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星
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因此,切實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要加強人大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國有資產監督職能”。2017年12月,中央印發了《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全面深化國有資產監督體制改革的重要改革舉措。意見的出臺,給國有資產監督帶來歷史性的重大轉變,標志著人大的國有資產監督職能,將從過去的一項工作轉為一項制度,實現系統化、常態化,向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監督有力的目標邁出了重要步伐。人大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對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按照決定和意見的要求,結合實際,全面建立和實施國有資產管理報告制度,推進人大國有資產監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是當前各級人大的一項重要任務。
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提高上海國有資產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措施。要理順體制機制,堅持依法報告、依法監督,緊密結合上海實際,構建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監督有力的制度體系,使國有資產更好服務發展、造福人民。目前,上海市、區兩級人大正按照中央要求,推動建立政府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相關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準確把握全口徑、全覆蓋和穩步推進的原則,推動政府做好向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相關工作。要按照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要求,推動政府先建立起覆蓋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企業)、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國有自然資源等各類國有資產的全口徑報告框架。同時,立足于國有資產規模龐大、種類繁多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實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按照分類實施、先易后難的原則,根據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機制進展情況,穩步推進。
二是根據中央決定的精神和意見的要求,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部署,起草本市的貫徹實施意見。政府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和人大審議監督將是一項年度例行性、周期性、經常性工作,通過制定本市貫徹實施意見,將為建立市政府每年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提供相應制度保障。這項制度應當從政府報告的內容和重點,人大監督的重點和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全面制度性安排,明確市人大、市政府、政府相關部門和人大相關委員會各自的職能職責,明確界定國有資產及其監督范圍和監督重點。
三是結合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夯實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的基礎性工作。本市國有資產規模龐大、種類繁多,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國有資產數據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是國有資產管理和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建立政府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要探索與預算聯網監督平臺相互融合,將國有資產監督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監管。目前,市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已設置了國有資產管理專題監督模塊。下一步,還需進一步優化、完善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充分利用現代化大數據平臺和網絡信息技術,實現政府和人大之間國有資產管理數據的互通、共享,夯實市人大國有資產監督的工作基礎。
有效監督政府管好用好國有資產,是新時代對人大監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按照中央要求和全國人大的相關工作部署要求,結合上海實際,積極推動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更好推動本市國資改革發展。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