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建星
摘 要:中國民俗文化的發展歷經了上千年的打磨與洗禮,在我們老一輩藝術工作者努力下,民俗文化更多的浮現在我們面前。就民俗舞蹈來說,四川地區的“翻山鉸子”、“巴象鼓舞”、“羌族羊皮鼓舞”等都是具有“活化石”之稱的民俗舞蹈文化,其中的巴象鼓舞在經歷了狩獵、戰舞以后逐漸演變成宮廷舞蹈,從下層文化的發展演變成上層文化的轉變,在發展與傳承的過程中較好的保存了其文化精髓,在藝術工作者的努力下將其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詞:巴象鼓舞;民俗;文化;發展
閬中,一座具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著“中國風水第一城”之稱,在戰國的中期,曾是巴國的國都。在公元前316年,秦滅巴,秦惠王設置閬中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巴象鼓舞就是由當時的古巴國土著族所獨創的舞蹈,是“巴俞舞”的一種形式。最初的巴象鼓舞是一種集體的武舞。后來演變為激勵將士們英勇殺敵而舞。2006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現如今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巴象鼓舞的發展變化
巴象鼓舞最早的名稱為八仙鼓舞,是“巴俞舞”的一種。在古巴國時期的土著族為了生計與生存創作了“八仙鼓舞”。隨著巴國的發展與壯大,戰爭使得“八仙鼓舞”的發展逐漸演變為激勵前方將士英勇作戰的戰舞。在中國商朝末年的‘武王伐紂,漢高祖攻打關中地區時,專門招募古巴人作為漢前鋒,使其沖鋒殺敵。古巴人驍勇善戰,加上戰舞的士氣,為漢高祖打下了赫赫戰績。
1985年期間,閬中文化館接到收集和整理民俗及民間舞蹈的任務,期間便整理出了現在的巴象鼓舞。巴象鼓舞,一般情況下為八人打鼓,兩人敲鑼,鼓面上有何仙姑、李鐵拐等八位神仙,這也是“八仙鼓舞”這一名稱的由來。隨著深入的研究,一些專家將“八仙鼓舞”改名為“巴象鼓舞”。因為它是古巴國國都土著所獨創的舞蹈,巴人部族所崇拜的圖騰多以巴蛇,而《說文?巴部》解說道:“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象形”,且“巴”的解釋為象形,小篆象蛇形,本義為大蛇,于是八仙鼓舞改名為巴象鼓舞。
二、巴象鼓舞的特點
1.音樂上的氣勢磅礴。
巴象鼓舞,顧名思義以鼓而舞。從設計上面以長的木柄鏈接到圓形的獸皮鼓,鼓身直徑在30到40厘米之間,鼓的雙面分別印有圖案。鏈接鼓身的木柄長度在80到120厘米之間,擊打鼓身的則是一個長約60厘米的竹鞭,呈弓把型。如此特別的鼓便是巴象鼓舞音樂中的靈魂,起初的舞蹈中是由八人打鼓,兩人打鑼,再加上舞者的吶喊聲,這種氣勢磅礴的鑼鼓之聲和舞者的吶喊之聲使得整個舞蹈達到沸點。所謂的鑼鼓喧天,在古代的戰爭當中鼓更是在振奮戰士英勇殺敵時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再加上鑼聲以及舞者的吶喊聲,巴象鼓舞帶給當時的巴人勇士予以“神兵”的稱號。用氣勢磅礴來形容巴象鼓舞的音樂,算是最為恰當的名詞了。
2.特有的妝容。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服裝、頭飾往往會是一個民族的特有標志,而在我們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當中,較為完好的去保留民俗的特有文化便成為了重中之重。巴象鼓舞作為我國的民俗舞蹈,便是完好的遺留了其舞蹈的藝術特質。從狩獵到戰舞,再到后期的宮廷舞蹈,雖然經歷了由下層文化到上層文化的蛻變。卻依然保留了她那獨特的遠古服飾以及遠古的容貌。舞者的服裝以豹紋服飾為主,頭戴面具,腳下以草鞋為底,這樣的著裝可以讓我們想象到古巴人在于猛獸廝殺時的驍勇,也可以想象到在面對敵人戰斗時的磅礴氣勢,在宮廷舞蹈中的那份神秘的色彩。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諸多的民間舞蹈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需要便進行了原有特征上的改變,雖然優美但距離舞蹈本身的意義卻產生了距離感。巴象鼓舞不僅延續了其獨特的音樂以及特有的妝容,更是以妝容與服飾的裝飾把古巴人的驍勇善戰展現的淋漓盡致。
3.多變性的隊形。
在舞蹈中,隊形的變化不僅能夠豐富舞蹈的美感,更能通過隊形的變化展示舞蹈內在的氣勢。對于巴象鼓舞的隊形來說,便是鮮明形象的展示出了其內在的含義。我們知道巴象鼓舞主要以戰舞尤為突出,隊形的不同變化代表著勇士們戰斗中不同的步伐與節奏。例如待戰、征戰和凱旋等,隊形的變化形象的詮釋了作戰中的每一個不同時期的細節。就像我們常見的四方形、三角形、圓形、方陣、二龍吐須等等,巴象鼓舞都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隊形和調度,但在舞蹈中舞者們手持長柄的獸皮鼓加上舞者們的舞姿,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場舞蹈,更是古巴國勇士們在準備戰斗到凱旋的英勇作戰畫面。
三、巴象鼓舞的傳承及保護
巴象鼓舞在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以及保護下,得以較為完整的保存下來,是一種古老的文化現象隗寶。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國內的藝術工作者就對其進行了專題研究,并不斷的把巴象鼓舞推向社會前列。巴象鼓舞在藝術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正在不斷的走進社會群體當中,也在我們文化的領域中得以更好的傳承著。藝術的保留不僅需要好的傳承,更需要完善的保護,巴象鼓舞在不斷地傳承中,對于其保護我們的文化工作者也在不斷地努力,巴象鼓舞在2006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巴象鼓舞這一特有的舞蹈文化產物正在邁著大步走向明天。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有關部門以及我們的藝術工作者早日的將巴象鼓舞更好的得以保護以及傳承。
四、總結
民間的、民俗的便是世界的,巴象鼓舞作為傳統的民俗舞蹈,不僅得到了較好的傳承以及保護,更代表著閬中這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閬中旅游文化的盛興,巴象鼓舞被更多的人認識,也在不斷的向外界傳遞。我們希望巴象鼓舞在文化藝術工作者的手中不僅能夠更好地得以傳承和保護,更希望巴象鼓舞的發展能夠越來越美好,這一重要的文化傳承使命更是我們文化藝術工作者們的壓力,也是我們文化藝術工作者們為之努力的動力,相信巴象鼓舞的明天會更加的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