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儀征市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初級中學 王 梅
概念圖是一種集合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課題,教師將“概念圖”應用于初中數學復習課中,安排學生協作或自主繪制概念圖,梳理復習知識,并設計自主開放問題,以開展探究式復習。探究式數學概念圖可直觀、立體地呈現出初中數學中較為抽象的理論概念,使學生清楚、透徹地接受初中初學知識內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概念圖可清楚展示復習知識的結構關系,使得學生更易于重構所學知識。此外,探究式初中數學概念圖有助于學生了解解題思路與方法,促使其創造思維及綜合分析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初中數學復習課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能夠主動梳理知識內容,并構建相關知識的概念圖。知識概念圖采取“腳手架”形式,數學教師列出框架,并由學生共同完善,使學生合作探討知識的內在關聯,并清晰梳理出知識的構架,從而使復習內容更加結構化與系統化。例如下圖,教師復習“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一知識點時,可通過概念圖“腳手架”形式構建知識點,使學生能夠通過概念圖更透徹地了解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菱形及長方形間的判定方式與內在關聯。
學生構建完知識框架的概念圖后,其已系統性樹立所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點,但此種樹立只能單純使學生熟記相關定理與概念,因此需通過典型習題的正確運用來加深其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認識,進而加深其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其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熱情,且于變換題目結論或條件的同時可引導學生遞進思考,從而進一步實現初中數學復習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例如數學教師復習“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一課時,可設置下列探究習題:四邊形ABCD兩條對角線(AC與BD)相交,且相交點為M。(1)AB=AD;(2)∠DAB為直角;(3)四邊形ABCD為矩形;(4)BM=DM,AM=CM;(5)四邊形ABCD為菱形;(6)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請問以上各項條件中,推理不成立包括哪幾項( )A.(2)(3)(4); B.(1)(4)(6);C.(1)(2)(6);D.(1)(3)(5)。
通過以上環節,初中數學教師把復習知識點整理為清晰的結構體系,學生鞏固知識點,此時教師可通過布置安排學生做習題,使其將復習時掌握的公式或知識點實際應用于解題中,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解題思路及方法,以便其日后考試時合理應用于習題解答中。例如:初中數學教師選取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的題目以及典型題目,以訓練其解題思路,并安排學生自我總結各自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同時學習其他同學比較好的解題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解題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選取例題時,需始終堅持概括性、靈活性及拓展性原則,在概念圖知識點旁標注好歸納方法,進而使得概念圖更直觀、豐富及實用。
除了歸納解題思路與方法外,初中數學教師仍需通過不同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予以跟蹤監測,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學習數學方法與思路的作用。對于跟蹤監測學生而言,初中數學教師大多采取形式變換且內容單一的相關習題,該類題目可發揮舉一反三的效果,促使學生有效重建知識。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復習“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課題時,針對例題合理設計不同形式的題目,并安排學生依據概念圖標注方式予以解答,巧妙應用概念圖批注的隱藏功能,最后小組討論合作完善,利用概念圖展開小組交流。同時,教師需及時對學生的解題能力予以檢驗,確保學生完全掌握解題思路與方法,且綜合提高其數學解題能力。
通過上述幾項環節復習,使得課程目標中的“雙基”得以落實,但仍需通過有效的拓展探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學有所長,促使其個性特長得以積極培養。因此,探究式初中數學復習教學的最后環節需布置有難度的幾道題目,使思維能力強的同學于課外進一步拓展探究,以構建新知識結構,進而達到知新的目的。通過概念圖進行探究式數學復習,于整個復習內容均利用概念圖予以設計,使學生合作完善知識概念圖并自主梳理知識點,在基礎知識學習后,創設條件,使學生二次加工基礎知識。
綜上所述,概念圖教學應用于初中數學探究式復習中,不僅可通過圖像、表格方式直觀、具體地呈現出數學基礎知識,以增強學生深層次理解知識點的能力,而且于概念圖復習課程中,學生可通過構建數學基礎知識體系,使其于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中有效完善知識概念圖,整合所學知識點,提高初中數學的學習效率。因此,概念圖合理應用于初中數學探究式復習中可發揮積極作用。此外,初中數學教師需全面審查課堂教學的知識框架,及時反饋教學信息,針對出現的問題加以完善,以改進教學方案,從而使得初中數學更系統化、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