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亮 山東大明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近年來,我國稅制改革不斷深化。但是稅制改革的深化對于施工企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即營改增使得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企業運營工作發生變更,為了解決前述變更,應當提出解決策略。
從對原有被納入營業稅繳納范圍的部分行業以及相應企業征收營業稅,現變更為征收增值稅,這就是營改增。該政策的實施起到降低企業納稅人稅賦的作用,因營業稅和增值稅這兩者之間進行稅收征收的計稅原理不同,因此能夠避免重復繳稅、體現公平原則。其中營業稅的性質是一種價內稅,而增值稅的性質則是一種價外稅。營業稅的營業額中通常情況下已經包含了納稅企業應當交納的營業稅。該稅種的應納稅額=納稅企業營業額*應當適用的稅率,因此其計算營業稅的基礎數據就是應納稅企業的全部營業收入,并不關注全部營業收入中是否含有已經計算過稅款的材料收入和勞務收入等。而且營業稅的征收體現在每一次的商品交易流通環節中,均要繳納明顯有重復征收。但增值稅卻不同,增值稅的征收體現在多個環節中的新增價值,比如交易產品的生產加工、在市場上的交易流通、又或者提供了勞務服務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重復征收的問題。我國從二零一一年開始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經過逐步發展,于二零一三年在全國范圍內的現代服務行業、交通運輸行業開始推廣營改增試點工作,在二零一四年時又將郵政服務、鐵路運輸行業納入其中,并在二零一六年時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前述試點工作的全面開展,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當前,施工企業獲取材料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甲供材料;一種是施工企業自己采購。在施工企業實施增值稅后,其材料通過哪種方式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對施工企業的增值稅負產生影響。材料的第一種取得方式是通過甲方供材。具體是指工程具體施工方不負責材料采購,而是由甲方采購,然后由施工方負責施工。甲方供材包含了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發包方供應,也就是說工程發包方自行負責材料的合同簽訂、款項支付、發票開具以及與之有關的一切事項,而施工方僅是進行施工;其中另一種就是甲方對材料進行控制,甲方嚴格限定所使用材料的具體生產銷售廠家、規格標準等等,由工程施工方具體負責材料的合同簽訂、款項支付、發票開具以及與之有關的一切事項。第一種甲供材方式的進項稅是由工程的發包方進行抵扣的,而第二種方式的進稅項則是由工程的施工方進行抵扣的。營改增工作的全面推進,使得相關施工企業的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成了11%,但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約定甲供方式的,在稅收的征收上規定可以通過簡易征收程序,以3%征收率為標準計征增值稅。
在營改增之前對人工費用以如下兩種方式計征營業稅:(1)國家稅務總局于2006年發布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勞務承包行為征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493號),在前述批復中明確規定對于施工企業在具體施工中獲取的勞務收入,按照營業稅“建筑業”稅進行征收,其所適用的營業稅稅率為3%;(2)如果施工企業有勞務派遣情形的,那么按照“服務業”稅進行征收,其所適用的營業稅稅率為5%,前述費用應已扣減勞務工資、相關保險以及公積金款項。營改增后對于施工企業而言,可選擇與建筑勞務公司合作,并簽訂清包工合同,人工費可以抵扣3%,而自有用工人工費必須要做成工資表的形式,這樣一來人工費就無法抵扣,純粹是按11%開給業主。如果選擇勞務派遣用工,一旦勞務派遣公司選擇差額征稅,勞務派遣公司支付給被派遣員工的工資、福利和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銷售額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
施工項目的分散性決定了無法配備完整的稅務工作人員,否則會產生較大的人力成本,而且缺乏執行統一標準。鑒于前述原因施工企業應集中處理稅務問題。且施工企業的集團公司應當采取如下方式,即與各項目公司、成員公司簽訂協議,通過協議在項目所在地完成增值稅繳納工作,集團公司不進行代扣代繳,以避免工作壓力。正是如此,集團公司可參考具體情形,注銷已成立的,在新設項目時以集團分公司的方式進行操作。除此之外,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增值稅核算應在區別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還是簡易計稅方法計稅,是本地簡易計稅還是異地簡易計稅項目的情況下,按照《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
營改增改革之后,財務上的會計科目發生了較大變化,如增加了待認證進項稅額、待轉銷項稅額、預交增值稅、簡易計稅、代扣代交增值稅等會計科目,這增大了會計核算的難度。故應對相關會計人員提供專項培訓,以提升營改增后其工作適應度。施工企業可以參考進行營改增的試點城市,以及具體實行的行業,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相關業務人員專業素養。以便于厘清營改增后的稅負關系,對施工企業的增值稅進行統籌管理,確保成本最小化。
在現有狀況下各個施工承包商的經營模式主要分為如下五種情形,第一種方式是自管,第二是直管,第三是委管,第四是掛靠,第五是聯合體施工。在前述方式中掛靠較為普遍,但不利于增值稅的管理。施工企業應加強經營管理,通過營改增加以改進,通過不斷的篩選、評價、管理,在企業內部建立優質供應商、分包商名錄,與此加強合作,避免選擇成本,充分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在營改增具體實施時,企業人工成本無法進行抵扣,人工成本不斷上漲。鑒于前述情況施工企業應通過如下方式予以改進:第一、強化勞務管理,通過充分的對比和評價,選擇具有良好信譽、工程質量能夠得到保證的勞務隊伍開展工作,降低重復勞動和人工成本;第二、引進高技術的機械設備,通過高技術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人員使用比例和人工成本,提升綜合實力。
施工企業應充分融入互聯網+,通過各種先進性技術、管理、軟件硬件等,合理開展營改增。通過綜合平臺建立流程化體系,對施工項目的分包情況、項目分包商的具體信息、設備器械、施工材料、材料供貨商的具體情況、材料的流動等全過程進行統一的監管、登記,全面掌握工程進展,同時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基本情況、開具信息等綜合整理,提高項目的整體管控水平和監督情況。通過前述方式從各個流程環節嚴格把控風險,有效開展異地操控監管,強化增值稅發票的管控工作。
營業稅改增值稅,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從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目的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減少重復征稅、進一步減輕企業賦稅。但是在營改增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各施工企業也都面臨了很多的困難,各施工企業應當對營改增相關的政策進行全面的認識,以加強項目成本管控。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應當就此提供指導性的方案,為企業加強管控提供方向和支持,促進施工企業的高效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