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翱驍
(國網福建閩清縣供電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800)
借助對傳統電磁式互感器的取締,以光纖的形式,對電網信息予以傳輸,輔之相應配置及變壓器的運用,將其轉換為數字化信號,以此體現變電站的智能化、數字化特點。該種互感器的使用,既可起到防爆作用,又可在隔離高低壓的條件下,確保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目前,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均已全面實現GOOSE網絡的過渡,即通過借助此網絡的安全性、可靠性優勢,保證信號能夠有效傳輸至相關裝置內。這樣不僅可縮短接線長度,還可在保證電網條理性的基礎上,使得施工和檢修工作更加的便捷。
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系統上,二次設備均滿足IEC61850標準,即以自身條理性、整體性和開放性等優勢,保證各設備間的靈活運用。
傳統變電站雖可在某種程度上達到自動化標準,但在智能化、數字化變電站的支撐下,二次設備更具自動化優勢,能夠在裝置操作、信號傳輸和信息共享等領域,將其特點予以根本體現。
作為一次設備、二次設備間的結合面,過程層是電氣設備的智能區域。其功能可劃為以下幾類:對電氣量予以24 h檢測,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對執行、驅動等命令予以控制。此外,過程層還包含智能終端和合并單元、電子式互感器及智能組件等。
依據數據信息的實時檢測,使其能夠在間隔層內完成設備控制、閉鎖等功能操作,快速完成網絡通信服務;利用數據采集、命令控制和統計運算,對其予以優先控制。具體涉及電度表、保護裝置和測控裝置、網絡分析儀等。
依據高速網絡間的匯總操作,對數據信息予以全方位管控,使其能夠在保持站內正常運行的前提下,體現過程層和間隔層等功能,以此與遠方監控、調度中心間形成全站監控系統。同時,站控層包含監控主機和網絡設備、遠動裝置、GPS對時系統及自動化軟件等。
“兩網”結構包括過程層交換機、站控層交換機等,前者涉及SV網絡和GOOSE網絡,后者則主要為MMS網絡。
與傳統變電站相比,智能變電站存在明顯不同,比如電壓電流、開關間的連接主要以網絡為載體,若網絡存在故障,則必將會對變電站連接穩定性產生影響。對此,筆者建議可依據后臺監控的方式,對電網實施全方位監控,再結合具體情況,對網絡予以調整,以此滿足運行維護的目標。另外,網絡修理時,應在開關閉合的條件下完成,不僅可節約檢修時間,還可提升工作效率。
若要保證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的穩定運行,則應借助保護裝置的運用,杜絕電網運行各類故障。現階段,二次設備保護系統包含運行狀態、跳閘狀態、修理狀態。常規情況下,該3種狀態均由工作人員完成,即依據相關設備的設定,即可在故障發生時起到保護作用,維持電網的安全運行。
定值區的切換應在后臺監控的條件下完成,輔之GOOSE系統的控制,判斷定值數據是否正確;二次設備檢修時,需在監控狀態下施行,再依據相關標準及要求,做好相關命令修改工作,以便維持信號狀態的良好性;保護裝置工作前,應預先開展審查工作,避免出現各類問題或故障;定期開展保護裝置的檢修、檢查;若要保證信息公文發送、接收的及時性,則應對壓板狀態予以密切關注[1]。
在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故障處理時,應遵循以下原則:充足配置安全、技術處理措施,按照“兩票三制”準則,科學把控處理流程。
如果保護裝置存在故障,應立即找出故障點及原因,退出壓板,安裝檢修壓板,待重啟裝置后,若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則保護裝置存在跳閘故障;若無任何恢復的跡象,則應將相關信息傳至檢修班組終端系統,借助調度指令的運用,對保護裝置予以調整;若信號表現為“報警閉鎖”“裝置異常”,工作人員應按照報文和系統終端數據結果,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
當智能終端發生故障時,應立即找出故障誘因,匯報給上級部門,待其同意,方可對裝置予以重啟檢查。具體操作如下:在裝置重啟前,退出分壓板,且在檢修狀態下,對智能終端予以重啟。若故障消失,則應對分壓板予以更換;若無任何變化,則應告知檢修班組,做好相應的針對性處理。
若交換機存在故障,則應在調度同意的基礎上,再次開啟交換機;若故障仍無法得到處理,則應按照實際情況,退出監控系統,經調度員的匯報總結,對受控設備的運行參數加以監視,且通知相關人員,對交換機進行檢修處理。
由于合并單元存在較強的自主診斷功能,可保證在系統異常的狀態下,信息正常輸出,比如電源中斷和采集單元異常、電壓異常與通訊異常、通訊中斷及裝置內部異常等。依據合并單元對異常信號、自檢信號的輸出,可為工作人員檢修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鑒別其是否存在丟幀、失步和品質位異常等問題,再通過橫內對比的方式,尋找故障點,施以有效的故障防控[2]。
當自動化裝置存在故障時,工作人員應第一時間進入現場,借助對站內設備的全方位監控,在調度同意的情況下,重啟自動裝置。若自動化裝置故障仍無法恢復,則應將調度結果匯報至上級部門,要求檢修人員立即處理。另外,若計算機系統內設備故障難以得到恢復,需按照實際情況,向調度員、上級調度部門予以匯報,施以針對性的檢修處理。
選擇數字信號取締傳統模擬信號,再經光數字測試儀的運用,在網口光纖測試的基礎上,明確電壓及電流輸出方式;對間隔數據予以測試、驗證,以此保證數據輸出的一致性、同步性,借助對外界光纖的融合,提高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連接的安全性、可靠性;強化對設備性能、合并單元的測試,依據有效的驗證結果,維持其健康且穩定運行狀態,以針對性地處理電壓、電流信號,提高信號或公文傳輸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科技水平的發展,促使變電技術得以快速進步。特別是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的運行維護,雖存在相應的不足或缺陷,但可通過針對性對策的施行,對此類問題予以避免。對此,筆者建議工作人員應對智能變電站予以統籌思考,明確其在電網中的地位,對維護措施、故障處理措施進行創新及優化,提高二次設備運行穩定性,以便維持電網整體的良好運行。
[1]韓曉紅.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運行維護及故障處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5):206.
[2]覃立明.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運行維護管理[J].電工技術,2016(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