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明 平陰縣財政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構建起比較完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是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完善公共財政的基礎,增強鄉鎮財政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筆者從事基層財政工作多年,本文在總結筆者所在縣,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成效的基礎上,分析了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我國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在建國以后經過了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實踐理論體系,建立了統一的財政資金運行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對于鄉鎮財政與鄉鎮經濟而言是一項比較大的制度上的重大改革,能夠實現資金直達,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行政成本,能夠有效提高鄉鎮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和配置資源的效率,加強和完善財政監督,同時也是強化預算管理、反腐倡廉的一項根本性措施。但是在具體的執行與運用過程中,鄉鎮經濟的發展具有差異化與分散化的特征。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范圍難以充分覆蓋到全部的鄉鎮地區,因此應當充分深化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改革與發展[1]。
由于鄉鎮地區的人員配置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鄉鎮財務人員業務水平比較有限,缺乏有效的資金管理以及缺乏細致的預算編制與信息化建設水平,下文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了相應分析。
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與執行需要鄉鎮財務管理人員的配合,這就要求其具有一定專業的財務知識與財務技能。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工作的開展處處都離不開鄉鎮一線財務人員,因此鄉鎮財務管理人員在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鄉鎮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比較有限,比較缺乏崗前培訓與系統的職業培訓體系,難以充分適應財務工作發展的需要,最終導致了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比較有限,難以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積極作用。
在財政國庫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財政賬戶信息,其設置的目的是提升財政賬戶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加強對于財政資金的運作效率。但是在鄉鎮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除了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外往往還存在其他賬戶,在開設的流程與制度上不夠完善,從而出現了財政賬戶混亂的現象。最后是鄉鎮金融機構的設置上比較短缺主要是鄉鎮金融機構網點大多屬于分支機構,距離縣城相對較遠,且網點十分分散,目前無法和人民銀行國庫實施清算,從技術層面阻礙了改革的快速推進;其次,如果照搬縣直部門改革模式,將鄉鎮財政零余額賬戶設立在縣城金融機構,鄉鎮政府距離縣城較遠而造成用款、報賬不便,違背了方便群眾、提高效率的改革初衷,并且很多鄉鎮中只有農村信用社與郵政儲蓄銀行,缺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入駐。
制度的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運用到預算工作,但是目前鄉鎮財政在預算管理這一方面的建設上比較不足,在編制流程與編制標準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不利于預算編制工作的細化進行。同時在工作的執行過程中也具有很多不可預見的因素,增加了預算編制的難度,從而影響了預算編制工作的充分進行。
制度制定與執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信息化技術,但是目前鄉鎮地區在很大程度上仍舊處于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地位,在制度執行過程中的辦公條件難以充分滿足具體的需要,從而影響了財政制度的充分發揮,而縣級終端服務又難以充分覆蓋到每一個鄉村地區,從而制約了制度作用的充分發揮。
另外,上級財政部門沒有系統的改革方案作指導,缺乏統一的改革模式和考核機制,鄉鎮政府沒有積極性,不利于改革的健康發展。
針對目前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當建立有效的制度改革制度,主要體現在提升鄉鎮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加強資金管理制度的規范化建設以及建立有效的預算編制制度與信息化建設水平,下文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了相應分析。
目前在鄉鎮人員的集中支付方式上對于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與支付模式進行了有效改革,為此應當對財務人員進行相應技術的培訓與業務知識的豐富完善,最終促進其業務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縣級財政部門應當定期對鄉鎮財務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其業務素質的有效提升,在目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目前的網絡技術與新媒體技術,充分增強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的會計知識增強其對于目前最新會計技術的充分掌握與熟練運用,鍛煉其專業會計軟件的使用熟練程度。從而充分滿足制度改革發展的需要。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提升工作人員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提升鄉鎮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技能[4]。
不同地區不同鄉鎮在經濟發展水平與建設體系上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在進行財政管理上應當對此充分考慮到位,選擇合適的機構模式。對于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可以設置“一體兩翼”的發展模式,將財政所設置為主體,將財政核算中心與財政服務大廳設置為兩翼。加強三者之間的互相配合。對于經濟發展不那么先進的鄉鎮地區可以設置財政所,加強鄉鎮地區對財政的汲取能力與財政補貼能力,同時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立便民窗口。有效分配鄉鎮地區的財政人員,加強對財政人員的優化配置,權責分明。
做好部門預算是國庫集中支付的前提條件,因此部門預算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加大鄉鎮部門預算改革力度,杜絕鄉鎮預算編制的隨意性,增強預算編制的嚴肅性,規范統一支出標準,提高預算的約束力。因此應當做到部門預算與國庫集中支付相互銜接、相互配套,創造良好條件,有效深化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明顯強化了財政及單位的預算管理意識和預算約束力,促進預算管理從“軟約束”向“硬約束”轉變。首先,在預算指標的管理上,以部門預算為基礎,分月、分類編制用款計劃,如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和政府采購用款計劃均分別編制,確定單位支出指標,嚴格預算追加減和指標調整。實行指標、額度雙控制,指標確定資金用途,額度控制資金結存,從單純的“資金流”轉變為“指標流”、“額度流”,維護了預算管理的嚴肅性。其次,在預算支出的審核上,財政部門按照預算確定的資金性質和用途,對單位請款的使用科目逐筆進行審核、支付,該糾錯的事項及時與單位溝通,該拒付的事項嚴格執行,確保了預算支出的合規性。
加強鄉鎮財政信息化建設,建立動態監控體系。縣級財政要依托金財工程和數字財政建設,統一鄉鎮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等業務流程,加快開發、推廣應用鄉鎮財政管理軟件,提升鄉鎮財政管理水平。加強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建立穩固的信息平臺,整合優化系統業務數據傳遞,健全以財政資金支付實時監控為中心、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建立有效的動態監控系統與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并進行有效的外部監督與內控管理,最終實現對國庫集中支付的有效監控[5]。另外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啟動全流程電子化支付模式,一是可以完全打破資金清算瓶頸,徹底實現網上全天候無障礙清算,同時解決憑證打印、憑證傳遞和憑證錄入、單位對賬等環節費入費力的困擾;二是全程實行電子化辦理可極大地方便群眾,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提高基層財政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技能。
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國家財政制度推行的重要基礎,鄉鎮地區是國家財政最基層的落實單位,也是國家財政制度的基石,但是目前在鄉鎮地區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鄉鎮財務人員業務水平比較有限,缺乏有效的資金管理以及缺乏細致的預算編制等問題,為此應當加強對于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改革,提升鄉鎮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加強資金管理制度的規范化建設以及建立有效的預算編制制度與信息化建設水平,從而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