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下午,在第二十屆全國肥料信息交流暨產品交易會同期,“雙交會”主題報告會在江西省南昌市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分別就新時代我國農業和肥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高效施肥技術研究進展以及新型肥料推廣應用和企業發展戰略等內容作了專題報告。
主題報告會主持人、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王福祥表示,本次報告會匯聚了行業專家和優秀企業代表等多方聲音,深入淺出地就國家政策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肥料行業的新變化與新發展等內容進行了分享交流,內容豐富且含金量高,受到了與會企業代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參會觀眾的熱烈歡迎。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
新時代農業及肥料產業綠色發展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我國農業產量不高,但投入高,作物僅實現產量潛力的54%-82%,但化肥、農藥投入卻居全球第一,且存在過量、不匹配、缺技術等施肥問題;二是我國農產品品質待提高,生產成本需降低,大面積土壤問題嚴重制約糧食安全、農產品品質及農業綠色發展;三是我國糧食生產資源環境代價太高,應由高投入、高資源環境代價農業轉為優質、高效、綠色、環保綠色可持續現代農業。
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應實行“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減肥增效”,控制總量、優化配比、減肥不減產,依據農業需要制定配方、生產肥料產品;第二步是綠色增產增效,通過技術提升等多種手段實現農作物增產、肥料投入減量、污染物排放減少;第三步是提質增效、綠色發展,以農產品品質提升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新時代綠色發展呼喚綠色產業,新時代現代農業需要的肥料產業綠色發展思路”,肥料產業應貼近農業需求設計、生產、銷售并指導施用綠色肥料,打造出基于現代生物學及其互作的第三代新肥料,推動我國農業優質、高產、高效、綠色新發展。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福如
同我國60年代相比,糧食產量實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而化肥用量卻增加了30余倍,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與此同時,長期的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嚴重的土壤、大氣等環境污染,制約了農產品品質和產量的提升,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推動肥料產業的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硅谷農業科學研究院、硅谷肥業有限公司通過長期研發打造的有機硅功能肥,大幅度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提升了農產品品質,有效治理了板結、酸化、鹽堿化、特別是重金屬污染等土壤問題,創造了小麥畝產974公斤的中國最高紀錄,與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品種配套創出了畝產1149公斤世界水稻最高產量紀錄。宋福如表示,實踐證明,沒有新材料就沒有工業革命、沒有農業革命,化肥減量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需要新材料、新工藝的重大突破。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白由路
長期以來的不合理施用化肥對土壤、水體、大氣等自然環境和資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著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制約了現代綠色農業的發展,在保障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和減少肥料對環境影響的雙重需求下,需要依靠科學施肥加以解決。白由路表示,我國化肥的總體用量較大,但整體肥料利用率較低,高效施肥技術的實踐潛力很大。
白由路對土壤養分高效診斷技術、精準施肥技術、水肥一體化的全自動管理體系等技術及其應用進行了詳實的介紹。他表示,經過長期的試驗與研究,高效施肥的相關技術和應用設備不斷完善,在試驗基地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充分滿足了作物生長的水肥需求、極大地節約了勞動力成本,后期將繼續不斷試驗完善相關技術、體系和設備,進一步推廣高效施肥模式,促進農業高效、綠色發展。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燕國勝
當前農資行業級農業面臨著農資產品極大豐富和農資生產經營者面臨困境、種植者高期望和低回報等多種矛盾與問題,制約著農資行業的優化發展和農業種植水平的提升,高效優質的肥料生產技術成為了破局方向之一。“沒有特殊的肥料,只有需求的改變。”燕國勝表示,面對農業種植更高更多的要求和農資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微生物肥料成為了新的發展方向之一,其可以在解決制約農業種植多種問題的同時,有效提升農資產品的價值,但目前存在著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炒作化、概念化等問題,需要行業共同完善相關標準并維護市場環境。他表示,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長期的研發和合作,通過特有的蒸養活化工藝,目前已打造出多系列微生物肥料產品,在養分供給、土壤改良、重金屬污染治理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今后將繼續致力于微生物肥料的研發,并將積極與業內企業展開廣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