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顯斌
(陜西省嵐皋縣醫院 骨科, 陜西 安康, 725400)
四肢長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小兒骨折類型,對于大部分穩定性骨折,可通過手法復位聯合外固定進行保守治療,對于短斜形、螺旋形等不穩定性骨折,目前臨床建議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1]。鋼板內固定是一種常用的骨折內固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內固定效果,但考慮到兒童骨骼的特殊性,有研究[2]指出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更為適宜。本研究比較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和鋼板內固定治療兒童四肢長骨骨折患兒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0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兒童四肢長骨骨折患兒104例,均接受手術治療,以內固定方法作為分組原則,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A組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齡3~15歲,平均(7.4±1.9)歲; 上肢骨折33例,下肢骨折19例; 螺旋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24例,橫形骨折18例。B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齡4~13歲,平均(7.2±1.7)歲; 上肢骨折31例,下肢骨折21例; 螺旋形骨折13例,斜形骨折23例,橫形骨折16例。2組患兒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 ① 符合《外科學》中四肢長骨骨折標準,且年齡3~15歲; ②手法復位無法取得滿意復位效果。排除標準: ① 合并骨筋膜室綜合征或重要血管神經損傷; ② 病理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關節內骨折; ③ 存在骨骺損傷征象; ④ 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
入院后對患兒進行常規術前檢查,給予消炎鎮痛、活血化瘀治療。A組行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 患兒行全身麻醉或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取仰臥位,在C臂機輔助下對長骨干髓腔最狹窄處直徑進行測量,髓內釘內徑應在髓腔1/3以上; 根據患兒骨折部位選取進針點,保證進針點遠離關節囊,注意對神經、血管、骨骺板進行保護; 在進針時,于進針點上方處做2 cm切口,并在骨骺板上1~2 cm位置開骨窗,將塑形后髓內釘經由骨窗插入髓腔合適位置進行固定,并取預彎彈性髓內釘沿骨干縱軸斜向45°置入,在透視下進行骨折復位,并將髓內釘推向遠端。如無法順利復位骨折,存在軟組織嵌頓,則可在骨折位置取小切口以協助復位。將髓內釘推進至干骺端,對其進行旋轉,保持弓背相對,形成X形較差,已達到滿意的復位和固定效果。
B組行鋼板內固定: 麻醉方法和體位與A組相同,根據患兒的骨折情況選取鋼板,取同鋼板等長切口,使骨折斷端充分暴露,對斷端周圍陳舊性肉芽組織和血腫進行清除,并將骨膜剝離; 使用螺釘對鋼板進行固定,使鋼板橫跨骨折端,并在骨折端兩側使用2枚以上螺釘進行固定。術后2組患兒均接受常規營養支持和抗感染治療,并石膏外固定4~6周,在拆除石膏后指導患兒進行患肢功能鍛煉。
術后3個月對2組患兒進行隨訪,按照《常見疾病的診斷和療效判定》中相關標準: 優: 患兒關節內收外展、屈伸旋轉活動度完全正常; 良: 患兒關節活動度可達到正常程度的50%~80%; 可: 患兒關節活動度僅為正常情況下的30%~<50%; 差: 患兒關節活動度未達到正常的30%。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兒手術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 但A組患兒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B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B組(P<0.05)。見表1。2組患兒骨折肢體功能恢復優良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1 2組患兒手術情況比較
與B組比較, *P<0.05。

表2 2組患兒骨折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3-5]指出,大部分穩定型四肢長骨骨折患兒均可通過手法復位聯合外固定進行治療,但對于少數不穩定性骨折,外固定方法無法取得滿意的固定強度,仍需要通過手術內固定治療[6-7]。鋼板內固定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內固定方法[8-9]。兒童骨骺嚴重受損會造成骨骺板早閉,引起機體短縮畸形,對患兒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0-11]。
彈性髓內釘是一種兒童長骨骨折專用的內固定器械,可有效促進患兒肢體功能恢復[12]。研究[13]顯示,彈性髓內釘主要通過釘頭部、弧頂點和進釘點接觸髓腔壁產生彈性力,進而對骨折進行固定。在采用彈性髓內釘對長骨骨折進行內固定治療時,髓內釘并不經過骨骺板,因而可避免對生長板造成損傷,保證患兒骨質可正常生長[14-15]。李偉康等[16]研究指出,彈性髓內釘的內固定機制符合內固定生物性原則,可有效促進骨痂形成,對于短斜形骨干骨折、干骺端骨折具有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胡居正等[17]多中心研究指出,229例骨折患者經使用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僅少部分出現下肢不等長、軟組織激惹、對線不良,其中以股骨干中段橫形骨折恢復效果最佳。
本研究顯示, A組與B組患兒骨折肢體功能恢復優良率均在90%以上,表明鋼板內固定與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均是有效的兒童四肢長骨骨折內固定方法,均可取得穩定的固定效果,與周百剛等[18]結論基本一致。本研究中, A組患兒在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方面較B組存在明顯優勢,表明與鋼板內固定相比,彈性髓內釘固定可有效減輕手術對患兒肢體所造成損傷,特別是可避免對骨折端骨骺造成明顯影響,對于促進患兒骨折愈合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和鋼板內固定均是有效的兒童四肢長骨骨折治療方法,二者均可為骨折斷端提供堅強的內固定,但與鋼板內固定相比,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可有效減輕對長骨骨骺所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