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初級中學 徐 標
傳統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單一傳授,很難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而生態課堂則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為目的,在學習中自主探究,使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個性,讓學生能夠自由發揮自己的數學思維。初中時期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數學問題分析能力,教師不能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應該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課堂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生動、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在初中數學中構建生態課堂的前提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教師作為主體,用大量的精力進行知識的講述,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方式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無法讓學生靈活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動融入教師的教學過程,以養成優良的數學自主學習習慣。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較大的不同,學生能夠自主發現數學知識的含義,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積累,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究的習慣。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意味著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方式、興趣愛好、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師要對全班學生進行整體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學習訴求,積極發揮生態課堂的教學優勢。
例如,教師在講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時,可以利用生態課堂的方法進行這部分知識的講解。課程開始時,教師讓學生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畫圖找出,然后教師按學程單上設計的題目,讓學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進行獨立探究和解決,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對教師歸納的知識點進行運用,小組代表交流展示,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這種自由的生態課堂中,教師只利用少量的時間進行知識點點撥講解,而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自主發現數學知識的內涵和自己學習中的困惑,對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進行完善和總結,進而養成自主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在初中數學中運用生態課堂,能夠讓學生在探究中更加清晰地把握數學知識,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常規方法和路徑。
班級學生之間必定存在一定的區別,生活環境、學習經歷、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不同對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以至于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和能力都不盡相同,這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考驗。數學教師必須根據班級的學情,在進行課程的設計和講解中,務必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采取如分步走、問題導引等合適的方法來彌補學生之間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應有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差異就要求教師接近學生,走下講臺,通過觀察和溝通來了解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針對學生的思維現狀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對學生后續學習中的問題也能夠及時消化處理。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和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更愿意親近教師,能夠習慣性地在數學問題上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使得教師的教學過程更加流暢,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課堂。
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考慮到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讓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這種復習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基礎——一元二次方程有清楚的認識,避免有些學生由于舊知識點的生疏而影響課堂的學習,同時,在學生原有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總結,而后共同進行二次函數圖像的畫法和性質的探究并加以運用。
生態課堂較傳統課堂形式更為活躍、自由,但也會有相應的弊端,例如學生紀律混亂,影響教師教學任務的進行,降低課堂的教學效果。為了保證生態課堂的教學質量,必須將課堂評價方法引入課堂之中,通過評價對學生進行約束,讓學生之間互相監督,端正數學學習上的態度。師生評價能夠促使教師監督學生學習,評價的重點應該在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結果,幫助學生盡量解決數學學習上存在的問題;生生評價則能夠在學生之間形成競爭,讓學生互相監督,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它能夠讓學生不斷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評價方法在數學生態課堂中應該靈活運用,促進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達成度。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數學生態課堂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針對學生的差異,尋求最為合適高效的教學方法,運用課堂教學評價,以此進行教學內容的展開和延伸,較大地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達成度,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