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云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82)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絲綢圍巾具有的優異吸濕性、透氣性以及時尚性等優點使其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對絲綢圍巾的需求越來越大。披肩也稱云肩,多以絲緞織錦制作,大多數云肩采用四個云紋,稱為四合如意式,還有柳葉式、荷花式等,大多用于婚慶喜宴等社交場合。
隨著絲綢圍巾的發展和銷量的增加,以及各地生產企業的增多,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證產品質量,進一步規范市場,2001年由國家紡織工業局提出,全國絲綢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的FZ/T 43014─2001《絲綢圍巾》首次發布。2008年3月12日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提出,全國紡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絲綢分會歸口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了FZ/T 43014─2008《絲綢圍巾》(以下簡稱舊版標準),此次改版是在2001版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新。2018年4月30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出,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01)歸口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FZ/T 43014─2018《絲綢圍巾、披肩》行業新標準(以下簡稱新版標準),并于2018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結合多年來標準實施的情況及出現的問題,新版標準在2008版標準的基礎上對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對新舊版標準差異性的研究有助于絲綢生產企業、檢測機構和相關專業人士了解和掌握新標準主要技術內容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生產技術中的準備工作,使得到的絲綢產品質量和安全性能符合新版標準要求,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新版標準將舊版標準名稱《絲綢圍巾》修改為《絲綢圍巾、披肩》,并對標準的適用范圍進行了調整,刪除了再生纖維素圍巾和合成纖維圍巾的內在質量要求,調整了色牢度指標水平,增加了對耐熱壓色牢度的要求。
此外,新版標準對產品規格標示、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方面也進行了調整。
新版標準對絲綢圍巾和披肩的要求、試驗方法、檢測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主要適用于蠶絲純織、蠶絲與其它紗線交織、蠶絲與其它纖維混紡(蠶絲質量分數≥30%)的絲織物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絲綢圍巾、披肩類產品,爛花類絲綢圍巾可參照執行。新版標準不適用于嬰幼兒及兒童絲綢圍巾類產品和采用再生纖維素織物和合成纖維織物生產的仿絲綢圍巾。相比舊版標準,新版標準主要適用于絲綢圍巾、披肩類產品,其適用范圍更加明確、具體。

表1 FZ/T 43014新舊版標準尺寸變化率要求
新舊版標準均要求絲綢成品的規格以厘米為單位標注外形幾何尺寸,但新版標準強調對絲綢圍巾和披肩成品的有效外形幾何尺寸進行標注,且強調有效幾何尺寸不包括裝飾穗或流蘇的長度,并對正方形和三角形類圍巾尺寸的標注進行了詳細說明。
絲綢產品的內在質量主要包括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纖維含量、水洗尺寸變化率、干洗尺寸變化率、色牢度等,其中甲醛含量、pH值、異味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測試新舊版標準均要求按照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其它指標新舊版標準存在差異。同時,新版標準刪除了對再生纖維素和合成纖維織物生產的仿絲綢圍巾內在質量的要求。
2.3.1 尺寸變化率
在尺寸變化率方面,新版標準調整了水洗尺寸變化率和干洗尺寸變化率指標水平要求(詳見表1)。其中,在水洗尺寸變化率方面,新舊版標準對不同等級品的要求均不相同,新版標準相應的數值范圍更寬;在干洗尺寸變化率方面,新舊版標準的差異只體現在對合格品的要求不同上,優等品和一等品的要求相同。
此外,在對成品進行尺寸變化率的測定時,舊版標準要求水洗尺寸變化率按照GB/T 8628、GB/T 8629─2001和GB/T 8630進行,而新版標準要求水洗尺寸變化率按照GB/T 8628和GB/T 8629─2017規定執行。在測試尺寸變化過程中,標準對洗滌程序也做了明確的規定,舊版標準要求純合成纖維產品采用4A程序,手洗產品采用仿手洗程序,其余產品采用7A程序;由于各標準所用洗衣機的不同,新版標準要求標識“只可手洗”的產品采用附錄B中的A型標準洗衣機,4H程序,水洗產品采用4G程序。由上述可知,隨著標準的發展更新,標準中所用測試方法的標準也進行了更新。
2.3.2 纖維含量偏差
新版標準要求纖維含量測試按照GB/T 29862─2013《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執行,而舊版標準要求纖維含量測試按照FZ/T 01053─2007《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執行(已作廢)。
2.3.3 色牢度
新舊版標準中色牢度考核項目均包括耐水、耐汗漬、耐皂洗、耐干洗、耐干摩擦、耐濕摩擦和耐光色牢度。與舊版標準相比,新版標準增加了對耐熱壓色牢度項目的考核,要求按照GB/T 6152─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熱壓色牢度》規定進行測試;提高了耐干洗色牢度指標值,調整了耐濕摩擦和耐光色牢度指標值。
2.3.4 深、淺色的確定
在舊版標準中,規定顏色大于GB/T 4841.1─2006《染料染色標準深度色卡》中的1/1標準深度為深色;而在新版標準中,規定顏色大于GB/T 4841.3《染料染色標準深度色卡》中1/12染料染色標準深度色卡為深色,而顏色≤1/12染料染色標準深度色卡為淺色。

表2 FZ/T 43014新舊版標準規格尺寸偏差要求

表3 新舊版標準對外觀疵點的要求
在新版標準中,外觀質量包括規格尺寸偏差、色差、外觀疵點、縫制質量和熨燙質量5項。新舊版標準在尺寸偏差方面稍有不同,對縫針針距和外觀疵點等方面進行了少量的修改。
2.4.1 尺寸偏差(見表2)
新舊版標準對產品的規格尺寸允許偏差的要求不同,新版標準對規格尺寸允許偏差的要求比舊版標準要求寬,更能切合實際生產的需要。
2.4.2 縫制質量(縫針針距)
新舊版標準對針跡密度的測定方法相同,均要求狹邊三角針和平縫針產品在樣品上任取3 cm進行測量,手工卷邊產品在樣品上任取4 cm進行測量。但由于縫制時縫針針距的大小影響產品的質量,新舊版標準對縫針針距的規定略有不同。舊版標準要求縫制時針跡密度為:狹邊三角針和平縫針≥9針/3 cm,包縫針≥12針/3 cm,手工卷邊≥4針/4 cm,裝飾縫線針跡密度除外。而新版標準要求針跡密度為:狹邊三角針和平縫針≥9~12針/3 cm,包縫針≥12針/3 cm,手工卷邊≥4針/4 cm,裝飾縫線針跡密度除外。新舊版標準縫針針距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對狹邊三角針和平縫針的要求上。
2.4.3 外觀疵點
新舊版標準對外觀疵點的名稱和允許程度在表述上略有不同,詳見表3。其中,新版標準強調只對正方形絲綢產品的絲線歪斜程度進行考核。各檢測機構或企業在對絲綢、披肩產品的外觀質量進行評定時要注意新舊版標準的變化,尤其對于表3備注中的內容進行理解,確保評判結果的準確性。
FZ/T 43014─2018《絲綢圍巾、披肩》行業新標準在標準適用范圍、內在質量、外觀質量等方面作了重大修改,使之更適合蠶絲特性的圍巾。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隨著披肩的發展,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證產品質量,規范市場,標準將披肩列入范圍,增加了對披肩的要求。該標準的實施,不僅有助于絲綢生產企業進行產品的質量管控,還對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絲綢產品的聲譽和市場秩序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
新版標準2018年9月1日實施后,有關圍巾生產和貿易企業應注意:不含蠶絲的圍巾(如采用聚酯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的仿真絲圍巾)不可按照FZ/T 43014─2018《絲綢圍巾、披肩》標準規定的技術參數進行生產,但可按照FZ/T 81012─2016《機織圍巾、披肩》或FZ/T 73042─2011《針織圍巾、披肩》行業標準進行質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