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度監督工作計劃,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于今年9月起開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以及《上海市水資源管理若干規定》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以下簡稱“雙項執法檢查”),將在11月下旬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聽取和審議上述雙項執法檢查報告。
打贏藍天保護戰
在今年上半年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執法檢查的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進一步聚焦本市大氣污染防治的難點和短板問題,對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推動法律制度有效落實,督促全市上下加大工作力度,打贏藍天保護戰。本次執法檢查的重點在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條例中排污許可、總量控制等重點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交通、建設等領域有關政府部門落實法定職責開展污染防治和執法監管的情況,同時將與《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工作相結合,在推動法律法規實施的同時,根據上位法的新要求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實踐,研究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法規的有關制度和規定。
數據顯示,2017年,本市PM2.5年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37.1%,超額完成國家要求的五年下降20%的目標,總體考核優秀。特別今年以來本市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截至9月2日,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較去年同期進一步下降5.0%,空氣質量優良率79.6%,較去年同期上升7.8個百分點。
市環保局坦言,盡管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要進一步有效改善還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大氣污染治理的邊際效益遞減,各領域減排難度增大。隨著環保改革和監管力度不斷升級,企業環保主體責任得到不斷夯實,但是部分企業主動承擔治污主體責任的意識仍然不強。5年來,全市環保系統共受理大氣污染投訴6萬多件,占投訴受理總量的59.6%,主要集中在工業廢氣(占大氣類投訴的47.8%)、餐飲廢氣(占大氣類投訴的27.7%)。市環保局表示,將持續從嚴落實大氣領域環境執法監管。重拳打擊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監測數據造假和屢查屢犯等嚴重違法企業。在充分運用按日計罰等執法新措施的基礎上,強化差別化電價的適用,從經濟上倒逼企業主動治污。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水是上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對其依法加強保護和管理是全社會的共同呼聲。2017年11月23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通過《上海市水資源管理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在規定實施當年即開展執法檢查,旨在通過執法檢查實現立法和執法的無縫銜接,推動法規全面貫徹實施,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依法治理突出水環境問題,凝聚全社會共抓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堅決打好水資源污染防治攻堅戰。
本次執法檢查對照規定確立的重點支付和具體內容,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圍繞河道水環境整理、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等,檢查規定實施以來的做法與成效,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在執法檢查方式方法方面,市人大城建環保委立足于“三個發揮一個結合”:發揮代表主體作用,發揮市區人大聯動的優勢,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以及與“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工作相結合。
根據市水務局有關報告,上海在不斷提升水環境的治理。在2017年完成1864條段、1756公里中小河道整治的基礎上,今年又啟動了以“蘇四期”為引領的劣V類水體整治,2018年已累計完成河道治理284.9公里,拆除沿河違建1131萬平方米,整治工業企業27家,建設污水管網14.12公里,污染源截污納管77個,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9.1萬戶和9座市政雨水泵站旱天截污設施改造。市水務局還表示,水環境治理的任務仍十分艱巨,河道黑臭現象尚未完全消除,將以本次執法檢查為契機,全力推動上海水資源、水環境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