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應明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財政局自覺擔負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財政精準發力,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加強資金監管,以財政投入強度保障精準脫貧力度,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役,加快全市脫貧攻堅步伐。
一、多渠道“引水”,創造脫貧攻堅新動力。
一是大力投入財政扶貧資金。在積極對接中央、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持的同時,大幅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力度。中央和省、市級財政共安排專項扶貧資金24.24億元,有力促進了全市脫貧攻堅的基礎。二是大力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充分利用中央、省支持貧困縣開展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機遇,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把“小錢”統起來, 形成“拳頭”效應,集中使用各級財政用于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2017年,全市整合資金規模45.25億元,實際整合資金44.68億元,完成支出資金42.56萬元。通過整合,有效解決了財政資金“碎片化”“撒胡椒面”、效益不高等問題,形成了“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投入使用機制。三是大力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對連續結轉兩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的項目資金,一律收歸財政預算統籌安排,重點用于急需的扶貧領域和其他困難地區,確保全市脫貧攻堅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四是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扶貧“造血”,大力推進PPP模式或政府購買服務,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脫貧項目、民生項目建設。目前,全市已落地PPP項目33個,投資規模1222.46億元,引入社會資金達914.58億元,有效緩解了扶貧項目財政資金的壓力。五是申報扶貧產業子基金和極貧鄉鎮子基金。目前,全市119個扶貧產業子基金項目已通過金融機構評審,審批金額95.66億元,基金完成率排全省第一位。實際投放項目59個,投放資金39億元,有力地推動全市“六大主導產業”發展。全市極貧鄉鎮子基金已撥付到位10.6億元,使用金額5億元,為全市極貧鄉鎮快速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六是設立200億元市級脫貧攻堅專項資金。率先在貴州省成立200億元市級脫貧攻堅專項資金,按照一、二、三類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別以人均5萬元、4萬元、3萬元和非貧困村貧困人口人均3萬元的標準,55%用于產業扶貧項目、25%用于人居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15%用于醫療救助和教育資助、5%用于其他項目的投向比例,快速推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產業發展。
二、多形式“造血”,創新金融扶貧新機制。
一是用活“特惠貸”優惠政策。以財政扶貧資金為杠桿,全市共注入風險補償資金 2.45億元,對貧困戶發放5萬元以下、3年期內、免抵押免擔保小額信用貸款。自“特惠貸”優惠政策以來,財政貼息9833萬元,累計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特惠貸”23.1億元,惠及4.77萬戶,有效破解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缺乏資金的難題。二是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市縣財政首批出資5750萬元入股省級農業擔保公司,注冊成立了銅仁市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區縣成立分公司或辦事處,全市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基本建立,可撬動金融資本10億元,支持農業產業發展。三是推行農業政策性保險政策。市級財政配套1117.99萬元支持農業政策性保險,實現保費總額1.3億元,增強了農民抗風險能力。四是強化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拓寬扶貧資金融資渠道,實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275.78億元。市扶貧辦、市財政局與農發行銅仁分行進行戰略合作,開發了貧困村提升工程專項貸款產品,為推進貧困村提升工程提供貸款12.37億元。
三、多向發力,精準投向精準脫貧和民生工程。
一是唱好產業扶貧“重頭戲”。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4.31億元,大力支持發展生態茶、中藥材、生態畜牧業、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特色主導產業,覆蓋26.18萬貧困人口。實現林業生態補償脫貧15146人,其中新增生態護林員3651人,總數達到5931人。二是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當頭炮”。易地扶貧搬遷為銅仁市脫貧攻堅“頭號”重點工程,各級財政投入資金57.11億元優先保障,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2016年,全市完成搬遷1.47萬戶、6.39萬人;2017年,實施搬遷安置2.6萬戶、11.6萬人。三是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堅持脫貧攻堅、基礎先行,加快打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最后一公里”,夯實脫貧攻堅基礎。爭取建設資金79.2億元,全面推進“組組通”建設,建制村實現“雙通”。完成投資10.66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628處,有效解決17.17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519個2017年出列村的飲水安全問題,工程受益總人口達63.76萬人。四是落實教育醫療住房保障政策。全面落實教育精準資助學生政策,確保貧困家庭子女安心就學,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家脫貧戶因學返貧,目前已到位學生資助資金14.536億元、資助貧困學生114.279萬人次。創新教育扶貧模式,率先出臺《銅仁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兜底資助實施方案》,市級每年投入2.65億元脫貧攻堅基金,按照600—3700元的標準對就讀學前到高校學段銅仁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校學生進行資助,杜絕因學致貧因學返貧。織牢保障兜底,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醫19.5萬人次,發生醫療總費用8.14億元,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計生醫療扶助補償6.9億元,醫療費用兜底及非醫療費用專項救助補償0.99億元,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
四、多層次監管,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水平。
一是建制度,扎緊制度的“籠子”。修訂完善《銅仁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劃定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出“紅線”,進一步明確了專項扶貧資金的使用范圍和方向。二是強監管,健全資金監管體系。強化市直部門在資金監管中的職責,堅決防止資金主管部門“放權而抽身”。督促區縣健全資金監管機制,確保扶貧資金“接得住”、“用得好”、“管得嚴”。三是重績效,突出績效導向。把支出進度、使用效益作為財政資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對管理規范、資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給予獎勵和傾斜。四是強督查,實行監管常態化。每年組建專項督查組對財政資金開展拉網式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下達整改通知書,并要求縣級財政部門每年開展2次以上檢查。五是全面落實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公開、公告、公示制。引導困難群眾積極參與扶貧項目監督管理,提高資金分配、使用透明度。同時,在全市財政系統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活動,嚴肅整治基層扶貧資金使用管理“亂象”,確保每一分扶貧資金真正花在貧困群眾身上。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