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學 周 玨
教師的精彩評價是對課堂資源的一種開發。適時、適度的課堂評價,是師生心靈的對話,是思維火花的碰撞。這樣的碰撞融洽了情感,產生了自信,點燃了智慧,激發了創造。這樣的評價既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然需求,同時又能促進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情感是教學藝術的核心,是教學藝術的生命。在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感染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在思維碰撞處,用富有激情的評價語言加以點染,使課堂上真情涌動,生生融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思想“脈搏”,更獲得了理解的深入、心靈的感動、情感的升華。
如:特級教師孫衛勝老師在教學《面積單位》的過程中,當學生發現作文本上的格子大約為1平方厘米時,評價了一句“你真愛觀察”,于是引發了“一位女生手面上的痣大約也是1平方厘米”這一獨特有趣的體驗!當學生自我創造出“平方米”“平方千米”時,孫老師一句“你和數學家的想法一樣”,孩子此時的心境是何等心花怒放!當一生發現了應用資料中小馬虎的三處錯誤時,一句“真了不起,具體怎樣錯的?給別人留個機會,你當老師仔細聽聽,好嗎?”這一巧妙的“按一按”,既抬高了他,也有效激發了其他同學的表達欲望。這些不經意的細節,閃亮的火花,是生發愉悅體驗的契機。這樣的評價觸動了學生的心,使學生觀念上想學、情感上樂學、行動上會學,課堂成為生成核心素養的學習樂園,極大地提升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幸福感,對學生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極具激勵性的幸福體驗呢?
例如,針對課堂發言時的評價,“你的思路新穎流暢,啟發了老師和小朋友。” “他(她)的發言很精彩,大家不想表示一下嗎?”“你真像個小老師,說得頭頭是道。”“如果你能換一個角度思考,沒準算法會更簡便!”……如此生動、親切、鼓勵的語言,學生聽后怎么會不被深深感染?怎么會不大受激勵呢?可以說,生動豐富的評價語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另外,評價不只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應適當地讓學生參與進來,比如:特級老師錢金鐸在教學《面積意義和面積單位》時,開展了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硬紙片測量桌面面積的活動,在交流時,生1認為是44平方厘米,生2馬上否定,認為是44平方分米。這時,錢老師并沒有自己直接去評價誰對誰錯,而是用一句“你們說說是誰不小心說錯了呢?”把話語權交給了所有學生,讓學生來評價,當學生指出誰對誰錯之后,錢老師又來一句“為什么?還是請×××自己說吧!”此時,又把話語權交給了那位說錯的學生手里,讓他自己對自己做出評價,使其自誤,在交流怎樣測量的過程中,學生們眾說紛紜,錢老師又來了這么一句“你們說誰正確呢?”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生獲得新的成長,這正是核心素養的體現。
在學習了長度單位后,練習中總會出現填寫長度單位的習題,教師也曾反復強調:聯系實際、比劃大小,可某些學生還是會出錯,“黃瓜長2厘米”“課桌高80分米”,我在點評時,先讓學生形容一下2厘米有多長和80分米有多高,然后便稍加夸張地笑著對大家說:“原來2厘米長的黃瓜,我們可以一口(張大嘴巴)就把它吃掉;80分米高的課桌能夠升上天了(手上舉,腳盡量掂起),那我們坐哪兒呀……”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那些做錯的學生抬頭看到我善意的目光,不好意思起來。我適時引導:“你能送他一些小點子嗎?讓他進步得更快。”就這樣,在沒有批評、沒有指責的課堂中,教師以他那幽默的評價語、夸張的語調、形象的動作,使學生在他們發自內心的笑聲中,思想受到啟迪、心靈彼此接納,進而實現了“傳之以心,受之以意”。
諸如此類的幽默評價還有很多,“0被你寫成6,那0可要生氣了!”“被你遺忘的數向你提意見了啊!”“6和4可是一隊好朋友,你可不能拆散他們呀!”……可見,用風趣的語言把評價有機地滲透到學習的內容中,試去刻意評價的痕跡,增加了評價的情趣性。這樣的幽默評價語具有機智性、創造性、啟發性,學生在笑過之后有了深入的思考與領悟。
課堂評價語應該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存在的缺點,語言要簡潔,不模糊,對于要強調的地方要講得明白,讓學生聽得清楚。除了語言的簡潔,準確性是評價語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師的評價語言就沒有生命力,無論用詞多么考究,語句多么華美,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評價語務必恰如其分。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既不能一味簡單贊揚,也不能草率地去批評,要讓學生知道:好,好在哪里;錯,錯在何處。
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學生將“12:30”說成“時針指著12,分針指著6”,教師的評價語是“大概差不多吧”,許多教師對這種說法十分贊同,認為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難得糊涂是最好的方法,因而對學生“不對頭”的回答少評價甚至不評價,這樣就直接導致課堂評價語言含糊與失誤,導致學生對這一知識的錯誤理解。而一句“是嗎?大家也是這么想的?”激發學生深思,此時,剛才那些有不同想法的學生高舉起他們的小手,振振有詞地發表著他們的見解,生1說:“分針在走,時針也會走,所以它肯定不會正指著12的。”生2說:“我知道,時針會走過一點但肯定不會走到1那里,否則就不是12:30了。”生3說:“分針走了半圈,時針要走半格。”……一句不同的評價語帶來了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評價語不僅針對性強,能給學生以提醒,能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不應拘泥于一種形式,應該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有創造性地評價,不斷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探索和思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他們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提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讓核心素養顯現于我們的課堂上,真正展現出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魅力,使我們的課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