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黃麥嶺學校 周佑勤
數學作為初中素質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重要學科,對學生整體數學能力的提升有著深厚影響,這便需要教師根據上述教學理念展開教學優化,以此來為他們構建起更科學、更完整的數學課堂,從而促使大家在積極的引導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以下筆者從“誘發學生學習動機”“促成學生自主意識”“將知識與生活聯動”“構建完整知識框架”四個方面入手,對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展開思考與探討。
課堂導入環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他們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了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卻也是當前部分教師最容易忽略的一個教學步驟。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許多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常常直接切入課程重點進行教學,然而這樣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其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將教學導入環節進行優化,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在他們產生學習積極性的條件下尋找出準確的教學切入點,從而為教學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比如在學習“相交線與平行線”這一課時,筆者從網絡中搜集了一個相關教學動畫短片,視頻中以森林動物知識競賽的形式來講解平行線和相交線的知識概念,在視頻內容的引導下,學生不僅對對頂角、垂線的定義產生了初步認知,還學會了如何用平行線和相交線解決角的問題,切實為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如此一來,學生在巧妙教學導入的啟發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強烈學習動機的促進下使得教師可以順利找出教學切入點,從而確保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新課改提出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識,而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這一教學理念,這便表明教師的教學模式優化工作勢在必行。為了滿足這一目標,教師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促使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共享、團結協助所帶來的力量,并以此為基礎促進他們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與發展。鑒于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學習計劃,并在布置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注意任務的層次性,從而讓每個人都在符合自己能力范疇的任務中進行高效學習。比如在學習“圓的有關性質”這一課時,筆者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下學習任務,首先讓數學水平較差的人通過課本中的知識概念了解圓的基本性質,接下來讓數學水平中等的人根據圓的基本概念分析出等圓、等弧的相關概念,解析出圓的對稱性,之后讓數學思維邏輯較好的人將上述知識整合,通過垂徑定理及其逆定理分析圓心角、弧、弦、弦心角和圓周角之間的主要關系,最后小組合作整理出本課的知識結構。在執行這個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其中完成學習任務,且運用這種富有層次性的學習任務可以確保每個人都在符合自己學習能力的任務中得到有效學習。
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科學研究和生活運用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基于初中生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還較為薄弱,將數學知識聯動生活不僅可以降低他們的理解難度,還能促使他們學會將數學知識學以致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常見問題,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存在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出發,教師利用貼近生活的數學知識來優化教學內容,既能促進學生以生活化的思維去思考原本抽象的數學問題,還能增強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價值的目的。比如在學習“統計調查”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統計圖表來促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其中包括天氣變化折線圖、社區環境扇形圖和人口增長柱狀圖,通過這幾張常見統計圖形式來讓大家感知每種圖表存在的優勢和劣勢,隨后筆者給出了某電影觀影心得的數據,讓他們依照該數據繪制出扇形統計圖來完成本課教學目標。如此一來,利用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事物聯動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可以在充分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基礎上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從而切實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初中數學中包含了龐大的知識結構,每一節知識內容都存在著息息相關、層層遞進的密切聯系,這便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搭建起完整且立體的知識結構體系,以促使他們可以形成有條理、有邏輯的數學思維。學習的本質就是一個思維發散與突破的過程,即教師利用課內知識為學生奠定思維基礎,然后再利用教學延伸幫助他們將思維進行拓展與發散,以促使大家形成突破性數學思維。
綜上所述,在教育事業深化改革的今天,以思維培養和能力提升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理念替代了傳統教育觀念,在這種形勢下進行教學優化也成為廣大教師勢在必行的任務。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將教學優化工作落實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以促使學生在更科學、更完整的課堂中不斷發展自身數學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