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來寧
新高考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論語》作為國學經典的基礎讀本,學習、考試時出現的頻次極高。北大附中王來寧老師將《論語》與考試學習相連,看名校的學生怎樣學經典!
2016年高考全國卷: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在哪里?2017年重慶中考作文:信任讓友誼更長久。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師:不預先懷疑別人是欺詐我,不會無根據地猜測別人不誠實, 卻能事先覺察別人的欺詐和不誠實,這樣的人當然就是賢者了。
生:這人真夠厲害!不過,不就是老話說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嘛。
師:我們從為人處世的層面來理解一下這句話。在面對這個人之前預先有了“防人之心”,就不大能以平常心來看待對方了。總懷疑別人,又怎么能得到對方的信任,從而一起精誠合作呢?
總是上當吃虧,這當然不是“賢者”風范。王勃在《滕王閣序》里說,“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賢者要有良好的先覺,必要時能夠自動開啟,而不用總是處于“戰斗狀態”。
孔子說:仁者不憂。但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孔子和范仲淹說的“憂”是一個意思嗎?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師: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這都是我未能做到的,這三條是:有仁德的人不憂愁,大智慧的人不迷惑,真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聽了之后實力捧哏,對同學們說:“這是老師謙虛呢!說自己做不到,其實這正是咱老師的自我表述啊!”
生:范仲淹說,“進亦憂退亦憂”,總是這么“憂”,范仲淹是不是就不算仁者了?
師:孔子的“君子之道”中的“仁者不憂”是專指對自己的事,至于以天下為己任,憂天下之憂,卻是儒家仁者對民眾、對國家必須擔負的道義和責任。所以,同樣是“憂”字,有著不同的語境。仁者不以己憂,但必須以天下為憂,正如曾子所說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北極星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一顆星星,這也是在偶像劇中出鏡率極高的浪漫星辰。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師:成語“眾星拱北”就出自此處。這里的北,即“北辰”,指的是北極星。北極星離北天極很近,它的位置幾乎不變,人們可以靠它來辨別方向。
也因此生發出了很多的象征意義:比如忠誠,比如立場堅定。
在中國傳統里,北極星的意義更是非比尋常:古人把天空想象成一個國家,星星們執掌業務者,而統攝眾星的就是北極星。它也叫作天樞、紫微,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就與此密切相關。
懂得了這些就能理解孔子這句話:“(領導人)要用道德教化來處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居于自己的位置上,而群星都自然而然地環繞在它的周圍。”
生:孔子說“為政以德”,執政的人到底是“德”重要還是“能”重要?
師:這個問題歷來有爭論,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他希望當政者都是道德模范,為全民樹立榜樣——這個心愿相當美好。所謂“小勝靠智,大勝靠德”,西方最早的烏托邦是柏拉圖的“智慧王”,我國最早的烏托邦是孔子的“道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