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逐步實現對傳統的教學方法的改進,提升學生能力。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思維導圖的巧用可以優化我們小學英語現存的教學弊端,更有針對性地“取長補短”。使小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走出來,變成主動學習。
1.吸引注意力。思維導圖是一幅幅色彩豐富、形狀多變的圖畫,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相對于枯燥的文字圖像的方式更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關鍵知識點上,為其全神貫注地學習英語創造良機。
2.增強記憶力?!耙粓D勝千字”,思維導圖是提煉文本的重點,并且在不同重點之間添加上相互產生關系的圖片?;菰餅橛腥?,讓“背東西”變成“快樂”的事,可以迅速地記住本課的重點知識點,有效幫助學生記,提高他們學習效率。
3.提高學習力。著名教育家奧蘇貝爾說“只有把新舊知識鏈接起來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而思維導圖把各個零散的知識點整理成完整而有序的“知識”脈絡,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巧用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課堂上長時間地講授,教學任務圍繞著教師而展開,學生是一個被動的知識接收者,低效甚至無效。巧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既能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又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1.在單詞教學中巧用思維導圖。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石,但因其記憶的枯燥性,學生往往陷入“前學后忘”的現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學生大聲跟讀后容易出現的厭倦情緒,甚至通過各種游戲后也只有好生記住,可是大部分反復識記的學生就是讀了很多遍,還是記不住。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單詞教學,它的形式就是把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直觀教學方式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他們加深對新單詞的印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新標準小學英語第一冊Module4 unit1 《Does Lingling like oranges?》本課的第一課時的知識目標是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讀apple、banana、orange、pear等水果詞匯,并能運用句型“I like…”來準確介紹自己喜歡的水果名稱。在教授水果的這一課中,我在黑板上畫出蘋果、梨子、香蕉、橘子的圖形,并標出各個水果的單詞名稱,并標出各種顏色的單詞,學生們通過圖像與單詞的結合,更能加深對單詞的理解與記憶(如圖1)。所以,教師配上圖畫教學單詞,其實畫圖過程是學生思維過程,他們能很快被情景吸引所學過的內容,思維導圖不僅可以讓低年級小學生輕松的學習新單詞,而且能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十分受益。
2.在閱讀教學中巧用思維導圖。閱讀是小學英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年級和六年級的教材內容主要以語篇閱讀為主,閱讀材料的內容豐富,有關重要節日、科學文化知識、著名人物傳記等等。在課堂教學時很多老師已經習慣把課文內容從詞到句一一解析,精細入微逐一講解,沒有給學生自己思考和語言運用的機會,學生慢慢地養成了獨立學習,教師把“嚼碎”的學習內容了很自然讓學生“吞咽”下去;課堂氣氛緊張,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效率低。巧用思維導圖法進行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文本中的中心主題以及關鍵詞,教師再利用文本中生動的圖片與關鍵詞語的關聯性進行閱讀學習,使學生能夠清楚而且直觀地看到故事發展的全部過程,掌握故事的內容。
3.在寫作教學中巧用思維導圖。寫作一直都是小學英語高年級學生失分率最高。許多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這就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降。很多學生在動筆的時候,由于他們有限的思路、有限的詞匯量、不扎實語法、老套的知識結構等等。是致使其英語寫作能力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教師巧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教學,學生能夠自覺地運用不同的思維繪制,進而在習作中表達他們的靈活,樹立明確的寫作思路,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新標準小學英語第七冊Module4 unit2《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要求學生寫Spring Festiva這篇作文(如圖3),這位學生利用以下的思維導圖進行描寫,很清晰地體現了她對春節的喜愛,重點寫春節的食物,達到明確主題和分清寫作層次的目的。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需要我們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巧用思維導圖旨意在讓教師設計具有生長性和跳躍性問題,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進行學習思考,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發展擴散,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黃寧寧,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文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