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江玥,周小儒
(北京化工大學,北京 100089)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已超過2億人。據預測,到205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逼近5億[1]。嚴峻的老齡化背后是每個家庭巨大的養老支出。在這其中,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壓力更為突出,一對夫婦要在撫養孩子的同時贍養家中的4位老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家庭矛盾也日益明顯。如何幫助老年人幸福地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也就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我國也將人口老齡化問題提升到了法律高度,發布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法律應對研究》等相關專著,積極制訂計劃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在我國,老年人的相關產業稀缺,不僅專門為老年人生產的企業很少,老年產品更是極為匱乏。針對老年產品的市場還未成型,目前市場上售賣的也大部分是老年醫療輔助類用品,基本沒有娛樂類和休閑類的相關玩具等。市場現有的老年產品也是以功能性為主,只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理需求,忽視了產品的文化內涵和老年人心理層面的感受等。
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與發展,娛樂活動必不可少,玩具也應運而生。在中國,玩具的發展歷史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歷了從民間玩具到戰爭玩具再到現代玩具這3個階段,這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影響直接相關。玩具本身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藝術形態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與特征。玩具在歷史的長河里,不光扮演著娛樂休閑的角色,還反映了人類的生活形態,從一定程度上講,也是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歷史的不同階段,受不同文化氛圍的影響,玩具作為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例如,20世紀20年代滿族文化的泥塑玩偶、50年代“新中國”的七巧板等,玩具的角度將我們帶入當時的歷史長河之中。
玩具,自身不光帶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又與傳統的文化存在共性。它既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又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玩具與文化兩者相存相生,缺乏了文化內涵的玩具就是失去了靈魂,不能煥發其本身的活力。如今的中國玩具設計,傳統文化內涵的體現日漸稀缺。對于有豐富人生閱歷的老年人而言,沒有文化內涵的玩具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無論是在文化背景、文化歸屬感和老年人自身的文化底蘊上,老年玩具的設計中,文化內涵的運用尤為重要。
要使老年人在玩具中找尋到文化歸屬感,就需要在玩具設計中加入文化內涵。市場上現有的玩具產品中傳統文化的痕跡已基本不在,不及傳統民間玩具中的文化內涵?!肮磐娼裼谩笔莻€更好的方案選擇。把古人的東西提煉并且升華,既能讓老年人接受并吸收這些文化習慣,又能滿足老年人需要的文化歸屬感和文化需求。
追根溯源,在中醫中有五色五味理論,代表著不同的食物,有著青、赤、黃、白、黑這5種色彩,赤又為紅色。在現代色彩理論中,有三原色、三基色,又添加了藍色、綠色2種色彩。
老年人對于紅色極為偏愛,比如中國紅,紅色在中國是吉祥的顏色,無論是婚禮還是慶典,人們都會選用紅色。相對于紅色而言,白色應該是老年人最不偏愛的顏色,老年人一般都對白色有禁忌情結,認為白色是葬禮的顏色。民間還有不要頭戴白色、圍白色等忌諱。綠色也是老年人喜歡的顏色,綠色象征著生命的活力,樹的嫩芽、小草這樣的植物給了老人一種澎湃的生命力。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逐漸退出原本工作崗位,社交圈的變化令老年人需要找到內心的歸屬感。娛樂及休閑活動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孤獨感,還能在多個方面激發老年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老年人的腦部鍛煉、體力鍛煉等,達到保健效果。結合古代玩具的功能,添加智能控制、運動功能、教育功能等。
除此之外,在細節的設計上應該添加更多容錯設計、無障礙設計等,也應該包括文化的關懷,讓老年人在娛樂的過程中體會到哲學的思想與積極的生活態度。
中國老年人長期熏陶在儒家“溫和”“中庸”的思想之下,其審美是帶有隱含與克制的。從老年人的衣著及家居產品的選擇上不難看出老年人對吉祥寓意的特有偏好。老年群體對文化內涵有著更深的產品應用需求。相較于對傳統紋樣的直接運用,大多數的老年人更喜歡產品與圖形用更加簡潔和中庸的方式相結合,簡單卻又蘊含著文化。與老年人的時代或生活建立文化的關聯,能夠喚醒老年人內心對吉祥寓意和美好事物的回憶,這是文化內涵更深層次的應用。
下面以魯班鎖為例來闡述老年玩具中文化內涵的應用。
關于魯班鎖有許多傳說,第一種說法是魯班為了測試自己兒子是否聰明,設計了這樣6根木條的結構,讓兒子學著拆開,兒子費了一晚上的時間終于解開,所以被稱為“魯班鎖”[2]。但還有一種說法是,魯班鎖也稱“孔明鎖”,傳說是諸葛孔明先生根據八卦玄學等設計出來的一種技巧型玩具,后來因為玩法有趣流傳民間。這2種說法現在無從考證誰對誰錯,留給后人的只剩下玩法有趣、造型有趣的魯班鎖。
2014年,德國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了一份來自中國的禮物。默克多揭曉這份神秘禮物時發現是一把小巧而精致的魯班鎖,造型精致小巧,并沒運用木質轉而使用了鋁合金,在德國制造的機床上生產的6個部件環環相扣,將中國制造與傳統中國文化傳向世界,也寓意著中德關系的緊密連接。
4.3.1 結構
魯班鎖采用了6個木塊相互結合的榫卯結構,在拼合完成后呈現一個完美的對稱型。對稱結構在中國的建筑、器皿、家具等中的運用十分普遍,呼應儒家的“中庸”思想,對稱結構讓人感到莊重、自然、平穩,帶給人舒適的視覺體驗,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習慣。
魯班鎖使用的榫卯結構是進行過一番變化的,每個方塊的凹凸各不相同,利用古代八卦、陰陽的思想分析:榫為凸,視為陽;卯眼為凹,視為陰。體現著陰陽互補、虛實結合、陰陽合一的哲學意蘊,蘊含著老子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4.3.2 色彩
魯班鎖的色彩較為單一,基本都保持著自然材料原本的色彩,這也是老子認為的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狀態。不添加更多的花紋與顏色,保持原有的肌理,呈現了對老子“自然而然,順應自然”理解的狀態。
4.3.3 材料
根據色彩的順應自然的分析,不難看出材料也使用天然木材制作。木制品本身的暖色調會給人帶來溫和、舒適的感覺,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把玩次數的增加,會讓木色更加油亮,更加光滑。這個過程也順應了自然的發展,達到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境界。
4.3.4 情感
魯班鎖是一種類似拼圖類的玩具,一共有6種不同的解開方法,在探索解謎的過程中可以開拓老年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拘泥于一種思路,鍛煉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幫助老年人在娛樂中增強自尊心與文化歸屬感,體會到古代人的數學思維與智慧。
在本文的探究中發現,老年人對于玩具中的文化內涵的需求不僅體現在產品的外在形態上,還表現在產品內在的情感傳達與文化底蘊上。從魯班鎖的實際案例分析中不難看出,設計老年玩具時,考慮到老年人豐富的生活閱歷,應該在造型、色彩、材料、情感等多方面增加文化內涵的滲透,無論是傳統的哲學思想還是吉祥寓意的傳達,意圖喚醒老年人的文化歸屬感,迎合老年人的審美情趣,以此來促進老年玩具產業的發展。
[1]孫祁祥,朱南軍.中國人口老齡化分析[J].中國金融,2015(24):21-23.
[2]胡鳳朝,李金坡.魯班鎖的教育功能及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