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榮
“俗”很自卑,也很尷尬,他有“人處低谷”的感受與體會。面對“庸俗”“低俗”“俗不可耐”等諸如此類的評價,心情大好才怪哩。
可倉頡大師告訴他:“我賦予你的本意并非如此……”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俗”迫不及待地反問道。
“就像人都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一樣,我只是覺得你有著平民化的傾向與大眾化的特征罷了,所以才有了‘風俗‘習俗之類的名詞誕生嘛……”
“那我也沒有自甘墮落的理由,總是一以貫之地活著,為何卻無法見容于人呢?否則人們也不會貶損于我譏嘲于我了!”“俗”不禁委屈而又無助地申訴著辯解著。
“可事實上你也沒有一飛沖天的抱負,更談不上有改造自己的舉動啊!但凡吃五谷雜糧的,難免會折騰出病痛什么的,這就是甘于隨波逐流的悲哀啊!”
“俗”無語了。
不思進取,往往也等同自毀形象!
(編輯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