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代表之家”是區人大、街道人大工委、鎮人大與代表之間、代表與代表之間、代表與選民之間互動交流、溝通聯系的場所和平臺。創建“人大代表之家”,構建“家、站、點”網絡平臺是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閉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活動載體與履職平臺的一種嘗試,目的是建立一個集學習培訓陣地、代表履職平臺、聯系群眾窗口三個功能于一體,真正屬于代表自己的家,讓代表在這個新的平臺上更好發揮作用。
實體平臺:實現“家”的長延伸全拓展
頂層設計明確規范
靜安區人大常委會針對“家” “站” “點”三個平臺,先后制定三個指導意見,對每個平臺的定位、功能作出明確界定,對建設原則、建設要求、工作制度等提出明確要求;明確“家” “站” “點”的掛牌名稱,為所有“家”統一配送人大履職相關書籍、資料,為所有“點”統一制作標識,為所有“站” “點”統一制作工作記錄手冊,要求所有平臺向社會公開必要的代表信息,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專門制定協助代表聯系選民群眾、匯總反映選民群眾意見建議、重要事項報告等相應的工作制度,供街鎮結合各自實際予以參照,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
普陀區人大常委會以“人大代表之家”示范點建設為抓手,樹立樣板、面上推進,從街鎮實際出發,對面積大小、設備配置等不作具體的量化標準。按照一體化視覺識別系統的整體設計,保持“人大代表之家”的獨特形象,凸顯“人大代表之家”的工作理念。截至8月底,區屬十個街道、鎮“人大代表之家”已建設完畢。后續將由“督促建設”轉為“督促使用”,并推進代表聯絡服務站建設。
虹口區人大常委會制發《虹口區人大常委會關于“人大代表之家”建設的指導意見》,就“人大代表之家”的建設原則、重大意義、功能定位、基本要求作出明確規定,進一步密切代表與選民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促進閉會期間代表活動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川北街道在中州路落實了120平方米的“代表之家”,通過相關修繕、加固裝修,于今年8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投入運行。
嘉定區人大常委會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閉會期間代表小組活動,深入推進“人大代表之家”和聯系站點的建設,擬定了《嘉定區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代表小組活動暫行辦法》《關于加強和規范人大代表之家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和規范代表聯絡站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本著“成熟一個、建設一個、質量為上”的原則,加強工作指導,有序推進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規范化建設。目前,全區12個街鎮中,馬陸、江橋、新成路街道、嘉定工業區“人大代表之家”已經建成,南翔、外岡、真新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正在建設之中,其他單位正在規劃建設之中。其中,嘉定工業區“人大代表之家”自3月建成以來,市區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第一次會議在嘉定召開時,市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和全體與會人員專程前往參觀,本市浦東新區、松江區人大常委會以及湖南株洲、青海果洛、云南楚雄等地人大常委會前去考察交流,給予好評。
閔行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對基層人大建設“家” “站”工作從功能、原則、要求上進行指導,全區14個鎮人大、街道和莘莊工業區都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建設計劃。截至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4個“代表之家”,已建有使用“代表聯系站”21個。
寶山區人大常委會結合區委部署的大調研,擬在各街道、鎮建立1個“人大代表之家”和分片區在社區、居民區(農村集中居住區)等設立“人大代表聯絡站”,為代表聯系群眾搭建平臺。全區各街鎮共計劃建設代表之家11家、代表聯絡站44個。目前3家代表之家已完成建設,8家正在建設之中。
三級布局常態運作
今年,徐匯區人大常委會著力開展“代表之家”全方位建設。在區、街鎮“代表之家”全覆蓋的基礎上,在區人大“代表之家”開展“主任接待日”活動,每月由一位常委會領導接待代表,結合常委會重點工作,確定一個主題,輔以專題講座、現場調研等形式,與代表互動交流,至今結合城區精細化管理、文化建設、垃圾分類、徐家匯商圈業態提升、物業管理等主題,已舉行8場。在各街鎮“代表之家”開展“代表接待日”活動,由各代表組中的常委會委員領銜,部分代表組代表參與,聯合接待選民,進一步密切代表與選民之間的聯系。在“家、點、站”的建設方面,在每個街鎮建立一個“代表之家”的基礎上,設立若干個“代表之家延伸點”,并同步在307個居民區建設“代表之家工作站”,實現“家”的長延伸、全拓展。其中“代表之家延伸點”的選取充分考慮交通便利、活動內容等多種因素,由代表提供場地與內容資源,面向全區代表提供活動菜單。“代表之家工作站”設在每個居民區,站上由居民區書記擔任聯絡員,負責代表聯系社區的日常服務保障。
靜安區人大常委會注重加強實體化平臺建設,特別是2016年成立街道人大工委以來,在各街鎮著力打造擁有“家”和“站” “點”兩級網絡,點面結合、互為補充的平臺體系。其中,在街鎮層面建立“人大代表之家”11個,主要承載學習與調研、工作與交流、聯系與接待、服務與協調、展示與宣傳五大功能。在居民區層面建立“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系點”218個,轄區內各級人大代表均安排到“點”上,每個“點”設有負責人、聯絡員,以及一支民情聯絡員隊伍,專門為駐“點”的代表聯系群眾,收集、反饋社情民意。在單位獨立、聯合選區或樓宇、園區、商場設立人大代表聯絡站。之所以在“家” “點”之外鼓勵有條件的街鎮探索設立聯絡站,是立足靜安區情實際和突破實際工作困境的需要。通過走進樓宇、企業、白領,進一步暢通選民群眾的訴求表達渠道,使代表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全區共建“站”9個,在建9個。
金山區“家、站、點”三級代表聯絡機構設置解決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聯系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至2014年底,全區9個鎮、1個街道、1個工業區和上海石化在區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均建立了“人大代表之家”,在此基礎上,又試點向村居及宅基延伸建立人大代表聯絡點。金山區六屆人大常委會進一步提出了“家、站、點”三級代表聯絡機構建設的布局要求:鎮(街道、工業區)設家,大選區(小選區)設聯絡站;因地制宜,在農村大宅基或居民小區、代表工作單位設聯絡點;“站”和“點”設置與黨建服務站、服務點相結合,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信息在“家、站、點”公開,聯系接待時間向人民群眾公開。“家、站、點”的設置使人大代表“零距離”聯系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更容易找得到代表。截至目前,已實現12+108+363的“家、站、點”三級布局。
青浦區人大常委會出臺有關加強代表工作站規范化建設實施意見、開展常委會領導走訪調研、召開推進會等,多措并舉推進代表工作站規范化建設、常態化運行。目前,全區已建代表工作站61個,并實現從“建起來”到“轉起來”的提升。代表工作站以社區、選區為單位,以人大代表為主體,以“有陣地,有制度,有計劃,有記錄”為標準,以定點定時開展聯系選民、接待選民、服務選民及學習交流等集體活動為主要形式,打造代表履職新平臺。近年來,依托代表工作站,代表們就城中村改造、小區物業管理、河道治污、人口管控等積極提出意見建議,許多問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解決。
崇明區建立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平臺始于2013年,由東平鎮人大首先探索試點,隨后新河鎮人大借鑒跟上,逐漸在全區各鄉鎮全面鋪開。截至2018年6月底,全區以鄉鎮為單位,已初步形成了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三級聯系網絡。每個鄉鎮都建立了代表聯絡室、代表聯系站和代表聯系點,全區共建立代表聯絡室18個、代表聯系站185個、代表聯系點173個。
網絡平臺:實現宣傳效果和覆蓋面的最大化
近年來,徐匯區人大常委會不斷完善徐匯人大網、徐匯區人大代表交流平臺、徐匯人大代表履職系統等電子平臺建設。今年,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互聯網+人大”工作新模式,開發建設了“徐匯人大代表服務平臺”APP,整合人大政務網站、代表交流平臺、代表履職系統相關內容,增加社情民意、活動預告、通訊錄等板塊,讓人大與代表之間、代表與代表之間的聯系和互動更加便捷,代表履職更加有效。后續還將開發APP二期,增加大會期間、會議文件、代表之家、會議簽到等板塊,以進一步豐富產品內容,提升使用頻率。
普陀區人大常委會打造網上“代表履職平臺”,及時將人大重要活動安排推送代表,便于代表自主選擇和反饋出席情況;代表提交建議后,可隨時察看辦理進程,并提交滿意度調查問卷;及時登記代表履職信息,便于匯總統計分析,并形成履職清單。開通“普陀人大”微信公眾號試運行,實現宣傳效果和覆蓋面的最大化,進一步展現市、區人大代表履職風采,有助于人民群眾了解人大代表、反映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