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巴拿馬特派記者 李曉驍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任重 ●本報記者 高穎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接受了阿根廷總統授予的“解放者圣馬丁大項鏈級勛章”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當地時間12月2日晚抵達巴拿馬進行國事訪問,巴拿馬總統夫婦親自到機場迎接。這兩個位于美國后院的國家,并沒理會美國官員的一再警告,而是毫不猶豫給了中國熱情的擁抱。中國與拉美關系越走越近令世界為之矚目。英國《衛報》說,當美國還未接受巴拿馬運河從軍事資產成為商用河道的現實時,巴中自貿協議談判正在快速推進。“德國之聲”則感嘆,一場貿易戰讓美國政府把中國的櫻桃訂單拱手送到阿根廷農民手中。“我們從不希望挑戰美國在拉美的傳統勢力范圍,”上海大學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時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同樣誰也無法否認中國與拉美發展關系使拉美國家受益,而一個繁榮的拉丁美洲也符合它北方鄰國的利益。”
巴總統夫婦親自接機
當地時間12月2日,習近平抵達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和夫人卡斯蒂略在舷梯旁熱情迎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禮兵肅立在紅地毯兩側,當地舞蹈演員跳起熱情歡快的民族歌舞。
巴拿馬城主要街道早早懸掛上了中巴兩國國旗。近日,當地民眾的話題都離不開中國國家元首的訪問。走在街頭,當得知《環球時報》記者來自中國,不時有民眾豎起大拇指,熱情地表示期待習主席的訪問。為保障安全,巴拿馬城派出約2500名警察在主要街道沿線值守。一名警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大國之一,中國領導人訪問巴拿馬是歷史性時刻,為此,巴方將安保措施提到最高等級。”
路透社等媒體紛紛報道,在訪問巴拿馬前夕,習近平在該國《星報》撰文,稱贊巴拿馬運河舉世聞名,瑰夏咖啡聲名遠播,香蕉等熱帶水果享譽世界。文章說,兩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去年,巴拿馬與臺灣“斷交”,同中國大陸建交,而多米尼加和薩爾瓦多步其后塵。習近平寫道,國際社會傾聽巴拿馬恪守一個中國政策的正義宣言,兩國人民一致支持中巴關系發展,而“一年半來,中巴關系強勁起步,各領域合作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中巴于2017年6月13日建立外交關系。巴拿馬《新聞報》稱,中巴越走越近讓美國“吃醋”。今年9月,美國宣布召回駐巴拿馬、多米尼加和薩爾瓦多大使,以了解這三國與臺灣“斷交”的決定。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就此發表官方公告,要求美國“尊重巴拿馬的主權決定”。今年10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巴拿馬時又警告,巴拿馬及其他拉美國家接受中國投資時要“睜大眼睛”,對此,巴拿馬政府稱,與中國建交并未影響與美國的任何關系。巴拿馬電臺評論稱,巴拿馬“不能與世界現實保持陌生感”,政府決定與中國大陸建交是“正確的行動”。
當地時間12月1日,在阿根廷陪同特朗普參加G20峰會的蓬佩奧接受美媒采訪時,又談到對中國在拉美擴展影響力的看法。他表示,“我們跟南美、中美以及墨西哥的關系對美國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都對中國及中國進入這些國家的方式感到擔心。中國并不像它自己所說,是帶著對拉美國家和民眾的良好意愿而來,中國進入拉美大多數情況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拉美感受中國的友好
美國官員的警告并沒有擋住拉美國家擁抱中國的熱情。《今日巴拿馬》稱,隨著習近平的到訪,巴中關系將邁出“巨大的一步”。此訪可能產生很多可能性:雙方自貿協定磋商加速,確認中國駐巴拿馬使館的最后選址,評估科隆項目的磋商進程……對巴拿馬政府來說,這是個主權不受影響的歷史性機會,因為中國沒有帶著“帝國主義姿態”,而是處處彰顯友好。
此前,習近平對阿根廷進行的國事訪問也受到外界高度關注。美國麥克拉奇報業網站稱,盡管白宮警告中國在拉美的“掠奪性經濟行為”,阿根廷依然對加強與中國的關系興趣盎然。盡管白宮試圖在阿中之間打入楔子,但阿根廷還是有理由繼續與中國的關系。皮尤近日一項調查顯示,由于特朗普對中美洲移民態度強硬,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等拉美國家對中國的印象更好。
12月2日,習近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接受阿根廷總統馬克里授予的“解放者圣馬丁大項鏈級勛章”。這枚勛章以阿根廷國父圣馬丁命名,是阿根廷政府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由國家元首親自頒授。
加拿大CBC新聞網3日稱,馬克里在G20峰會上與特朗普會晤時曾明確表示,希望美國公司能夠投資該國一個大型未開發油氣田,但特朗普對此毫無興趣。文章評論稱,“與中國戰略性培育其在阿根廷的影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在拉美的行為無計劃性而且‘越來越缺席”。
“中國新絲綢之路延伸到拉美”,巴拿馬《星報》稱,習近平訪巴期間,兩國將簽署約20項協議,涵蓋經貿、文化、旅游、教育、海事、農業合作等。巴拿馬農業部長卡勒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有廣闊的市場,巴拿馬有豐富優質的農產品,巴中簽署農業合作協議將大幅提高巴農民的收入,并解決更多人的就業。
“櫻桃外交”,“德國之聲”3日報道稱,阿根廷已經簽訂協議向中國出口櫻桃,出口蜂蜜與豬肉的協議也在談判中。美國櫻桃種植業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的犧牲品之一。德國《焦點》周刊3日則表示,中國的投資被看作是給阿根廷這個陷入經濟和金融危機中的國家“雪中送炭”。
繁榮的拉美對美國也好
據巴拿馬TVN電視臺報道,當地時間3日,習近平將參觀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側的新船閘科科利船閘。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官員埃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巴拿馬運河的收益提高得益于全球自由貿易。中國是全球化的捍衛者,中國對巴拿馬運河的重視,凸顯中國為維護全球貿易自由做出的努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巴拿馬運河大大縮短了商船和美國軍艦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距離。英國《衛報》則稱,在美國還未接受巴拿馬運河已從軍事資產成為商用河道之時,巴中自貿協議談判正在快速推進。巴拿馬貿易工業部長阿羅塞梅納說:“我們竟成為中國商品進入拉美的門戶。巴拿馬將成為小國如何與大國磋商的典范。”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所長王友明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帶一路”和拉美連接,巴拿馬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它既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匯點,也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地緣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小槳劃大船”的作用。盡管巴中建交僅僅一年半,但它是加勒比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很有戰略眼光”。
《聯合早報》分析說,美國視拉美為其后院,蓬佩奧和此前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談話顯示,過去10年中國與拉美國家的貿易聯系和基建合作更為密切,令美國感到不安和焦慮。目前,在所有20個拉美國家中,有7國對中國的出口已超越對美出口,有8國的中國進口商品比美國進口商品多。
“門羅主義已經過時”,江時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19世紀初拉美各國陸續獨立至今,和拉美發展關系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日本、歐盟、印度,為什么偏偏中國與它們發展關系,要遭受指摘?江時學說,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市場為拉美經濟提供了發展機遇,中國投資則彌補了拉美資本短缺的短板。在中國,老百姓已經可以買到阿根廷的葡萄酒、智利的水果、哥倫比亞的咖啡。他說:“中國與拉美發展關系是建立在互惠雙贏基礎上的,而一個繁榮的拉丁美洲也符合它北方鄰國的利益。”▲
●本報赴巴拿馬特派記者 李曉驍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任重 ●本報記者 高穎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接受了阿根廷總統授予的“解放者圣馬丁大項鏈級勛章”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當地時間12月2日晚抵達巴拿馬進行國事訪問,巴拿馬總統夫婦親自到機場迎接。這兩個位于美國后院的國家,并沒理會美國官員的一再警告,而是毫不猶豫給了中國熱情的擁抱。中國與拉美關系越走越近令世界為之矚目。英國《衛報》說,當美國還未接受巴拿馬運河從軍事資產成為商用河道的現實時,巴中自貿協議談判正在快速推進。“德國之聲”則感嘆,一場貿易戰讓美國政府把中國的櫻桃訂單拱手送到阿根廷農民手中。“我們從不希望挑戰美國在拉美的傳統勢力范圍,”上海大學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時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同樣誰也無法否認中國與拉美發展關系使拉美國家受益,而一個繁榮的拉丁美洲也符合它北方鄰國的利益。”
巴總統夫婦親自接機
當地時間12月2日,習近平抵達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和夫人卡斯蒂略在舷梯旁熱情迎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禮兵肅立在紅地毯兩側,當地舞蹈演員跳起熱情歡快的民族歌舞。
巴拿馬城主要街道早早懸掛上了中巴兩國國旗。近日,當地民眾的話題都離不開中國國家元首的訪問。走在街頭,當得知《環球時報》記者來自中國,不時有民眾豎起大拇指,熱情地表示期待習主席的訪問。為保障安全,巴拿馬城派出約2500名警察在主要街道沿線值守。一名警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大國之一,中國領導人訪問巴拿馬是歷史性時刻,為此,巴方將安保措施提到最高等級。”
路透社等媒體紛紛報道,在訪問巴拿馬前夕,習近平在該國《星報》撰文,稱贊巴拿馬運河舉世聞名,瑰夏咖啡聲名遠播,香蕉等熱帶水果享譽世界。文章說,兩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去年,巴拿馬與臺灣“斷交”,同中國大陸建交,而多米尼加和薩爾瓦多步其后塵。習近平寫道,國際社會傾聽巴拿馬恪守一個中國政策的正義宣言,兩國人民一致支持中巴關系發展,而“一年半來,中巴關系強勁起步,各領域合作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中巴于2017年6月13日建立外交關系。巴拿馬《新聞報》稱,中巴越走越近讓美國“吃醋”。今年9月,美國宣布召回駐巴拿馬、多米尼加和薩爾瓦多大使,以了解這三國與臺灣“斷交”的決定。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就此發表官方公告,要求美國“尊重巴拿馬的主權決定”。今年10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巴拿馬時又警告,巴拿馬及其他拉美國家接受中國投資時要“睜大眼睛”,對此,巴拿馬政府稱,與中國建交并未影響與美國的任何關系。巴拿馬電臺評論稱,巴拿馬“不能與世界現實保持陌生感”,政府決定與中國大陸建交是“正確的行動”。
當地時間12月1日,在阿根廷陪同特朗普參加G20峰會的蓬佩奧接受美媒采訪時,又談到對中國在拉美擴展影響力的看法。他表示,“我們跟南美、中美以及墨西哥的關系對美國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都對中國及中國進入這些國家的方式感到擔心。中國并不像它自己所說,是帶著對拉美國家和民眾的良好意愿而來,中國進入拉美大多數情況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拉美感受中國的友好
美國官員的警告并沒有擋住拉美國家擁抱中國的熱情。《今日巴拿馬》稱,隨著習近平的到訪,巴中關系將邁出“巨大的一步”。此訪可能產生很多可能性:雙方自貿協定磋商加速,確認中國駐巴拿馬使館的最后選址,評估科隆項目的磋商進程……對巴拿馬政府來說,這是個主權不受影響的歷史性機會,因為中國沒有帶著“帝國主義姿態”,而是處處彰顯友好。
此前,習近平對阿根廷進行的國事訪問也受到外界高度關注。美國麥克拉奇報業網站稱,盡管白宮警告中國在拉美的“掠奪性經濟行為”,阿根廷依然對加強與中國的關系興趣盎然。盡管白宮試圖在阿中之間打入楔子,但阿根廷還是有理由繼續與中國的關系。皮尤近日一項調查顯示,由于特朗普對中美洲移民態度強硬,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等拉美國家對中國的印象更好。
12月2日,習近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接受阿根廷總統馬克里授予的“解放者圣馬丁大項鏈級勛章”。這枚勛章以阿根廷國父圣馬丁命名,是阿根廷政府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由國家元首親自頒授。
加拿大CBC新聞網3日稱,馬克里在G20峰會上與特朗普會晤時曾明確表示,希望美國公司能夠投資該國一個大型未開發油氣田,但特朗普對此毫無興趣。文章評論稱,“與中國戰略性培育其在阿根廷的影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在拉美的行為無計劃性而且‘越來越缺席”。
“中國新絲綢之路延伸到拉美”,巴拿馬《星報》稱,習近平訪巴期間,兩國將簽署約20項協議,涵蓋經貿、文化、旅游、教育、海事、農業合作等。巴拿馬農業部長卡勒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有廣闊的市場,巴拿馬有豐富優質的農產品,巴中簽署農業合作協議將大幅提高巴農民的收入,并解決更多人的就業。
“櫻桃外交”,“德國之聲”3日報道稱,阿根廷已經簽訂協議向中國出口櫻桃,出口蜂蜜與豬肉的協議也在談判中。美國櫻桃種植業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的犧牲品之一。德國《焦點》周刊3日則表示,中國的投資被看作是給阿根廷這個陷入經濟和金融危機中的國家“雪中送炭”。
繁榮的拉美對美國也好
據巴拿馬TVN電視臺報道,當地時間3日,習近平將參觀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側的新船閘科科利船閘。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官員埃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巴拿馬運河的收益提高得益于全球自由貿易。中國是全球化的捍衛者,中國對巴拿馬運河的重視,凸顯中國為維護全球貿易自由做出的努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巴拿馬運河大大縮短了商船和美國軍艦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距離。英國《衛報》則稱,在美國還未接受巴拿馬運河已從軍事資產成為商用河道之時,巴中自貿協議談判正在快速推進。巴拿馬貿易工業部長阿羅塞梅納說:“我們竟成為中國商品進入拉美的門戶。巴拿馬將成為小國如何與大國磋商的典范。”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所長王友明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帶一路”和拉美連接,巴拿馬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它既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匯點,也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地緣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小槳劃大船”的作用。盡管巴中建交僅僅一年半,但它是加勒比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很有戰略眼光”。
《聯合早報》分析說,美國視拉美為其后院,蓬佩奧和此前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談話顯示,過去10年中國與拉美國家的貿易聯系和基建合作更為密切,令美國感到不安和焦慮。目前,在所有20個拉美國家中,有7國對中國的出口已超越對美出口,有8國的中國進口商品比美國進口商品多。
“門羅主義已經過時”,江時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19世紀初拉美各國陸續獨立至今,和拉美發展關系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日本、歐盟、印度,為什么偏偏中國與它們發展關系,要遭受指摘?江時學說,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市場為拉美經濟提供了發展機遇,中國投資則彌補了拉美資本短缺的短板。在中國,老百姓已經可以買到阿根廷的葡萄酒、智利的水果、哥倫比亞的咖啡。他說:“中國與拉美發展關系是建立在互惠雙贏基礎上的,而一個繁榮的拉丁美洲也符合它北方鄰國的利益。”▲
環球時報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