能減少自身付出,又能不承擔安全責任。雖然大多數人對修舊利廢心存顧忌或疏于開展,但對于修舊利廢的效果和作用,人們還是會給予肯定和認可的態度。畢竟,講效益必須考慮成本問題,效益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職工的個人收益。
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修舊利廢工作的開展,需要先從人的思想工作抓起。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實現效益最大化,必須開展精細化管理,從細處入手,深挖潛力,減少支出,降低成本。同時,要教育和引導職工們改變以前“廠子家大業大、不在乎小錢”的觀念,在企業上下普及經濟學知識,提高全員、特別是干部和技術人員的經濟意識,深入開展修舊利廢、節支降耗工作。另外,還要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認知居安思危,從思想上不斷提高認識,并不斷創新,增加建設節約型企業的自覺性,自覺、有效地開展修舊利廢工作。
4.2.1 修舊利廢的原則
修舊利廢工作既要實行精細化管理,強化過程控制、富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還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變化,以企業效率和效益為主題,以安全生產為保障,修復后的設備、零部件一定要符合安全生產標準,不能再利用的堅決報廢,不能因修舊利廢帶來安全隱患。修舊利廢應堅持面向生產、質量第一原則,堅持節支降耗、管控結合的原則,堅持監督管理原則,等等,然后再結合實際情況制訂相關制度和辦法。
4.2.2 舊的設備、零部件、材料的管理
企業應建立健全廢舊物資相關管理制度,將舊的物資回收、修復、利用納入物資管理和生產單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對所需物資實行交舊領新制度。對于拆下的舊設備、零部件和材料,凡能繼續使用的必須完好保留;能修復使用的,在修復并經技術鑒定可以安全使用的,需入庫保管以作備用。對于確實不能滿足生產需要且無利用價值的各類物資回收上繳,設立廢舊物資專用倉庫,配備專職人員,對交回的廢舊物資進行統一管理。
4.2.3 可修復利用對象的確定
開展修舊利廢活動前,應先對修的對象進行定性判斷,從使用年限、修理費用、時間、精力、修復后的安全性等方面入手綜合考慮,科學核算,確定有修復價值、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方可列入修舊利廢的范圍內。
4.2.4 修舊利廢獎懲辦法
企業應把厲行節約作為干部業績考核、工作人員考評的內容,定期檢查,獎優罰劣。對于材料消耗及廢舊物資的管理進行動態檢查、監督,對修舊利廢工作實行動態監控,同時,制訂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修舊利廢、報廢等相關制度和相應的獎懲辦法。在制訂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時,應把監管機制、激勵機制與提高職工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有機結合起來,使群眾性的修舊利廢活動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另外,應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尤其是修舊利廢工作,職工不僅在物質待遇方面有需求,在工作責任感、成就感、影響力以及有價值的貢獻等精神待遇方面同樣有本能的需求,顧及到職工精神方面的心理需求時,能更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修舊利廢工作的開展應以群眾性修舊利廢活動為基礎,在減少、降低材料費用,嚴格控制易損件、大宗設備、主要備品備件和零部件的領用,不輕易報廢一個零部件等方面努力做工作。對于確實無法修復的易損件和大宗設備、備品備件、零部件,履行嚴格的審批手續后方可批準購買新的,從管理環節嚴格把關,堵塞漏洞。修舊利廢工作的開展可以與職工技術培訓、技術練兵工作相結合。與職工技術培訓、技術練兵工作相結合開展修舊利廢工作,既可以提高職工的技術業務水平,又可以使職工更清楚地認識和了解現場設備,從而提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企業還應培養一批既熟悉生產又掌握較多經濟學知識的高級生產技術人員,從而對設備、零部件是否需要修舊利廢進行有效的指導,以及制訂行之有效的修舊利廢方案。
修舊利廢工作還可以結合消耗企業庫存積壓物資一同來開展。對于庫存物資中能代用或技術指標能滿足現場使用要求的,可以對現場設備條件或庫存物資進行適當的“調劑修理”,使庫存物資得到合理消化,從而減少庫存,減少浪費,盤活資金。修舊利廢是一項長期、永不過時的工作,有效開展修舊利廢工作是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也是創建節約型企業的有效途徑,應積極推廣和實踐。
[1]曹麗.怎樣做好設備維修中心的修舊利廢工作[J].科技資訊,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