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晨艷, 龔軍俠, 盧新蘭, 馬 維, 張天像
(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 內科, 陜西 西安, 710061)
現階段臨床上肺結核的生物學指標包括炎性指標、趨化蛋白等,但這些指標無法很好地區分活動性肺結核及潛伏感染患者,影像學檢測也缺乏典型的特征,因而需要尋求一種特異性及敏感性較高的生物學指標[1-2]。微小RNAs(miRNA)是機體代謝中的活性RNA分子,與機體的代謝、免疫、內分泌等系統密切相關,且與腫瘤、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也有一定關聯。本研究發現miR-146、miR-147在肺結核患者中呈高表達態,且與肺結核患者的病變程度存在相關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1例肺結核患者為結核組,同期本院收治的49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為疾病對照組,以及同期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60例人群為健康對照組。結核組中男28例,女23例,年齡35~64歲,平均(51.08±1.56)歲; 疾病對照組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33~63歲,平均(50.98±2.15)歲; 健康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36~59歲,平均(49.29±3.26)歲。3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 ① 符合結核病診斷標準[3]; ② 患者意識清晰,能夠配合進行調研; ③ 小學及以上文化; ④ 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調研過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⑤ 經醫院倫理會批準實施本次調研; ⑥ 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存在滲出性病變或纖維空洞。排除標準: ① 合并精神障礙者; ② 合并其他器質性疾病,如冠心病、腎衰竭者; ③ 合并意識障礙者; ④ 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 ⑤ 近期接受激素類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測定結核組、疾病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患者入組時miR-146、miR-147的表達程度,將結核組按照結核病變程度分為初治型肺結核及難治型肺結核,比較2組miR-146、miR-147的表達程度,對結核組患者實施治療,對比不同治療時期結核組患者miR-146、miR-147的表達程度。
采集結核組、疾病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患者干預前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離心機離心后取上層清液,使用miRNA提取試劑盒提取sRNA, 而后使用核算濃度檢測儀檢測其純度與濃度,檢測完畢后置于80 ℃下保存,待樣本采集完畢后統一檢測, miR-146、miR-147表達采用熒光定量PCR法進行檢測,對3組患者miR-146、miR-147的表達程度進行比較。
使用結核菌特異性酶聯免疫斑點試驗及影像學檢測結果將結核組患者分為初治型肺結核及難治型肺結核,初治型肺結核胸片無明顯異常,難治型肺結核胸片可見明顯結核病灶或肺纖維化,對比2組患者miR-146、miR-147的表達程度。
參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對結核組患者實施治療,藥物選擇為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服藥均為1次/d,連續服用4個月,檢測治療前、治療1個月及治療2個月時結核組患者miR-146、miR-147表達程度。

治療前3組miR-146、miR-147的表達程度為結核組高于疾病對照組,疾病對照組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3組患者干預前miR-146、miR-147表達程度對比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 *P<0.05; 與結核組相比, #P<0.05。
難治型肺結核患者miR-146、miR-147表達程度依次為(2.63±0.31)、(2.97±0.38), 高于初治型肺結核患者(1.68±0.51)、(1.79±0.2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治療時間的推進,結核患者miR-146、miR-147表達程度呈逐漸下降趨勢,以治療前、治療1個月及治療2個月作為觀察點,各觀察點miR-146、miR-147表達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不同治療時期結核組患者miR-146及miR-147表達程度(n=50)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與治療1個月相比, #P<0.05。
ROC曲線分析顯示,不同時間點miR-146、miR-147對肺結核具有較好的診斷意義,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高,見表3。

表3 不同時間點miR-146及miR-147的ROC分析
結核病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嚴重者可出現咯血、呼吸困難,早期的鑒別與診斷對結核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預后,縮短其病程[4]。傳統肺結核診斷技術主要為炎性因子檢測、結核菌素試驗、影像學檢查等,但上述方法均缺乏特異性,敏感性也不高。
MicroRNA是一種轉錄后有22個氨基酸的小分子物質, 2001年Ambros[5]研究發現miRNA能夠調控線蟲幼蟲發育時序,數年后其他學者的研究指出miRNA能夠通過影響RNA與蛋白質的結合,從而對個體活動起到負調控作用。現階段已有約1 500個人類miRNA被發現,其中30%以上的基因能夠通過調控基因表達來參與個體的生長、免疫、發育等過程,而miRNA在肺結核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已得到證實。李奕平等[6]研究指出, miR-146基因包括miR-146a及miR-146b兩類亞型,在各類免疫調節細胞中呈高表達態,能夠促進Treg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夠調節個體的免疫反應。祝源[7]研究也發現, miR-146高表達的大鼠腎臟損傷會大于低表達大鼠。Cardwell等[8]研究指出, miR-147在冠狀動脈病變患者中呈高表達,柳家榮等[9]研究發現, miR-147能夠靶向調控卵巢癌細胞的增殖與凋亡,這些都提示miR-146、miR-147在調節個體免疫系統、調控細胞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疾病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比較,結核組患者miR-146、miR-147呈高表達,且難治型肺結核患者個體miR-146、miR-147表達強度大于初治型肺結核患者,考慮原因為miR-146、miR-147能夠通過調控轉錄后蛋白水平來調控靶基因功能,上述miRNA廣泛參與細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血管生成中,與個體免疫系統存在密切聯系。劉守江等[10]研究也指出, miR-146、miR-147能夠通過抑制T細胞的增殖來調節機體的抗結核免疫反應,因而在結核患者中miR-146、miR-147呈現高表達。本研究還發現miR-146、miR-147在診斷肺結核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度,分析其原因為miR-146、miR-147與個體炎性反應關系密切,能夠通過信號通路來進行負向反饋,調節結核病患者的免疫應答,不同病變時期的炎性反應強度不同,因而檢測miR-146、miR-147表達也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