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如意小學 馮慧鈺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項具有針對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直接影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影響學生數學素養的養成和知識的建構,在踐行新課程理念的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勇于探索,樂于學習,使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筆者借此平臺,淺談踐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策略的膚淺體會,以達拋磚引玉之愿景。
學生學習數學既是接受新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的過程,也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只有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體而言,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牢牢把握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有的放矢地啟迪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到新知的生長點和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分析比較中自然引發認知沖突,達到“憤悱”的狀態;同時,向學生提供參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逐步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在學生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凡是通過預習、自學就能理解的,教師絕對不能再浪費時間去“教”;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完成的學習任務,教師絕不能越粗代庖;凡是學生能自己表達的,教師絕不能替他陳述。總之,教師應為學生多提供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探索的時間,多一點體驗成功后的快樂,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我在執教“周長”一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如下習題:“用6個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個長方形,試求其周長是多少分米?”一個性格開朗的小女孩立即舉手后在黑板上迅速列出算式:4×6-5=19(分米),這時,教室里的十幾雙小手紛紛舉起來表示反對。其中,一個小男孩自告奮勇地回答:“應該通過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運用公式來計算。”犯錯的小女孩猛然醒悟,立即做了訂正:(6+1)×2=14(分米)。但是,教室里還是出現了反對聲,小女孩的眼神雖然有點黯淡,但在我輕聲的點撥下,她終于列出了如下算式: 4×6-10×1=14(分米),此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也豎起大拇指夸贊道:“這個學生最棒呀!”話音剛落,小女孩微笑著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類似的教學案例告訴我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習過程。
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全神貫注地講解與引導,而且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各種信息,正確把握最佳的評價時機。
面對學生回答正確,假如教師立即予以表揚,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其他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即使有部分學生想要說出獨特的見解,也只能屏住呼吸默默地注視著黑板罷了。因此,教師針對學生的正確回答,可以如此設問:“難道這個答案是唯一的嗎?大家是否有更佳的見解?”當全體學生達成共識后,教師才能予以激勵性的評價。
面對學生片面或者錯誤的回答,假如教師在課堂上迅速做出終結性評價,那就會打斷其他學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學習積極性幾乎蕩然無存。因此,應合理推遲評價時間,讓其他學生緊緊圍繞問題展開多層次的討論,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例如我在執教“軸對稱圖形”時,先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折一折或剪一剪來判斷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屬于軸對稱圖形。其中,一個學習小組認為:平行四邊形就是軸對稱圖形。他們的理由是:沿著一個平行四邊形對折的中線剪開旋轉后再拼在一起,兩側圖形恰巧重合。針對這一認識誤區,我沒有立即作出評價,而是讓大家進行廣泛的討論,許多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最后自然形成了正確的認識。
面對學生遭遇尷尬的現狀——“節外生枝”,教師應說出靈活機智的評價話語,從而成功化解學生臨時性的尷尬。
例如我在執教“分類”時,先布置學生課前廣泛搜集現實生活中涉及分類的問題,許多學生從學校到居委會,從小書店到大超市,從汽車客運站到醫院,列舉了很多典型性的分類問題。突然,一個比較頑皮的男孩站起來大聲說道:“學校里的廁所需要分類, 女孩要上女廁所,男孩上男廁所。”這一充滿童真的話語,讓全班學生哄堂大笑,這個男孩的臉上露出了十分尷尬的窘境。我走到這個男孩的身旁,親切地摸著他的頭微笑著說∶“文明上廁所是大家都要經歷的分類問題,但很多學生沒有發現,你真是個大膽心細的好孩子!”頓時,教室里立即安靜下來了,這個尷尬的學生也開心地笑了。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不是教師的專利,尤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反思小結環節,促使學生進行全面性、獨立性、科學性的自我評價。一般而言,學生的反思主要表現為:在自主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檢驗自己的思路和結果是否正確,并及時糾正錯誤;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積極回顧和反思,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調整思維的過程;對來自老師、同伴和文本中的信息要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創新,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的知識后,我班學生如此自評:(1)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自我評價面積推導過程的理解,掌握程度、有無創新的思維;(2)自我評價運用面積公式計算的熟練、準確程度,并根據練習的不同層次,諸如針對性練習、基礎練習、綜合性練習和拓展性練習等反復進行自評;(3)總體自我評價,讓學生按照“認知、技能和情感”三個維度,及時做出自我總結與自我反省。
教學評價多渠道,教師點撥要領跑,自我評價創新路,萬花叢中孩子笑。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評價環節,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努力探尋適合教學實際的課堂評價方法,促使學生在評價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