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武
世界進入阿根廷時間。阿根廷的債務和探戈將與第十三次G20峰會一起成為人們的共同記憶。債務與探戈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債務問題的解決早已超過一國范疇,需要國際社會的配合、默契及伙伴精神。在貿易戰硝煙彌漫的時刻,中美兩大經濟體能否跳出一曲優美的“探戈”,而不是相互踩腳,從而為貿易戰的升級“摘除”引信,這不僅關系到貿易戰以何種形式收場,也將直接影響下一次危機來臨時的全球應對方式。
G20機制與金融危機相隨而生、相伴成長。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之后向俄羅斯、巴西等國延伸,國際社會認為有必要建立對話機制,協調主要經濟的貨幣政策,防止類似悲劇重演。自1999年建立G20財長會晤機制以來,已走過近20年的歷程。而G20第一次峰會肇始于2008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繼當年11月15日在華盛頓召開第一次峰會后不到半年,緊接著在倫敦召開了第二次峰會,通過發表共同宣言,承諾各主要經濟體加強宏觀政策協調,采取必要措施,促進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防止金融風險傳導,為脆弱的世界市場增強信心。筆者當年親歷會議現場,親身感到了在美國金融災難面前各國領導人共度時艱的合作氛圍。G20峰會的誕生,宣告了發達國家主導世界經濟進程的結束,改變了過去“8+5”峰會模式中新興經濟體的從屬地位,開啟了“地球圍繞大國轉”的新模式,主要發達國家和重要新興經濟體共聚一堂、共商世界經濟大事,G7的重要性讓位于G20。十年前,美國深陷風暴中心,市場的信心極度低落,無論是即將謝幕的小布什,還是當選總統奧巴馬自然都是放低身段,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世界把希望的目光轉向中國,中國被迅速推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從“阿拉伯之春”到歐洲之夏,從“華爾街之秋”至全球金融之冬,中國為緩解當時的金融危機果斷出手,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有力拉動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僅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曾一度高達50%。當然,前期刺激政策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部分產能的過剩加劇,當下采取的去產能措施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為國際社會付出的額外代價。這種犧牲體現了中國在危機面前的擔當,所謂中國只會“搭世界便車”、靠美國發展起來的說法是多么荒唐。
回望這段危機處理過程,美聯儲在第一時間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收購有毒資產,包括通用汽車、花旗銀行股票及兩房債券,展開了一場“國有化運動”,美聯儲扮演了看得見的手的角色,直至危機結束,美聯儲才全身而退。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也從危機前的8500億美元迅速攀升至45000億美元。由此可見,美國人很好地利用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向全世界分散了風險,也使得美國率 先從危機中走出,美國參與G20的熱情隨之減弱,峰會的頻率也從高潮時的每年兩次調整為一年一次。一時間國際社會對美國過河拆橋的抱怨聲四起。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量寬政策的另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向新興經濟體注入了大量流動性,一些熱錢也隨之滲入到這些國家之中。特別是在拉美新興市場國家,一些政黨候選人為了滿足選民的味口,不切實際地向百姓承諾發放“難以承受之重”的福利,寅吃卯糧的做法使得一些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債臺高筑。
截至目前,全球公私債務超過24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約80萬億美元)的300%以上,比2008年危機爆發之初高出70多萬億美元。登峰造極的人類債務水平成為懸在全球面前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尤其是全球的高債務與低增長形成了一對有毒組合,在美國挑起貿易戰背景下,又多了新的發酵元素——通脹。由于主要經濟體開啟關稅“互毆”模式,中間產品及消費品價格整體抬升,全球通脹若隱若現。美國經濟似有過熱跡象,美聯儲雖已加息8次,但迫于加征關稅引發的通脹預期,美聯儲將利率調至“中性”(3%左右)似不可避免。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美聯儲的每輪加息周期都會引發資本市場的急劇波動。美國加息的直接后果是借貸成本上升,引發新興經濟體的熱錢加速出逃。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均沒有逃脫這一魔咒。
舊一輪的危機尚未完全走出,新一輪經濟危機的腳步聲正越來越近。一曲《阿根廷不要為我哭泣》的旋律讓人蕩氣回腸,增加了國人對這個國家的悲情色彩。在過去幾十年間,阿根廷數次遭受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撥。特別是今年,在美國加息累積效應的催生下,阿根廷等拉美國家遭遇巨大的債務之痛。前不久總統馬克里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緊急求援500億美元貸款。可見,債務問題是阿根廷給這一屆G20峰會的特別警示。
今年是國際金融危機十周年紀念日,也是美國經濟復蘇的第九年。一些看似是當年危機的“解決之道”,正變成新問題之源,尤其是貨幣萬能主義的泛濫,給世界留下巨大的后遺癥,讓許多國家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眼下,國際社會正熱議新一輪“朱格拉周期”話題,美國著名投資銀行對明后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甚至出現新的危機預測漸漸多了起來。全球巨額債務成為擋在世界前進征途中的“灰犀牛”,新興經濟體尤其感受到了資本面的陣陣寒意。令其雪上加霜的是,自2009年以來全球難得一現的“同步復蘇”勢頭被美國挑起的貿易戰迅速澆滅,害得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得不大幅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美國的退群之舉和以鄰為壑的貿易政策正在損害國際社會的合作精神。一些有識之士擔心,如果新一輪危機如約而至的時候,美國還能不能有像2008年那樣的號召力?國際社會還沒有這樣的意愿、能力和相應的機制,來共同挽救下一場不期而至的危機。這種質疑并非杞人憂天。所以,借G20峰會重拾伙伴精神,多找合作點,少一點自戀和自私,世界才會多一些確定性。即便是面對新一輪危機,國際社會也能基于合作和伙伴精神共同加以應對,而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
(作者是人民日報前駐紐約記者)
環球時報20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