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1月28日文章,原題: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將改變東北亞 許多唱衰中俄伙伴關系的人或許應該換個角度看看。幾十年來,他們要么說中俄關系無足輕重,要么說中俄關系困難重重。按照他們的說法:這兩個亞洲大國表面上好,但“皇帝不穿衣服”。中俄兩國經貿分量太小,交通紐帶有限,軍事合作看起來大多是象征性的,而文化更是大相徑庭——這些都阻止他們深化真正的“兄弟般情誼”。這些老生常談有一點道理,但若忽視中俄雙邊關系更顯著的發展軌跡,那便是大錯特錯。
俄羅斯遠東幅員遼闊,但存在“冬季嚴寒、設施落后、生活條件艱苦及人口外流”等難題。類似地,他們認為,中國東北地區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市場化水平低和工業基礎萎縮”。2012年似乎是兩國的某種轉折點。普京總統通過主辦APEC論壇向世界展現符拉迪沃斯托克。與此同時,中國將“東北振興”納入新的五年規劃。
現在,這兩個相鄰地區的一些投資正陸續到位。總的來看,這些志在構筑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之間縱橫交錯的貿易走廊的計劃有可能給整個地區帶來變革性影響。連接中國同江和俄羅斯下列寧斯科耶的鐵路橋首次將兩個地區的鐵路網相連。此外,近期將要完工的另一條交通紐帶將把中國黑河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相連。
目前,其他連接兩個地區的重大貿易路線處于不同規劃階段。所有討論計劃中最重大的莫過于兩條新走廊,分別是“濱海1號”和“濱海2號”——它們將把中國東部多個關鍵地區與俄羅斯遠東貿易中心符拉迪沃斯托克直接相連。
能源是中俄合作的核心內容,但雙邊關系不止于此。有人指出,俄羅斯有可能再度成為糧食生產超級大國,現在俄羅斯對中國的糧食出口持續增加。此外,現在俄羅斯越來越多的糧食是采用新方案生產的,比如來自中國東寧的農民在俄遠東租賃超過20萬公頃的土地。按照中方分析,上述連接中國東北內陸地區與俄羅斯遠東港口的走廊預計每年運輸4500萬噸貨物——其中約一半是糧食。就像加拿大如今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一樣,中俄貿易關系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增長空間還很大。
美國戰略家熱衷挑撥亞洲大國關系,但中俄關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北京和莫斯科沒有陷入幼稚的地緣政治博弈,而是忙于發展貿易、基礎設施,提高長期遭到忽視的地區的生活水平。▲
(作者萊爾·戈爾茨坦,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