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莉莉
[關鍵詞]改革開放;脫貧;經驗
一、改革開放40年我國脫貧工作取得輝煌成就
1978年以前數億中國人還在為溫飽問題發愁,中國曾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而今,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不斷努力,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脫貧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已有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譜寫了人類歷史上與貧困進行頑強斗爭的光輝篇章。這些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貧困地區貧窮人口數量明顯減少。按照現行標準計算。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從改革開放初期的7.7億人下降到2017年的3046萬人,減貧7億多人,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3.1%。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消費支出也呈現了加快增長的勢頭。
3.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高。過去。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尤其是交通不暢,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發展。此外,貧困地區通電、通電話、能接收電視節目的行政村的比例均顯著提高,平均在98%以上。
4.貧困地區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在基礎教育方面,我國實行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免除學生學雜費,有的地方還推行高中免費教育。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無論貧窮與否,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免費的小學、初中甚至高中教育。這使得我國勞動力素質大幅提升,也為中國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社會保障方面,國家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通過政府資助、集體扶持和個人繳費,使農民能看得起病,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可以說,過去的40年,我國脫貧的規模、難度之大,世界上前所未有;而脫貧的成功經驗,也要以載人人類史冊,為全世界脫貧工作提高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世界上平均每10人脫貧,就有7個來自中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曾感慨地說道:“中國將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貧困中脫離了出來,我們呼吁各國分享中國的減貧經驗?!?/p>
二、改革開放40年我國扶貧開發政策演變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扶貧開發政策體系。總的來說,中國的貧困治理政策基本按照先“解決溫飽”后“全面小康”、先"IX域整體”后“精準突破”的邏輯思路部署,貧困治理的政策更加具體、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精確。這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相適應,更符合中國農村貧困問題發展變化的實際。具體來說,中國的貧困治理政策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1978-1985年期間,以農村制度改革減少貧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改革首先是從擁有大量貧困人口的農村開始的。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民率先實行包產到戶,由此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包產到戶。極大激發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民通過辛勤勞動獲得勞動成果,不僅增加了收入。還促進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見,中國的改革從貧困地區起步。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第二階段是在1986-1993年期間,以貧困區域為主要對象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推進階段。1986年7月,國務院宣布成立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這意味著我們有了專門的扶貧機構和制度。為未來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93年,這一領導小組更名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是推動中國貧困治理的主要力量。另外,在八十到九十年代,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尤其是蘇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發展迅速,表現為“村村點火、鄉鄉冒煙”的一派繁榮發展景象,給農村發展帶來巨大的變化,推進了國家減貧事業的發展。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農民開辦鄉鎮企業,成為企業家。并使大量農民成為工人,收入也得到大幅增長。也就是說。鄉鎮企業推動了農民向工人轉變的驚人一躍,促進了貧困人口的脫貧。
第三階段是在1994-2000年期間,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目標的“八七扶貧”攻堅階段。1994年出臺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鞍似叻鲐毠杂媱潯笔侵袊谶@一階段非常重要的扶貧政策,強調的是“開發式扶貧”。在實施的七年間。中央政府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240億元,相當于年度財政支出的5%-7%。很多優惠政策只投向國家級貧困縣。
第四階段是在2001-2010年期間,以改善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鞏固溫飽成果為主要目標的扶貧開發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整村推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扶貧策略經過幾次調整,從區域性扶貧到瞄準貧困縣、整村推進,再到扶貧入戶、精準扶貧。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國家實行整村推進。又進一步使大部分貧困人口脫貧。隨著貧困人口的減少。國家再次調整了策略,對貧困人口實行建檔立卡,扶貧到戶。從地區到縣、村,再到戶,體現了中國扶貧政策穩步推進、趨向精準的過程。
第五階段是2011年以來,我國扶貧政策進入以確保全面小康為主要目標的精準扶貧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的條件已經成熟。在這一階段,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毒V要》提出:“到2020年要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這一階段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徑就是“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通過這些舉措,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三、我國脫貧經驗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
當今世界。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戰爭沖突不斷。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陷入貧困的泥沼無法自拔;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體制、發展模式,貧困人口脫貧進程異常緩慢。歸根究底是政府的力量太弱,政策無法有效貫徹執行。而中國的實踐證明,一個強有力的政府能夠使這個國家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同時,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對貧困人口進行資助和補貼,為脫貧兜底。很好地處理了公平與發展的問題,為世界脫貧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較為完善的國家治理結構。一個較為完善的國家治理結構,保證了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家政策的有效落實、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這是中國成功減貧的一個核心因素。中國成立了專門的扶貧機構,將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制定了扶貧戰略和計劃,開展了針對特定人群的專項扶貧行動,并推動自上而下的貫徹執行。從中央到地方這種政策的執行力非常之強,也極其有效,體現出中國政府的能力強、運作良好以及中國制度的優越性。
2_黨的領導和社會動員能力。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改革開放前30年。我們通過建設交通水利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通過實行農村合作醫療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這都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后的40年,從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免除農業稅、給予農業補貼,再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鄉村振興,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深深植根于人民,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力,當國家要推行什么計劃時,就會動員全社會力量來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對于脫貧攻堅來說,就是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如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等。
3.扶貧政策的有效執行。我們憑借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設立專門的扶貧機構,通過簽署責任狀、實施績效考核等保證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和深入推進。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要求層層落落責任,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尤其是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省區市的黨政一把手要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向中央作出承諾。多年來,我們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大力推進落實了一系列扶貧攻堅的政策舉措。如精準扶貧、東西合作、整村推進等等。這樣一個制度安排保證了國家扶貧工作的整體推進,上下聯動也保證了國家脫貧目標的實現。
因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有力推動者和勇敢踐行者。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們積極探索、勇于實踐,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脫貧道路,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為世界上諸多發展中國家的脫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