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汴塘鎮中心小學 李 英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有效的數學教學不是單純地讓學生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動手實踐操作來強化所學的理論知識?!被诖耍谛W數學教學中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達到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币灿腥苏f數學是做出來的,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發現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通過開展動手操活動來讓學生感知數學,如“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意識。這就要求我們要設計操作活動來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的知識殿堂,提供實踐體驗活動,給予學生充足的展示平臺,從而達到強化思維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動手操作活動:首先,要求學生動手裁剪出老師所提供的圖形,并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接著,要求學生借助所有的三角形拼出長方形以外的其他圖形,引導學生理解任意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組合成平行四邊形,從三角形的面積的理解出發,拓展學生的視野。在這樣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學生深刻理解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且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強化了思維能力。
心理學家斯金納在經典性實驗理論中指出,操作的過程可以讓思維得到進一步強化,從而有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我們忽視了數學實驗的開展,從而導致數學理論與實際的脫節,同時也讓學生覺得數學知識單調乏味。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就要從注重實踐操作的角度來想辦法,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從而讓他們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增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達到強化學生思維認知的目的。例如:在教學“計算圓錐的體積”中,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方法來教學,那就是由教師演示圓錐體面積計算公式,隨著演示的步驟講解公式的由來,這樣的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沒有讓學生真正理解,更談不上激活學生的思維認知。而如果在教學這部分內容前就準備好容器、沙子等必要的數學實驗器材,然后設計好實驗步驟交給學生,讓學生親手進行圓錐和圓柱的制作,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而且能在實驗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知識與思維之間是通過實踐連接的,而且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可以感受知識的實用價值。”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把課本內容的學習和學生的平日生活連接起來,讓學生真實地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各種策略設計數學實踐活動,把課本中靜態的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從而達到強化學生認知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百以內的減法”時,就引導學生開展了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星期日與媽媽帶著一百元錢去買衣服,買了一條七十二元的牛仔褲,媽媽該如何付款呢?收銀員又該怎樣找錢呢?許多學生都有相似的購物經歷,于是產生了這樣的解題思路:媽媽拿一百元,收銀員要找二十八元。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因為能夠聯系課本內容來提高學生的認識,并把這樣的認知活動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從而讓學生切實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與此同時,真實的實踐情境加深了學生的思維認知,從而使減法這一內容在學生的思維認知中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一條樸素的真理,那就是一切學習活動必須通過實踐來檢驗,并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所以,要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能力,就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來感知數學,而且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可以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設計操作活動來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知識殿堂,提供實踐體驗活動,并利用數學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的理論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升華。
綜上所述,實踐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形式,是學生探索數學世界的重要手段與方式,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為一名一線的數學教師,應該竭盡所能為學生提供數學實踐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新課標倡導的“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