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琴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 江蘇 南通, 226300)
慢性支氣管炎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等臨床癥狀[1]。目前西醫對于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主要采用抗生素對癥治療[2]。中醫理論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分屬于“咳嗽”、“喘息”、“痰飲”范疇,臨床治療應以化濁宣肺為基本原則[3]。本研究選取128例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化濁宣肺方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6—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45~73歲。納入標準: ① 符合《實用內科學》[4]中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的西醫診斷標準; ② 符合中醫辨證標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痰濁壅肺證的證候特點為咳嗽、痰多,或見喘息、口干、發熱、舌苔膩、脈滑或弦滑; ③ 年齡≥45歲; ④ 有慢性咳嗽喘息病史2年以上,臨床分期屬于急性發作期; ⑤ 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合并其他心肺疾病; ② 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 ③ 不能配合治療者。將符合條件的12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5~72歲,平均(59.30±2.57)歲; 病程2~5年,平均(3.52±0.54)年。觀察組患者年齡45~73歲,平均(59.78±2.13)歲; 病程2~6年,平均(3.68±0.38)年。2組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認證并批準。
① 對照組給予鹽酸氨溴索片(天津懷仁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934, 30 mg)口服, 30 mg/次, 2次/d, 飯后服用; 鹽酸莫西沙星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15, 0.4 g)口服, 0.4 g/次, 1次/d, 飯后服用; 伴有喘息者加服氨茶堿片(山西太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283, 0.1 g)口服, 0.2 g/次, 1次/12 h。②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化濁宣肺方治療,方藥組成為金蕎麥20 g、黃芪20 g、桔梗15 g、浙貝母12 g、苦杏仁10 g、麻黃6 g、瓜蔞15 g、法半夏15 g、橘紅15 g、紫蘇子10 g、桃仁10 g、紅花10 g、川芎10 g、甘草6 g。喘息較甚者,加桑白皮15 g、地龍10 g、葶藶子10 g; 痰質黏稠者,加海蛤殼20 g、遠志15 g; 脾虛痰多者,加茯苓20 g、白術15 g; 痰郁化熱者,加魚腥草30 g、黃芩15 g; 膿性痰多者,加冬瓜子15 g、薏苡仁15 g、鮮蘆根15 g。用法用量: 常規水煎, 200 mL/劑, 1劑/d, 分早晚餐后頓服,持續治療10 d。
① 觀察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主要癥狀觀察指標包括發熱、咳嗽、肺部啰音等。② 觀察中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 中醫證候中主癥包括咳嗽、咯痰等,從無到有按照發作程度計0~6分,次癥包括喘息、發熱、胸痛、口唇發紺等,從無到有按照發作程度計0~4分。③ 免疫炎癥因子觀察,白細胞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④ 療效判定標準分為痊愈、有效、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觀察組發熱、咳嗽、肺部啰音癥狀的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d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治療前, 2組中醫證候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2組積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 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顯著(P<0.05), 見表2。

表2 2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治療后, 2組IL-6、TNF-α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下降程度較對照組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體液免疫因子水平比較 ng/L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治療期間, 2組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75%, 顯著高于對照組79.6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慢性支氣管炎主要指由病毒、細菌感染或過敏反應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氣管黏膜炎癥[6]。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以中老年人偏多,表現為膿性痰或黏液痰的痰量明顯增加,或伴有發熱等炎癥表現[7]。西醫治療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常以抗感染、抗炎治療為主,但長期應用抗生素易導致細菌耐藥性,且存在一定的藥物副作用,遠期療效不佳[8]。
慢性支氣管炎屬于中醫“咳嗽”、“喘證”范疇,中醫文獻中可找到與慢性支氣管炎病癥相似的記載。《血證論》載: “內有瘀血,則阻礙氣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為咳,氣壅即水壅,氣即是水故也,水壅即為痰飲,痰飲為瘀血所阻,則益沖犯肺經。”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基本病機是肺氣失宣、氣虛血瘀,與六淫邪氣的侵襲及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與衰退有關[9]。中醫從“化濁宣肺”著手,改善肺部血液循環,開發宣通肺氣,咳、痰、喘癥狀得以祛除[10]。本研究中,觀察組發熱、咳嗽、肺部啰音等癥狀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且治療后的中醫癥候積分顯著低于觀察組,提示化濁宣肺方應用于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可有效縮短療程,促進患者恢復。方中金蕎麥祛風除濕,活血消癰; 黃芪、川芎、甘草補血行氣; 桔梗、浙貝母、瓜蔞、法半夏化痰止咳、宣肺利咽; 麻黃、杏仁宣肺平喘,桃仁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諸藥配伍,動靜結合,共奏肅降肺氣、降逆化痰之功[11]。慢性支氣管炎病因復雜,目前普遍認為是由免疫、環境等因素協同作用而致的氣道炎癥,機體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被激活,釋放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一系列炎癥因子,引發免疫反應[12]。IL-6主要由活化的單核巨噬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與成纖維細胞產生,可引發機體強烈的炎癥反應, TNF-α由巨噬細胞分泌,具有調節免疫等功能,可引起感染性炎癥導致氣道、肺部等病理損傷。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血清中IL-6、TNF-α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化濁宣肺方可調節機體免疫機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減少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的炎性損傷。有研究[13]將宣肺中藥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中,可顯著降低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水平,從側面證實了宣肺中藥可減少炎癥因子的表達與釋放。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75%, 顯著高于對照組79.69%, 且無明顯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