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武都第二中學 李艷霞
高中數學是高中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是學生學習和接受知識的主要場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教師關注的問題。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筆者對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幾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希望能為高中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現在許多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時很少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由于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多、難度大,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所講的內容,使得課堂教學效率較低。有些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對所教內容進行鋪墊,也不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因此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雖然有些教師也能夠在教學時與學生進行互動,但是由于這些問題都是教師提前預設好的比較簡單的問題,因此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作用不明顯,有時甚至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有些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而且在教學中吝惜贊賞,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學習興趣,也缺乏對學生創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養,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許多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講課,導致學生學習比較疲憊,因此學生學習的效率不高,甚至有些學生會對數學產生厭煩。高中階段學生及教師都對成績要求較高,學校會增加課程的時間以提高學生的成績,使得學生沒有精力進行創新和實踐。
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如在進行“函數的奇偶性”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列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對稱現象,如美麗的蝴蝶、雪花冰晶和京劇的臉譜等,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共同點,再自然而然地引入知識的學習。又如在進行“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猜商品的價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向學生滲透二分法的思想,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采用設置懸念的方法 ,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知識,讓學生清晰了解學習的目的。如在學習“排列組合”中的隔板法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4本相同的書分給3位同學,每人最少一本,一共有多少種分法?有的學生很快就可以說出答案,老師再接著提問:如果把20本相同的書分給3個,每個最少分一本,可以有多少種分法?由于數字較大,無法用枚舉法一一舉出,進而讓學生產生疑問,帶著懸念進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去探索一些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及運算能力、數學建模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立體幾何時,一些幾何圖形和看似簡單但是數量較多的問題及正弦和余弦曲線的圖形等知識相結合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實踐,探索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讓學生體驗建模的過程,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要從學生入手,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高中數學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同時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除了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和分析問題外,還要引導學生共同協作,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時,筆者給學生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把一張報紙對折30次,紙的厚度大概是多少?對折100次呢?讓學生猜測并發言。最后我告訴學生厚度遠遠超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時,學生都感到非常吃驚,迫切想了解是如何計算的。于是筆者提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共同分析推導通項公式,并進行計算。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配合,才能夠改善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