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華
摘 要:經濟的發展速度決定著國家的發展速度,而經濟想要快速、穩定的發展,必然無法脫離規范的經濟法,只有成立規范的經濟法律,才能夠確保在科學合理開展經濟活動的同時,取得預想中的經濟活動價值。而想要確保經濟法真正有效,就要明確在不同時代下經濟法立法的基本原則?;诖?,以下文章中筆者將以新時代作為背景分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希望能夠對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經濟法;基本原則
在任何一個時代中,社會想要進步必然離不開經濟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說,經濟活動時推動社會發展的一項主要動力。為了能夠在合理的環境下,合理的開展經濟活動,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逐漸開始建立了經濟法,主要目的在于對經濟活動產生一定的約束力,為經濟活動的開展創造出良好的外界環境。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應用經濟法,首先應當先對其基本原則加以了解。
一、優化資源配置
所謂的經濟發展是經濟活動開展的最終結果,而資源是經濟活動開展的基本條件。換而言之,經濟發展的規模與類型會因資源差異性出現不同。舉個例子來講,就煤炭資源而言,山西最為豐富,相較于其它地區,這個地區的煤炭資源是我國境內發展最好的地區;就水資源而言,建立水電站的地區通常會選擇南方;就水產養殖而言,通常會在大連、青島、江蘇等地區。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理位置不同,能夠提供的根本經濟資源自然也會不同。如果不在意的經濟的資源本身的地域性差異,必然會出現資源不合理,影響經濟發展的情況。因此,對資源配置加以優化,應當是經濟法基本原則之一,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法律效果。
二、國家適度干預
從本質上來講,經濟活動其實市場行為之一,想要不斷發展其根本條件就是對市場換環境的依靠。然而,如果從現實的角度出發而言,能夠真正具備專業知識的經濟主體少之又少,這也就是為什么市場經濟中錯誤行為屢見不鮮,嚴重時可能會出現無法估計的經濟風險。簡單來講,國家適度干預也是需要在經濟法中體現的基本原則之一。
三、經濟民主
無論是對于市場經濟發展來講,還是對國家干預經濟來講,經濟民主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市場環境中,如果經濟不能夠民主,就不存在競爭,市場環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更無從談及發展。而對于經濟民主本身而言,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第一,宏觀角度的經濟民主。在市場環境中、經濟活動的開展中,充分將人民的主權體現出來,從人民大眾利益角度出發,對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原則制度進行完善,充分的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人民大眾作為經濟市場中的主體。第二,微觀角度的經濟民主。從這個角度看待經濟民主,主要突出的一個詞就是“民主化”,具體而言,就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勞動者,他們擁有著自主權利且不受到外界的干擾與限制。在市場環境中,想要使其能夠保持一定的市場活力,經濟民主原則必不可少。
四、經濟公平
在經濟法則重要原則中,經濟公平原則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同時,它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從內涵上來看,經濟要素的投入與收入可以在經濟活動中保持正向相關的關系,就是所謂的經濟公平,也就是說,要在競爭平等的環境中實現交換的等價性。由此可見,經濟公平其實本質上就是指等價交換。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在經濟活動中,如果沒有等價交換,也就證明存在著暴力奪取的情況,經濟主體會因此不滿,經濟活動不存在有效性,甚至引發社會性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大型企業想要收購一家小型公司的70%以上的股份,但是開價僅有500元,這場交易中明顯存在著不公平,違背的經濟基本原則。因此,在經濟法中,經濟公平原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只有對此加以重視,才能夠保證市場環境的良性運行。
五、可持續發展
所謂的可持續發展,其實就是指在當代人欲望得到滿足的同時,不傷及到后代人的經濟利益,主要指的對象是指資源與環境,也就是說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確保環境與資源的持續存在。而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體現在經濟法中,以此來約束經濟活動。當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嚴重損害時,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必然要受到約束,避免環境資源被過度消耗。因此,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中必須要有可持續發展原則,以此來避免經濟活動對社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濟法作為經濟活動開展的約束力,其有效性對于是否能夠良好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時代的經濟法體現的基本原則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到經濟主體的利益,還要考慮到人們、環境、資源等多方面,充分體現以上五項原則,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更好的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帥.新時代背景下經濟法的回應與發展——以社會主要矛盾為視角[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2]常磊.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法綜合立法的思考[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
[3]劉楠.新時代背景下經濟法的社會作用[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4(4):6-6.
[4]張立南.淺析新時代背景下經濟法制度的完善[J].青春歲月, 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