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東京國際電影節是世界最大的A類電影節之一,此次也是中國傳統戲曲電影第一次登上東京電影節的舞臺占領新的戲曲電影高地,并獲得重要獎項。
正如電影這一藝術的誕生離不開西方歌劇、話劇等藝術的滋養與影響,中國電影自發端那日起,就注定與源遠流長的戲曲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中國電影史上, 1905 年京劇《定軍山》的一段舞臺影像堪稱中國電影的起點,從此,中國戲曲與電影相融合而產生的戲曲電影,也必然作為一種類型片永遠存在于電影史冊。
10月24至26日,由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出品、上海昆劇團制作的首部中國3D昆劇電影《景陽鐘》在日本第三十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亮相,主創主演代表和此次參加東京國際電影節全世界入圍的優秀影片代表共同走上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紅毯。東京國際電影節是世界最大的A類電影節之一,此次也是中國傳統戲曲電影第一次登上東京電影節的舞臺占領新的戲曲電影高地,并獲得重要獎項——中國電影周“金鶴獎”藝術貢獻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松浦晃一郎到場為之頒獎。

昆劇電影《景陽鐘》東京引起關注。
全新技術與傳統藝術結合的昆劇電影《景陽鐘》,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新的范例。該片這樣的立足點也引起了日本觀眾的共鳴,甚至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不過日本觀眾也眾口一詞表示了些許遺憾,看了電影更加希望看到舞臺版,期待《景陽鐘》舞臺版早日登上日本舞臺。對此,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表示:“這也達到了此次赴日的目的,從而激勵著上昆人更加發奮圖強,同時為中日傳統戲劇電影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篇章。”
從紅氍毹上的唱念做打,鑼鼓絲竹,到大銀幕上的水袖翻飛,光影交錯,中國電影與中國戲曲走過了百年輝煌,誕生了許多經典,深深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審美與精神世界。戲曲片是中國民族戲曲藝術與電影相結合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片種。它的載體是電影,是以電影語匯表現的藝術。然而,它的內涵是戲曲,以表現戲曲藝術的魅力為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論是電影還是戲曲,都得到更為寬廣的發展道路。特別是近年來電影市場的欣欣向榮,為古老民族戲曲在今天的發展前景謀得不少啟發和思路。在這樣的利好環境下,戲曲電影的3D 革命正式打響。
回看3D昆劇電影《景陽鐘》的創作。由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出品、上海昆劇團創作演出、上海東上海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于2015年9月開機,同月拍攝完成,故事以傳統名劇《鐵冠圖》改編而來。《鐵冠圖》講述明末國家危難之際民族命運轉折的故事。在改編和電影創作中,上昆棄糟粕、保精華,使之成為了一出文武兼顧、唱念并重、氣勢恢弘、深刻厚重的全新昆曲劇目。該劇是上昆繼《班昭》《長生殿》之后,第三部獲得中國戲曲藝術獎項“大滿貫”的作品。且看主創陣容:由知名編劇周長賦親自承擔劇本整理改編,昆曲藝術家蔡正仁、張靜嫻擔任藝術指導,“梅花獎”得主黎安飾演崇禎,“梅花獎”得主吳雙飾演周奎,國家一級演員繆斌、國家二級演員陳莉、季云峰等出演。豐厚的歷史內涵和精湛的藝術水準,加上由代表上昆鼎盛力量的“昆三班”構成演員主體。著名導演夏偉亮將原時長2個多小時的舞臺版壓縮至100分鐘,主體情節更為緊湊突出、高潮迭起、引人入勝,加之契合了3D鏡頭語匯,增強了畫面視覺沖擊力。

代表中國參加東京電影節的黎安、谷好好、徐崢、陳莉(由左至右)在東京合影。
從傳播廣度來看,電影的播放方式與發行數量無疑比舞臺戲曲有優勢,戲曲能借其載體進入到更廣闊的領域中去。從拍攝角度來看,戲曲拍攝3D 電影時會有大量的人物臉部特寫鏡頭,演員的一顰一笑在高清鏡頭的捕捉下一覽無遺,細膩、傳神的表演帶給觀眾的是更清晰、更直觀、更深刻的感官體驗。誠然,這對演員塑造人物的功力和表演水準有了更高的要求,從另一層面來看,也敦促了演員的不斷創新與精益求精。同時,以黎安、吳雙等為代表的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家們,通過拍攝戲曲電影,身體力行地傳承著戲曲藝術的精粹。通過高科技手段營造出的逼真立體的場景和精良的舞美效果,也是舞臺呈現所無法企及的,借此手法精準地展現古典之美、生動地傳達詩情畫意般的獨特韻味,可以說是一次對舞臺版本更高層次的濃縮和精華。
正如本片導演夏偉亮所說的那樣:“技術本身不是藝術,也不會自動成為藝術,只有將技術施之并付諸一定的藝術實踐,才能實現技術與藝術的互動。場性舞臺演出的生動形象,和3D 戲曲電影的震撼視聽,兩者并不矛盾,都是戲曲傳播的重要手段?!笨梢哉f,3D 電影的拍攝,從根本上挖掘、開拓了傳統藝術門類新的可能性。同時,3D 戲曲電影族群的壯大也為豐富中國電影市場、增添民族性色彩貢獻了力量,兩者相輔相成,沒有任何一方反客為主的矛盾與尷尬,是互相承載共贏的前進與摸索,水到渠成。
正如谷好好等一代戲曲人所共同努力追求的那樣,在今天,戲曲藝術要繼承和弘揚,就要盡可能擴大傳播的范圍,而不是以“傳統”“古老”的名義將其束之高閣。況且,戲曲真正的發展與活力必須依托年輕人,不能被年輕人所遺忘,取得他們的關注才是真諦。無論是電影人還是戲曲人,大家共同的心愿,都是利用3D 技術背景下的戲曲電影、電視能為戲曲的傳播真正打開了一扇窗,能夠贏得更多年輕的觀眾,讓以戲曲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