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梁
此次展覽是在中國水墨語境下,對水墨概念藝術繁榮與發展的盛況的一次集中呈現。
近日,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主辦,中華藝術宮協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承辦的“BEYOND INK水墨概念藝術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震撼開幕,作為第二十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展項目,此次水墨概念藝術大展突破傳統水墨畫著重筆墨的呈現,集結國內外三十余位當代水墨領域有探索有建樹的藝術家在滬對水墨概念做出集體表述,同時延伸水墨元素至新媒體交互和時尚生活藝術領域,帶來兩個延伸館的精彩展現。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孕育了獨一無二的水墨藝術,它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經過漫長的歷史階段,水墨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在傳承和創新中,不斷地呈現出偉大的藝術創造力和遒勁郁勃的生命力。
古老的水墨畫藝術發展至當代,已呈現千姿百態,變化多端的面貌,特別是近數十年來,眼界的開闊,技法的豐富,題材的開拓,中西的融合,產生出全新的藝術風貌與獨特的藝術樣式,可謂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此次展覽由龔學平先生擔任總策劃,朱剛、林明杰、胡介鳴聯合策展,皮道堅擔綱學術主持,邀請國內外31位當代水墨領域有建樹、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參展,幾乎涵蓋了老中青幾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墨藝術家,包括周韶華、劉國松、陳家泠、卓鶴君、王冬齡、張雷平、仇德樹、谷文達、劉子建、盧禹舜、石墨、陸春濤等人,他們或在表現形式上突破創新,或運用水墨畫獨特的藝術手段加以延續發揮,也有從抽象的表現中提煉中國精神與哲學內涵的思考,更不乏取材于現實生活而概括提煉而成的視覺語言,更有對宣紙、筆墨、顏色等工具的改造與變化,從而產生出全新的藝術樣式,又不乏水墨畫本身所具有的歷史底蘊與時代審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還以水墨畫為元素,開拓多種可能性,在裝置藝術等領域,發展出新貌。
可以說,此次展覽具有極高的學術性與代表性,不妨視作當代水墨畫藝術的高峰論壇與“華山論劍”,也是在中國水墨語境下,對水墨概念藝術繁榮與發展的盛況的一次集中呈現。同時,作為世界巡展的起點,嘗試通過此次水墨概念首展,探討建構新的中國水墨樣態,勾畫一個從中國經驗與思想邏輯為起點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全新的“水墨史”,并將這種美好而理性的愿望與局部經驗傳達給世界。 新世紀以來水墨性、水墨精神與水墨方式的各種現、當代呈現,不僅是東方傳統水墨藝術本身的自律性發展,更是在東西方文化相互饋贈、東西方歷史相互參照的紛繁情境中,以東方傳統文化之精髓為當代天下紛繁圖景增添“另一種現代性”的重要途徑。同時在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也面臨著更為多元的機遇和挑戰,水墨畫在一千七百年左右的發展歷程中同人類文明進程緊密相連,媒介作為藝術表現的載體也在不斷經歷著演化和更替。深厚的水墨精粹同數字化媒介的有機融合是當下水墨獲取后續生命力的重要命題,也是此次主辦方設立新媒體交互館的初衷和嘗試。
其中水墨概念的提出不僅是中國水墨精粹同新時代新觀念新思想的碰撞,與此同時也試圖推動水墨元素演化成文化創意的符號象征,拓寬水墨的外延滲透至其他領域,譬如此次水墨藝術延伸館中的陶瓷、服裝、玻璃等工藝制品,跨藝術領域彼此吸納融合,凝結創造出了一批展示水墨精粹的精品藝術品,滿足大眾對精神文化產品愈來愈高的需求標準,力圖打造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流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