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山
(浦江縣環境監察大隊,浙江 金華 322200)
由于化工企業是危險性較高的企業,其所使用的物品大多數都是化學物品,而且其中還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因此突發性事故相比于其他企業來說更多,而化工企業一旦發生突發性事故,會帶來大量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還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根據化工企業自身的特性,對其突發環境事故特點作出如下分析。
化工企業最常見的突發性事故包括火災、爆炸和環境污染這3個方面。企業一旦發生火災,或者出現爆炸及環境污染等情況,那么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將非常嚴重,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會對事故現場及周邊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對于企業而言,發生事故后,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重新恢復和整治,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會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所有的化工企業都會存放各種各樣的化學物品,其中很大一部分物品會給環境帶來污染,會造成火災和爆炸等意外情況。任何人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都有可能使這些化學物品發生意外情況,造成企業突發性事故,而企業很難確定事故風險。
在化工企業中,很多物品的沸點很低,這些物品很容易引發火災。而易燃易爆物品及一些有害物質,在運輸、儲存、保護的過程當中存在很多風險環節,這些環節對企業突發性事故的發生有很大的影響。
由于化工企業本身的特性,很多風險物質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且影響不是單方面的,會涉及到多個不同方面。
化工企業中的化學物品或者是原材料基本上都具有易燃易爆、沸點低這些特性,因此當某一種化學物品發生爆炸或燃燒時,那么就會影響到周邊其他的化學物品,使這些原本安全的化學物品也發生爆炸或燃燒的情況。這樣一來,造成的失誤就會更加嚴重。
化工企業的生產和運作過程復雜,而且原材料種類多,對于風險源難以量化確定,導致在發生事故時很難預測事故發生所帶來的影響。
化工企業環境風險主要是采用定量、風險定性及半定量的方法來進行綜合評價的,評價方法包括預先危險性分析法、檢查表法等。
預先危險性分析法主要是對化工企業的環境進行危險因素和危險等級的分析,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分析危險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條件以及危險等級等方面[2],主要用于系統設計施工及生產維修員的分析和評價中。這種危險性分析法的使用對分析評價人員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分析評價人員熟悉系統,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對該方法的知識體系足夠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預先危險性分析法雖然有一定的優點,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容易因分析評價人員主觀因素的不同而使評價結果受到影響。
采用檢查表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所需要評價的目標進行危險因素和危險等級的評價,按照標準的檢查表對每一項進行檢查,并且根據規定對安全等級進行評定。這種分析方法主要應用在系統設計施工中及驗收運行管理事故等方面的調查上。相對于預先危險性分析法而言,檢查表法更容易掌握。
目前,國外化工企業環境風險綜合評價體系要比國內更加完善,因此在進行化工企業環境風險綜合評價時可以借鑒國外的評價模式。在實際評價時,需遵循評價過程的完整性、綜合性及成果的可比性、實用性原則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完整性是指化工企業發生突發事故時,源頭項目在一定的時間規律和空間規律條件下,從封閉的內部環境釋放到外部環境并與受體接觸的過程;綜合性是指在進行企業環境風險的判定時,對過程因子、源頭項目因子和受體因子這3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而成果的可比性主要是結合我國化工企業環境風險綜合評價的實際情況,與國外的成果進行比較。
評價模式的建立可以從2個方面入手:①確定指標權重。由于在鑒定化工企業環境風險時評價指標比較多,有明顯的層次性,所以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當然,在分析的過程中,不同的人評價時會有各自的主觀意見,因此評價也具有不確定性。②確認各項指標模糊隸屬度。相比于國外的風險評估,我國在對化工企業環境風險進行評估時累計有效數據不足,因此不能夠制訂有效的科學評估體系。要做好對化工企業的環境風險評估,一定要借鑒國外先進的風險評估方法,并且結合我國化工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套符合需求的評估體系。
通過以上2種方法建立評價模式,并且根據我國對指標風險水平的評價標準,篩選出各項指標中的最好值、最差值,通過這種方法來評價化工企業環境風險。
化工企業一旦發生突發性事故,就會造成大量的財力損失,甚至還會有一定的人員傷亡,因此在發生突發性事故時,企業一定要做好對應的應急措施。
目前,國內化工企業針對突發環境事故所采取的應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4項:①劃定風險識別范圍。化工企業風險識別的內容主要包括識別物質風險、識別生產過程的風險和識別檢修過程的風險,當然對于因自然災害所引起的風險,也要進行劃定識別。②篩選風險識別的方法。篩選風險識別方法要以政府出臺的有關政策指導為依據,對化工企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作出重要分析[3]。同時,結合預先危險性分析法和檢查表這2種方法,加強對危險因素的分析與研究。③識別物質風險。根據國家規定的安全檢查法標準,對化工企業中存在的易燃易爆物品和有毒有害物質等進行檢查和判定。④識別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潛在危險。根據國家頒發的有關條例和依據,對化工企業內部的原材料進行判斷和確定,分析哪些物質具有潛在的危險性,哪些原材料是危險源等。
化工企業生產會涉及到較多的危險物品,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比如浙江省某化工企業,其原材料中甲酚、甲醛有非常大的占比,由于這2種化學物質在發生爆炸或火災時,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要對這些物質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原材料的危險性。
化工企業的原材料在儲存或運輸過程中,都有一定的危險性存在,因此加強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由于該化工企業位于人口較多的地方,因此為了防止事故造成重大損失,應該加強化工企業周邊的防范措施。比如可以在突發性事故發生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對現場情況作出正確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對策和措施。救援時,為了保證救援能夠有效進行,企業應該組織人員有序、安全地撤離,并及時做好醫療或急救措施。另外,化工企業平時應當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應急演練,提高員工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重大事故發生后要盡快清理事故現場,治理受污染的環境,對于一些有危害性的化學原料,應該采用特定的方法進行處理,以防二次污染。此外,還要安撫受傷的群眾,調查事故原因,對事故原因作出分析,完善今后的風險管理工作,避免下次事故的發生。為了提高企業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企業應該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并且有針對性地講解一些突發性事故發生之后的應急處理方法,盡可能地降低突發性事故帶來的危害。
化工企業一旦發生突發性事故,不僅會給企業本身帶來不利影響,對社會也有一定的危害。就目前而言,我國化工企業風險評估的體系還不夠完善,各企業或有關部門需要對環境風險評估體系作進一步的研究,為我國化工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化工企業突發性事故的管理,做好化工企業環境風險的綜合評價是每個化工企業最重要的工作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