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莉敏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病毒性肝炎是因各種肝炎病毒造成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傳染性疾病,易進展為肝硬化,增加臨床治療難度[1]。研究[2]發現,肝炎病毒能在機體內復制,導致肝臟炎癥反復出現,長時間能引起肝纖維化,且進展能貫穿于整個病毒感染性肝炎過程。研究[3-4]顯示,若及時給予肝纖維化患者診斷與治療,能對肝纖維化、早期肝硬化嚴重程度進行有效逆轉。近年來,臨床超聲技術逐漸發展為臨床診斷疾病輔助手段,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因此,本研究對瞬時彈性成像在診斷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在本院接受診治的104例病毒感染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診斷確診為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其中男68例,女36例,年齡25~75歲,平均(40.2±6.4)歲。入選標準: 所有入選對象均無精神疾病、意識障礙; 均自愿接受肝活組織的病理檢查[5]; 無嚴重心臟、腎功能及肺功能障礙; 排除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等病癥; 無其他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 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6]; 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均接受瞬時彈性成像及CT成像檢查、病理檢查,操作如下: ① 瞬時彈性成像檢查: 選擇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檢測儀觀察患者肝動脈、肝靜脈(生產商: 中國海斯凱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 Definition AS), 設置頻率為3.5 MHz。首先,選取適宜的觀察切面,應用聲諾造影劑0.6 mL于左肘注射,后用0.9%氯化鈉注射液5 mL進行沖洗,對20~40 s造影情況進行記錄,查看有無回聲異常區域。所有瞬時彈性成像操作均由2名資深的超聲影像學醫師執行,將成像區主要表現是: 0~7.3為F0~F1; 7.3~9.7為F2; 9.7~12.4為F2~F3; 12.4~17.5為F3~F4; >17.5為F4。其中F0~F1代表未出現肝纖維化, ≥F2認為存在肝纖維化[7]。② CT成像檢查: 選用CT電子掃描儀(型號: SOMATOMA Sensation 10 slice,生產家: 德國西門子公司)實施掃描,患者取仰臥位,待呼吸平靜后進行探查。掃描范圍: 從膈頂至骼脊,依次沿軸位、斜位進行掃描。與此同時,掃描肝區薄層。2組檢查均由同一組醫師執行,獲取的圖像由同一組經驗豐富的2名影像學醫師分析。③ 病理檢查: 選擇1次性的穿刺針經皮肝進行穿刺,并對組織標本進行采集,用甲醛固定,經脫水、包埋及HE染色,在顯微鏡條件下進行閱片、分期。S0期: 無肝組織纖維化檢出; S1期: 匯管區存在纖維化,且竇周、小葉內出現纖維化; S2期: 匯管區存在纖維化,且能見纖維隔; S3期: 具有纖維隔,且能見小葉結構紊亂; S4期: 早期肝硬化[8]。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瞬時彈性成像診斷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的陽性預測值為92.9%、陰性預測值為85.3%。CT成像診斷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的陽性預測值為93.4%、陰性預測值為69.8%。見表1。

表1 瞬時彈性成像診斷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的結果[n(%)]
瞬時彈性成像敏感度為92.9%, 特異度85.3%, 準確度90.4%; CT成像分別為81.4%、88.2%、83.7%。 瞬時彈性成像診斷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的敏感度高于CT成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瞬時彈性成像診斷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的特異度、準確度與CT成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病毒感染性肝炎早期診斷、實施有效治療對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9]。肝纖維化為細胞產生炎癥而出現的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相關病理性過程,重者進展成肝硬化,而肝纖維化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理基礎,隨著病情加重進展為肝硬化,相關研究發現肝纖維化是一個可逆過程[10]。若及時給予患者早期診斷、治療,能有效預防發展至肝硬化。但實際臨床工作中,肝纖維化的發展多缺乏典型性臨床表現,難以診斷,若進展成肝硬化臨床治療逆轉難度大[11]。
目前,臨床診斷肝纖維化多以肝臟組織的穿刺活檢術為主,但因肝組織纖維化在肝內分布不均,故實際操作難度較大。近年來,超聲影像學檢查肝纖維化、肝硬化技術得到改進與提高,并逐漸在臨床診斷中開展、應用,具有無創傷、操作簡便、可重復性高及圖像清晰準確等優勢[12]。瞬時彈性成像作為新型臨床診斷技術,工作原理主要為: 因生物組織均存在彈性、硬度,包括正常組織,解剖結構不同均具有較小彈性差異,能通過彈性系數對此種彈性差異進行表示,進而客觀的獲取組織信息,評價組織見差異[13]。故分析其基本原理為激勵組織,而此激勵源于內部,亦可源于外部,在彈性力學及生物力學作用下,使組織產生響應,若響應程度存在差異,依據響應程度不同,應用瞬時彈性成像、光學成像等相關方法,經數字信號、通過數字處理技術,反應組織內部的彈性模量差異[14]。因此,瞬時彈性成像診斷病毒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能通過高頻超聲的特有性質,對肝實質的回聲改變進行觀察,且肝纖維化的不同分期肝實質回聲表現特點存在差異性[15]。在肝臟病變程度表現較輕情況下,肝纖維化多局限在匯管區,而竇周、肝小葉結構能維持正常結構,故回聲多接近正常。在肝組織纖維增生較為嚴重情況下,肝臟的回聲顯著增強、增粗,且分布較不均勻,顯示為結節狀及地圖狀等情況,故觀察肝臟形態變化對臨床診斷肝纖維化、明確分期具有重要意義[16]。本研究結果顯示,瞬時彈性成像診斷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的敏感度、陰性預測值及準確度均高于CT成像,提示選擇瞬時彈性成像診斷病毒感染性肝炎并發肝纖維化能有效降低圖像采集誤差,減少誤診、漏診風險,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