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廖 俸 周淼葭 文/圖
“云養根莖霧養花,道傳此草出仙家……幾回回夢中見杜蘭”,走進位于四川劍閣縣城北鎮民主村劍門石斛康旅產業園,悅耳的《吳氏劍門石斛之歌》讓記者深切感受到這草的奇妙。
劍門石斛康旅產業園項目是劍閣縣2016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項目以城北鎮、開封鎮等為核心種植基地,示范輻射帶動劍閣全縣各鄉鎮,將以培育苗、示范種植、加工培育、科普研發為基礎,以養生文化為載體,發展鄉村養生科普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中藥養生文化旅游園區”。預計到2020年實現種植規模5000畝、年產值5億元以上。
劍門石斛康旅產業園建設期限為5年,概算總投資5億元,由四川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預計到2020年實現種植規模達5000畝、年產值5億元以上。其中一期占地300畝,投資1.5億元,包括100畝的高科技智慧(農業)大棚。目前已經建成50畝,已引進企業總部培育3—4年鐵皮石斛種苗38萬盆、價值4000余萬元,8000余平方米的行政區、組培工廠、研發中心、中藥館、養生館以及休閑旅游設施正加快建設,5000平方米的三線生產線即將建成。
石斛康旅產業園負責人吳建對記者介紹說,產業園將休閑娛樂、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開拓出一條休閑農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子。目前,產業園已成功研發出包括鐵皮石斛純粉、鮮條、干條、干花、牙膏、面膜、香皂、將軍酒等系列產品,并正在探索舉辦首屆劍門石斛品賞節。

石斛康旅產業園研發出的部分成品

記者參觀石斛康旅產業園
吳建說:“我是一個好‘色’的人。”在記者疑惑不解的時候,他才賣關子地說,“我之所以到劍閣創業是因為喜歡劍閣的顏色,一方面是喜歡劍閣的‘紅色’革命文化,一方面是喜歡劍閣的‘綠色’森林環境。劍閣的政府部門是一個高效務實的部門,能為外來企業真正提供優質服務,我可以說是慕名而來的。”
石斛康旅產業園的建設也是高效率的,從選址到高科技石斛大棚建成,僅用了3個月時間。產業園的建成,解決當地50多戶貧困戶在基地務工,每天每人可得工資80元。不僅如此,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還經常扶助貧困群眾,已累計捐款捐物43萬余元。
發展鐵皮石斛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種苗培育、移栽定植到鮮條采收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此,劍閣縣城北鎮以“科研院校+公司+基地+農戶+種植戶+生物公司(衍生產品)”的發展模式,以城北鎮民主水庫為核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10多個鄉鎮共同發展,力求在企業發展的同時,致力于精準扶貧。
“我特別感謝這份工作。”城北鎮民主村6社的員工說。早幾年,劉路和妻子都在浙江打工,無法照料家中有殘疾的父親。父親年齡漸長,遠在他鄉的劉路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家里的老父。
2016年夏天,石斛康旅產業園建立之初,村主任給遠在浙江的劉路打了個電話,告訴他新建的產業園需要工人,讓他回來務工,既能掙錢又能照料父親。劉路考慮再三后回到了家鄉,他和妻子都成了劍門石斛基地的長期固定勞務工。
“懷帶深情入劍門,山中廣種富民根。林蘭香處千家喜,歌舞村前接后村。”正如歌中所言,吳建和他的公司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歡迎和好評。企業優先安排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在項目工地務工,實行日結工資,每人每年務工收入超過2萬元。
吳建說,石斛康旅產業園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加工100噸約500畝原料的能力,并形成實體店、網店線上線下同步運行、互為補充的銷售網絡體系,解決就業500人,達到日接待游客500人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