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玲玲
摘 要:自卑通常是因為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因此這類高中學生是很值得我們關注的,應幫助他們盡快走出自卑的陰影,樹立健康自信的心態。
關鍵詞:高中教育;自卑心理;矯正
自卑是人人都或多或少會體驗到的一種情緒,對個體有著利、弊兩個方面的影響。高中生是自卑感的多發期,多數高中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心理。然而過度的自卑心理往往與認知的偏差密切相關,它將嚴重危害高中生的學習、生活、交往等。為了減少過度自卑感的發生,增進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我們有必要分析高中生過度自卑的不良認知特點,以采取相應的心理輔導策略。
一、高中生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
學校心理研究和輔導實踐表明,導致高中生過度自卑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高中生的內在身心因素,更有他們自身的不良認知因素。
家庭中父母過高的期望以及不良的教育方式是造成高中生嚴重自卑的危險因素。對孩子期望過高是目前家長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他們往往不管孩子的能力、興趣和水平,都希望其考優秀、拿第一,上名牌大學。每當孩子考試失敗或不能達到他們的預期目標時,他們還常常會大發脾氣,極其惡劣地加以批評:“你怎么這么笨!”“真沒出息,看來我們的心血白費了”……有的學生甚至會為此受到家長更加嚴厲的斥責、謾罵,乃至挨打。對于具有強烈、敏感自尊心的高中生來說,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容易引起他們的嚴重自卑。因為自尊心是高中生自我意識中最敏感、最不容別人褻瀆和侵犯的部分。他們最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承認及鼓勵,最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尤其是那些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如父母、朋友、老師和同學。而家長如此的長期批評、訓斥乃至體罰使他們對自尊心的強烈需要不僅得不到滿足,反而大受傷害。這種傷害不僅影響到他們在同伴中的形象,而且使他們自己也越來越懷疑自我的能力,逐漸相信“我真的不行,我不如別人……”,從而陷入嚴重自卑。
學校中教師的不良教育方式也常常是直接導致某些高中生自卑感過重的重要因素。例如有的老師不恰當地批評學生,甚至對他們進行諷刺、挖苦和嘲笑。有一位高一男生,一次在他讀完一段英語課文后,老師諷刺地笑著問道:“大家說他讀的是哪國語言?”隨后,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這位男生當時就被羞得面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從此他再也不敢在同學面前讀英語,不敢抬頭看同學、老師或大聲說話,成績一再下滑,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部分老師的言行使得“雙差生”們深深感到了他人對自己的冷落和羞恥,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另外,學校的性質也會使得一些高中生產生自卑感。例如與重點中學的學生相比,有的職高生、非重點高中學生會產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那些來自農村的學生或外地的借讀生也很容易體會到自卑。因此,他們往往害怕別人問起自己在哪所學校讀書,甚至不愿跟在重點高中的原來同學來往。有的農村學生和借讀生只與同類學生交往。這些人對外界會變得比較敏感。
二、高中生自卑心理矯正方法
從認知上來說,首先,要肯定自己的價值: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我存在固我有價值!”自己身上的特點,沒有好壞之分,因為每一種性格都有好和壞兩個方面,每一種特質都是你自己獨有的。其次,學會積極的思考問題——在碰到挫折時,在做一件事情時,想一想事情的積極方面,就算是失敗了,也有失敗的價值,比如說,這次考試沒有考好,這是不是說明自己沒用,自己能力不如別人呢?絕對不是,考試除了能夠評估自己的學習所得之外,它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幫助自己看清哪些知識是自己的盲點,以后我們需要做些什么針對性的復習,只是我們的文化似乎只強調考試的前一個功能,如果從后一個功能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那么考試失敗就沒什么了,正是失敗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成功。第三,外表訓練——通過外表和行為的一些練習,可以讓我們從外在上給別人一種自信的感覺,進而增加自信。
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以矯正:當眾發言。卡耐基說:當眾發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強人的自信心、提升熱忱的有效突破口。想一想,你的自卑心理是否多次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應明白:當眾講話,誰都會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放過每次當眾發言的機會。抬起雙眼,目視前方,眼神要正視別人。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不正視別人,意味著自卑;正視別人則表露出的是誠實和自信。同時,與人講話看著別人的眼睛也是一種禮貌的表現。行走時抬頭、挺胸,步子邁得有彈性。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懶惰的姿勢和緩慢步伐,能滋長人的消極思想;而改變走路的姿勢和速度可以改變心態。平時你從未意識到這一點吧?從現在你就試試看!眾人面前顯顯眼。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試著在你乘坐地鐵或公共汽車時,在較空的車廂里來回走走,或是當步入會場時有意從前排穿過。并選前排的座位座下,以此來鍛煉自己。
三、結束語
家庭和學校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兩個最大的教育環境,在這兩個教育環境氛圍中,通過轉移、宣泄、升華自己的心緒,既可以使家長擺脫與子女心靈溝通上的無助、無奈,同時又可以推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活動中,形成整體教育力量。從一定意義來說,家庭教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學校的受教育情況。蘇格拉底曾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太陽,問題是要讓它發光。”其實,每個學生的內心都希望自己被人重視,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讓別人肯定自己,作為學生,每天都要與同學、老師相處很長的時間,在升學壓力下,在社會的迅速變化發展中,
高中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增多,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慮、自卑、壓抑等心理,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高度重視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不但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斌斌.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