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地球誕生之日起,火山就開始造就并影響地球的外貌:制造出高山、高原、火山口、島嶼,還有連綿起伏的丘陵和肥沃的農田。火山噴發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認出它來;那些有著特定外形或噴發物的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也不難辨認;火山作用導致的地貌變化,甚至在幾億年之后還可以被辨別出來。但是,這些線索常常是隱蔽的,不易被察覺,只有火山學家經過專業訓練的雙眼才能發現。
有些火山在兩次噴發之間可能會平靜幾個世紀。在這期間,植物、動物和人類可以在其附近的沃土上生活。不過,這些活動不頻繁的火山卻是最危險的。
在海底形成的火山可能會向上運動。如果它們露出海面,就形成了火山島;如果火山在露出海面之前就停止了生長,則被稱做海山。
圖中所示的是假想出來的地貌,但是,我們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找到這些火山遺跡。根據這幅假想圖,盡管離你最近的活火山在千里之外,但你事實上也身處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貌之中。
火山噴發后形成的土壤通常都非常肥沃,因此,盡管火山附近是危險區域,但這兒卻也常常是人口稠密的地區。
破火山口通常是在火山反復噴發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且在成為死火山的幾百萬年之后,破火山口還能夠被辨認出來。
大多數火山噴發能夠將大量巖漿從火山底部的巖漿囊里釋放出來。
持續的火山噴發能夠將火山巖漿囊部分抽空,使火山底部出現空洞。
當火山由于重力作用沿著環形的斷層塌陷時,山體就會掉進巖漿囊中,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
巖漿和氣體在火山底部的巨大巖漿囊中匯聚。當巖漿回流或被噴發出去以后,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洞,這致使火山山體失去支撐而塌陷,形成破火山口。
世界上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地質結構,其中之一就是已經沉寂很久的火山留下的痕記——火山巖墻。火山柔軟的外層山體被侵蝕殆盡之后,露出更為堅硬的內層巖體,就是火山巖墻。
有些充滿水的破火山口演變成了湖泊,其湖面寬闊,可達幾十千米。火山噴發的氣體和地下熱泉使湖水具有獨特的顏色,并含有特殊的化學成分。
偶爾,巨量的熔巖從地球表面的裂隙噴涌而出,淹沒地表,形成大片熔巖平原。經過上百次的這種噴發之后,一片熔巖厚度達數千米的平地就形成了。后來,侵蝕作用和斷層作用將平地變成了陡峭的階梯狀山地。
尖峰和火山巖墻可以說是大自然構造出的奇特作品,它們是在火山作用和侵蝕作用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的。

炙熱的巖漿填充了活火山內部的火山柱和通道。

當火山活躍期結束以后,留在火山內部的巖漿就會冷卻下來,并形成堅硬的巖石。

幾百萬年之后,火山外層較軟的巖體被侵蝕掉后,內部堅硬的巖石就顯露了出來。

選自禹田文化《UTOP 權威探秘百科 ·火山和地震·地下奇謎探秘》,本刊被授予選載權。未經版權方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