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瑋
(陜西省延安市中醫醫院 內二科,陜西 延安,716000)
尿路感染(UTI)根據感染發生的部位可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中醫學中無“尿路感染”的概念,多將其歸為“淋證”范疇[1], 中醫根據尿路感染的不同表現又分為熱淋、氣淋、血淋、石淋、膏淋、勞淋等類型,其中熱淋患者多起病急,以尿熱為主要表現,可伴有周身發熱,西醫診斷為急性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診斷與中國專家共識(2015版)[2]指出,左氧氟沙星具有較高的血藥濃度和尿藥濃度,可用于治療下尿路感染。土地海苓煎沖劑為本院自制的中醫制劑。本研究探討土地海苓煎沖劑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濕熱下注型下尿路感染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延安市中醫醫院門診收治的濕熱下注型下尿路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治療組和左氧氟沙星組,每組25例,患者均為急性起病。左氧氟沙星組中男3例,女22例,年齡29~64歲,平均(47.90±6.50)歲; 病程10~40 h, 平均(22.94±3.93) h; 病情程度: 輕度17例,中度6例,重度2例。聯合治療組中男4例,女21例; 年齡28~62歲,平均(46.80±6.10)歲; 病程11~44 h, 平均(23.97±3.11) h; 病情程度: 輕度15例,中度6例,重度4例; 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下尿路感染的西醫診斷參照《內科學(第8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證療效診斷標準(2012版)》[4]“熱淋”濕熱下注證診斷標準。小便頻急不爽,尿道灼熱刺痛,尿黃渾濁,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惡寒發熱,口苦,惡心嘔吐,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納入標準: ① 下尿路感染的患者; ② 符合下尿路感染的西醫診斷及中醫濕熱下注型“熱淋”診斷的患者; ③ 體溫≤38 ℃患者; ④ 發病至就診時間≤3 d的患者。排除標準: ① 上尿路感染的患者; ② 合并尿道綜合征、尿路畸形的患者; ③ 發病至就診時間>3 d及體溫>38 ℃的患者; ④ 入組前48 h內接受過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 ⑤ 合并嚴重臟器病變及糖尿病、精神病患者; ⑥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⑦ 不能配合完成研究患者。
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對癥處理。左氧氟沙星組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 國藥準字H20000055; 0.1 g×12粒)口服,1粒/次, 2次/d, 以7 d為1個療效。聯合治療組在左氧氟沙星組基礎上給予土地海苓煎沖劑(延安市中醫醫院制劑室研制,規格12 g/袋×12袋),組方為土茯苓、地膚子、豬苓、海藻、知母、黃芩、枳實(炒)、升麻、扁蓄、瞿麥、石葦、梔子。用法用量為開水沖服, 12~24 g/次, 2~3次/d, 或遵醫囑。2組均連續治療7 d。
① 下尿路感染的療效評價標準參照尿路感染診斷與中國專家共識(2015版)[2]進行擬定,分為痊愈、顯效、無效。評價時間為治療7 d結束后,以痊愈+顯效+有效計算總有效率。② 中醫證候評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擬定,對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進行評分,無癥狀為0分,輕度為2分,中度為4分,重度為6分; ③ 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2組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和CD4+/CD8+)水平。

左氧氟沙星組痊愈11例,顯效2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72.00%; 聯合治療組痊愈15例,顯效3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84.00%。聯合治療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左氧氟沙星組(P<0.05)。
治療后, 2組尿頻、尿急、尿痛評分均較治療前減少,且聯合治療組上述證候評分均低于左氧氟沙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 2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數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2組CD4+、CD8+、CD4+/CD8+水平均較同組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聯合治療組上述指標水平在治療后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左氧氟沙星組比較, #P<0.05。

表2 2組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左氧氟沙星組比較, #P<0.05。
尿路感染以細菌感染為主,并存有少量真菌感染,因此治療以抗菌為主[5]。左氧氟沙星為抗菌作用強的廣譜抗菌藥物,對多數腸桿菌科細菌有較強抗菌活性[6]。許曉東等[7]研究結果顯示,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患者的降鈣素原(PCT)、白介素-8(IL-8)、療效及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要差于左氧氟沙星與八正散聯合用藥患者,可能與單用左氧氟沙星易導致細菌存在泌尿系統中的機會較大,病情反復發作有關。臨床上西醫起效快、藥效強,可以快速緩解癥狀,但藥物作用時間較短,疾病易反復發作,且副作用較大,因此尿路感染的治療推薦以中醫結合西醫治療方式為主,能夠彌補西醫治療的不足[8]。
中醫將尿路感染歸為“淋癥”的范疇,多因素使氣不足導致濕邪、熱邪入侵機體所致,并可根據癥狀不同分為膀胱濕熱證、肝膽郁熱證、脾腎虧虛證(濕熱屢犯)、腎陰不足證(濕熱留戀)等。濕熱下注型下尿路感染病機為下焦濕熱,膀胱氣化不利。土地海苓煎沖劑為本院制劑科研制的用于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制劑,其功能主清熱利濕解毒,宣調三焦氣機,主治尿路感染所致小便淋漓、灼熱、澀痛或尿頻尿急,小腹脹滿,腰困腰痛等癥。方中土茯苓、地膚子、豬苓、海藻共奏利水滲濕之效,均可通利小便,清熱除濕,利水消腫; 其余諸藥如知母、黃芩、枳實、瞿麥、石葦、梔子等具有滋陰、清熱、利濕、消滯、通淋、解毒等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用藥組患者臨床療效、中醫證候評分均顯著優于單用左氧氟沙星組患者(P<0.05), 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能更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尿路感染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除與病原體感染有關外,也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9]。T淋巴細胞亞群是一類具有免疫活性的重要免疫細胞群,包括CD4+、CD8+、CD4+/CD8+等,其水平高低能夠反映人體抵抗力的強弱及對抗疾病的能力。本研究中,治療后2組CD4+、CD8+、CD4+/CD8+水平均較同組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聯合治療組上述指標水平在治療后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左氧氟沙星加土地海苓煎沖劑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土地海苓煎沖劑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濕熱下注型下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鑒于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較少,且對于患者遠期療效及停藥后復發情況及藥物不良反應未做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