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于純潔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熱潮,課堂教學的創新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形式多樣的教學確實讓人耳目一新。而作為教學環節之一的作業設計卻往往被我們所忽視,多數人認為作業只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因此投入到作業方面的精力顯然不夠,更多的是停留在“布置”的層面,缺乏設計,令學生望“業”興畏,味同嚼蠟,客觀上致使學生逐漸養成了不良的作業習慣。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作業設計的改革創新?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點滴想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活躍,特別喜歡一些色彩鮮艷、妙趣橫生的東西,卡通式、童話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業能不斷引起學生的熱情。所以,在布置作業時,形式要多樣,要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結合課本課后練習,設計一些如過關游戲、兒童樂園、數學王國等作業,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如在學習了“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后,我用這單元的知識把某學生家的電話號碼編成了一個競猜題,讓學生根據已知信息進行競猜,然后將自家的號碼也試著進行設計包裝。這樣把作業寓于趣味性的游戲之中,讓學生“吃”得有滋有味。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要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知識和思維能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面向每一個學生個體,既要有“基本題”,讓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又要有“提高題”,讓中等生強化基本技能,還得有“挑戰性”的作業,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優化知識結構,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基礎題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如教學完“生活中的大數”后,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選擇練習:
(1)數一數,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數數活動。
(2)讀一讀,并說一說數的組成。
(3)用2、8、0、0組成不同的四位數。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協同參與,要強調實踐,強調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作業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了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利息”這一內容后,我安排了以下的作業:做自己的小會計,到銀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積攢的錢存起來,想一想怎樣存最合算?課上請把你的分析匯報給大家聽。學生極有興趣,調查、分析、計算、反復比較,最后才去存錢。再如學習“正比例應用題”后,我讓學生試著用正比例的方法去測量電線桿或自己家樓房的高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
為促使教師優化教學設計,實行精細化教學,我校推出了“導學案”教學模式,導學內容一般分為兩部分:舊知識的回顧和新知識的簡單嘗試。為了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和積極性,在預習階段要求學生對新知識做初步的了解,所以設置的預習題以基礎為主,達到低層次目標。對難以解決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在課堂上向老師和同學提問。
案例: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我設計了如下導學作業:
(1)仿制一個長方體紙盒,并計算出各個面的面積。
(2)要將這個長方體紙盒全部展平(沿著棱剪),至少需剪開幾條棱?
(3)在什么情況下,這個長方體就變成了正方體?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天上課交流時,學生們說得頭頭是道,情緒高漲,為學習表面積的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
此類作業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設計多梯級、多層次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讓他們各取所需,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與難度。可在作業布置時,利用“作業超市”的形式設置兩類題目:A類是基礎題,這是針對一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布置的,淺顯易懂,有利于他們獲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B類是發展題,這種題目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針對基礎好的學生設計的,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案例: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后,我布置了這樣一道操作題:“把兩個長3 dm ,寬2 dm ,高1 dm 的長方體拼在一起,有幾種包裝方法? 哪種包裝法最節省包裝物?”通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建設性地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拓展性作業要突破教材的束縛,敢于創新,要把知識延伸于課外,讓學生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讓學生走出班級小課堂,走向社會這個大課堂,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數學的價值在于應用。在作業改革實踐中,我們要注意選擇利用“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設計作業,讓學生在對現實問題的探究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拓展思路,擴大視野,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案例:學習統計圖的知識后,讓學生自主組成學習調查小組,開展“小區門口通過車輛的情況分析”調查活動。調查小組中有的專門負責數汽車、卡車、自行車數量,有的專門把車輛分類記錄,有的根據數據畫成表格,填上具體的數據,然后根據收集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最后根據繪制成的統計圖分析、討論,得出從統計圖中發現的問題。
其實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我們要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體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不斷開展作業改革,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我們更要為學生創設發展的舞臺,激發新的學習動力,揚起沖向知識海洋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