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高陂中心小學 郭 煜
四則運算作為小學數學的基礎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材編寫四則運算的初衷就是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通過各種來源于生活的實際事例來引導學生,鼓勵他們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四則運算的難易順序,同時綜合考量學生能夠學習的程度,進行循序漸進地開展引導式教學。就總體而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引導式教學,提高學生四則運算的能力。
教導學生學習的目標不應該僅僅只是讓學生在考試時取得一個好成績,還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保證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為了熟練地掌握四則運算中關于口算 、筆算以及一些計算工具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地運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而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之中使用,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筆者在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節《四則運算》的課堂之中,就在教導學生學習加法法則的同時采用了游戲的方式: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接著讓不同組在講臺上進行運用加法法則的競賽,優勝組給予一些獎勵。事實證明,通過游戲來輔助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到游戲樂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關于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練習,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果。
在課堂中,主體是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切實考慮目前的講述方法是否為學生所接受,講述的內容是否會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惑等等,要保證自身的教學期望與學生的接收效果基本一致。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在教材中出現的情境進行問題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思考、學習,而不是不加分析地對教師教學的內容全盤接受。同樣的,也要多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趣味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上的探討。例如在進行四則運算中乘法法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幾條具有多種變換方法的乘法式子讓學生進行計算,鼓勵學生寫出足夠多的變換方法,并與同學之間討論哪種變換方式最為簡單快捷,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相應的變換方法的原理是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樣處理式子,在之后還可以進行一些四則運算規律的探索教學,通過列舉出多種混合運算的式子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進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靈活運用,提高學習效率。在這樣一個個問題的指引之下,學生能夠對這節課所學的乘法法則以及變換方式有足夠深的認識,而且這種建立在自身深刻理解之下的知識,在今后仍然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許多的錯誤,而這些錯誤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有些錯誤屬于基礎性錯誤,有些錯誤則屬于認知性錯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懂得根據不同的錯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解決其在學習中的問題。
首先是基礎性問題方面。這方面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學生對四則運算法則的基礎方法理解不夠透徹,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專門的指導,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認知中的誤區,做到“對癥下藥”,為其打好堅實的數學基礎,改變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基礎運算經常出錯的現象。
其次則是認知性錯誤。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缺乏細心以及耐心導致的,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觀察能力。四則運算中涉及較多的數學符號以及固定的運算順序,這些都需要學生在進行計算時要保持細心,教師針對這方面內容可以對經常犯錯誤的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懲罰,比如將錯題多做幾遍加深印象,讓學生對這些因為不細心導致的問題重視起來。同時,一些學生在計算時缺乏應有的耐心,沒有在計算完畢之后進行驗算,最終導致雖然計算過程很快,但是最后計算結果的正確率不夠高。教師可以在日常作業的布置中要求學生留下二次檢驗的記錄以備檢查,從平時學習習慣的角度上對學生沒有耐心的問題進行改正,培養起學生自我檢測的習慣,避免學生在以后考試時因為粗心丟失過多的分數。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運用引導教學法來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不同場景應該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但遵循的原則應該保持一致,將引導教學法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之中,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