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榮領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 PICU, 河南 信陽, 464000)
顱腦損傷包括應激反應、炎癥反應、膿毒癥、顱內高壓等病理生理過程導致的繼發損傷。右美托咪啶是新型的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用于兒科鎮靜。本研究探討右美托咪定持續鎮靜對重型顱腦損傷患兒應激反應、炎癥反應、腦功能及臨床轉歸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09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兒科重癥監護病區(PICU)收治的顱腦損傷患兒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納入標準: 年齡1~14歲,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評分表(GCS)評分3~8分; 經頭顱影像學(CT和/或MRI)檢查提示重型顱腦損傷; 已完成初期治療(如外科血腫清除術或去骨瓣減壓術、機械通氣、維持循環平穩、糾正低血容量、糾正貧血等)。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4例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2組患兒年齡、性別、小兒危重病例評分(PCIS)、兒童死亡風險評分(PRISM-Ⅲ)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對照組給予舒芬太尼0.03~0.05 μg/(kg·h)鎮痛,同時給予吸氧、抗感染、降顱壓、靜脈營養支持、維持內環境穩定、臨時抗驚厥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負荷量泵入, 10 min內完成,而后采用輸液泵以0.3~0.6 μg/(kg·h)的速度持續泵入,維持鎮靜,每2~4 h進行躁動-鎮靜(RASS)評分,并調整鎮靜藥物劑量,控制RASS評分在-1~0分。
治療后24、48、72 h, 采集股靜脈血6 mL, 分裝于4支1.5 mL的Eppendorf管,室溫下自然凝固10 min, 2 000轉/min離心20 min, 留取上清液置于-2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血清中IL-6、CRP、皮質醇、β-內啡肽的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通蔚試劑(上海)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操作。
治療后1、3、5 d進行GCS、腦電雙頻指數(BIS)及顱內壓(ICP)評分,評分前2 h停止應用鎮靜、鎮痛藥物,盡量將患兒喚醒,評分由固定的3位醫生同時進行,取平均數為記錄數據。BIS采集數據時調控信號質量,信號質量指數(SQI)要求≥50%。ICP的檢測采用床旁顱內壓監測儀。
記錄患兒臨床轉歸及預后,包括膿毒癥患兒比例、應用連續腎替代治療(CRRT)的患兒比例、覺醒時間(從開始治療到意識轉清醒的時間)、兒童重癥監護病房(PICU)住院時間(從入監護室治療到轉出PICU的時間)、病死率等。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定性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48 h, 觀察組IL-6、CRP、皮質醇、β-內啡肽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72 h, 觀察組IL-6、CRP、皮質醇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而2組β-內啡肽水平無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后24、48、72 h應激炎癥指標的變化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P<0.01。
治療后1 d, 2組GCS、BIS及IC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3、5 d, 觀察組GCS及BIS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IC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觀察組膿毒癥發生率、覺醒時間、PICU住院時間顯著低于、短于對照組(P<0.05), 2組CRRT患兒比例、病死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患兒治療后1、3、5 d腦功能指標的變化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P<0.01。

表3 2組患兒預后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P<0.01。
顱腦損傷患者常伴有疼痛、譫妄等表現,同時還伴有嚴重的應激反應、炎癥反應,可持續至創傷后數日甚至數月[1]。強烈的應激反應可導致嚴重的繼發性損害,如神經源性肺水腫、心肌頓抑,陣發性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呼吸頻率及心率增快,代謝率增加導致的全身氧耗增加、腦水腫加重、顱內壓增高,甚至出現顱內再出血。對于明顯躁動的患者,有效的鎮痛、鎮靜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克服焦慮,誘導睡眠和遺忘[2]。以往兒科的鎮靜治療多采用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等鎮靜藥物,其中巴比妥類鎮靜藥物有降低顱內壓作用,但同時也會降低靜脈血管張力和心肌收縮力,不易維持充分的腦灌注,半衰期長,鎮靜水平難以控制,不能完成喚醒以進行意識狀態評價等缺點; 苯二氮卓類藥物存在組織蓄積、鎮靜效力弱、呼吸抑制、逆轉性興奮及加重或延長譫妄癥狀等副作用[3], 臨床應用效果不好。
右美托咪啶是新型的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以產生劑量依賴性的鎮靜、鎮痛和抗焦慮作用,鎮靜效果也不需要激活γ-氨基丁酸系統,可產生一種類似于正常睡眠且可喚醒的鎮靜狀態,尤其適用于需不斷進行神經功能評估的患者[4]。Ahmed等[5]發現,右美托咪定對小兒心、腦、呼吸系統功能的影響較小,血流動力學穩定且副作用小,在兒科應用中安全有效。
本研究顯示, 2組患兒顱腦損傷后均發生顯著的應激反應、炎癥反應,適當的鎮靜、鎮痛治療能明顯抑制IL-6、CRP、皮質醇、β-內啡肽等細胞因子的水平。有研究[6-7]認為,感染或外傷等刺激因素可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導致細胞因子水平升高,引發應激反應、炎癥反應,繼而產生膿毒癥,同時還可作用于海馬區5-羥色胺受體而產生譫妄,而譫妄也是獨立的危險因子[8]。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交感神經的活性[9], 保障血流動力學指標處于穩定狀態,提高炎癥因子清除率以防治早期膿毒性休克[10]。同時,右美托咪定還具有鎮靜作用和器官功能保護作用[11-14]。本研究顯示,持續應用右美托咪定維持鎮靜治療,能夠抑制顱腦損傷后應激導致的炎癥級聯反應,減少膿毒癥的發生,改善患兒的腦功能,降低顱內壓,改善患兒臨床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