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貞 龍口勝通能源有限公司
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在激烈競爭的浪潮中我國物流企業經受了跨國物流集團的沖擊下發展起來,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具有不俗的競爭力。然而我國物流行業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競爭激烈程度大,本文試圖通過物流企業在不違反法律前提下對稅收進行合理籌劃,以此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物流業是未來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是未來物聯網與實體單元接駁的重要紐帶,同時物流業激烈的競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促進了人民就業,使得物流業成為了我國現如今最蓬勃發展的產業之一。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到“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在此背景下物流企業通過利用合理合法財務、稅收優惠等手段籌劃降低稅收成本,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在對稅收合理籌劃時,明確只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從企業經營風險角度來看要及時和避免偷稅漏稅的嫌疑;對稅收籌劃是全局性工作,在企業繳納的各種稅種涵蓋了企業本身的融資、投資業務,應統籌企業所應承擔的稅負額度,切不可顧此失彼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充分利用組織形式的差異,所經營區域的稅收優惠,以此梳理企業經營所涉及的稅種,由此規劃最經濟的納稅計劃;稅收籌劃要理清成本投入和節稅兩者的關系,在利潤增長和支出找到一個平衡點,要嚴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物流企業的業務范圍也隨之擴大到原材料采購、生產、貨物退換等服務領域,在企業經營日趨復雜化的當前環境,不論是出于節稅還是財務管理的角度,籌劃對稅收的申報和計稅皆具有重大意義。
此外對稅收籌劃,有利于優化企業自身產業結構。根據國家鼓勵的稅收政策,企業能根據自身特點在產品結構上做出調整,使國家通過稅收杠桿對物流行業的扶持和政策傾斜,從而優化產業結構。
國內很多財會人員對于稅收籌劃其實并不了解,他們對此項操作總是和偷稅、漏稅聯系在一起,把稅收籌劃等同于違法行為。實際上,違法的偷稅和合法正規的稅收籌劃在本質上存在極大差別,首先稅收籌劃就是主張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合理避稅,是正規且合法的行為;而偷稅則是通過不正當手段,以違法為前提的少繳稅或不交稅的行為,是國家重點打擊的違法行為。
目前我國在稅收籌劃還沒有一個相對規范的標準,對于物流企業和征稅單位來說,雙方不一定認同對方的稅收籌劃標準,從而引申出稅收籌劃的風險,嚴重時甚至會讓企業背上偷稅的指控。雖然稅收籌劃是合法的避稅手段,也符合稅收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但理論上的準確延伸到實際操作中,就會產生征稅機關與企業的認知偏差。企業在合法避稅時過分關注和利用稅法法規的漏洞,并且未采取任何反避稅措施,如此一來企業背負上很大的法律風險。
物流企業缺乏高素質的稅收籌劃人才,這種避稅操作對于我國當前發展來說還是一種新興概念,相關人才儲備并未及時跟進,造成為企業稅收籌劃的人才可能并不具有一定的資質和勝任能力,甚至部分企業只是了解這個概念,就讓公司內財務人員實行可能對自身公司造成法律風險的稅收籌劃工作。
對于物流企業的稅收籌劃應該納入其公司內部的財務發展規劃,還要從根源上解決相關人才儲備,企業管理人員可組織參考學習、外派培訓和聘請教師等方式來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在稅收籌劃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在培訓過程中要將稅收籌劃和偷稅等行為區別開來,給財務人員樹立正確的稅收觀念,引導他們進行合理的納稅籌劃。
上文提到稅收籌劃是合理避稅的手段,是符合稅收政策的一種操作方式,作為企業應熟悉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動向,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雖然稅收籌劃作為避稅手段合法,但并不代表沒有風險,企業應樹立起相應的風險意識,綜合國家稅收政策,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地考察和反復確認所籌劃項目的合理性,多方論證其合法性[1]。
做好企業籌資過程的稅收籌劃,根據籌資方式的來源不同,財政撥款、銀行貸款、發行股票還是企業間的拆借,因其籌資方式不同,對企業的稅收負擔亦分輕重。因其籌資方式的不同,采用稅收籌劃的技術和方法亦隨之改變,達到把物流企業稅負降到最小,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例如,單純考慮節稅的層面,與企業進行拆借的籌資方式,是所能達到稅負降至最小的方式,向銀行貸款次之,當然如何選擇還是要根據企業經營戰略所決定。
營改增是指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具有減少重復征稅的優點,有利降低企業稅收負擔。但其缺點是沒辦法核算進項企業,對科技企業等以人力為成本核算的企業來說有些吃虧。物流企業不同于科技企業,其稅收抵扣和核算明確,相較于后者來說真正做到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大中小型物流企業因其規模和經營狀況的特點,根據政策可由此申報為小規模納稅人,按照政策優惠,符合要求的物流企業可采用簡易計稅方法,其應繳稅額是銷售利潤乘以征收稅率的金額。具體又能細分為以下兩種情況:1.貨物運輸的物流企業與裝卸搬運的企業由征收3%的營業稅改為征收3%的增值稅,看似數字沒有變化,但是后者抵消了重復征稅故而對企業的稅收負減小了。2.對于業務范圍在倉儲、貨物轉運和配送的物流企業,營業稅征收額有5%改為征收增值稅3%的稅金,實際征收稅額減小了,從而增強物流企業業務拓展和競爭力[2]。
營改增的稅收征收特點就是采用抵扣的形式,如企業采購的設備、燃料進項稅可以抵消部分稅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企業所繳納的社保費用、人力成本等方面的支出則不在抵扣范圍。
根據上文提到的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發展的促進,科學合理地實施稅收籌劃,為物流企業節約了稅收成本。對于稅收籌劃,根據納稅人的不同而籌劃也需要進行相應變化。對于一般納稅的企業來說,每月應納增值稅額是當月銷售額與可抵扣稅額之差,在此基礎上乘以17%、11%等稅率。也就是說對于一般納稅人,僅對增值額增稅;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其應繳增值稅以不含稅的當月銷售額乘以3%的征收稅率。所以中小型物流企業具體以哪種身份進行納稅申報,需要綜合自身規模和發展方向來考慮。
物流企業在采購支出的稅收籌劃上,要考慮自身現金流與供應商的因素。例如:A公司營改增后屬于一般納稅人,BC是A公司的運輸服務供應商,但是B提供的服務在增值稅抵扣范圍內,C公司則不在抵扣范圍。B和C公司為A提供運輸服務假設在不包含流轉稅的情況下為2000,營改增后B所在公司納入了營改增抵扣范圍,A公司支付給B公司服務費用2220元(2000+2000*11%),其中2000元計入支付成本,220元就是這次A和B交易后的增值稅額,在取得增值稅發票后可憑此抵扣相應稅額。C公司仍沿用以往營業稅規定,C公司的服務費用假設是2060元(2000+2000*3%),其中2060元全部計入企業成本。綜合比對可看出,A公司選擇與B公司合作更能節省成本,能夠節省60元的成本,但由于增值稅采用事后抵扣的原則,對企業的現金流造成較大影響。是否采用這種稅收籌劃取決于物流企業的選擇。
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稅收政策的完善,相關物流企業完善對稅收人才的儲備,掌握和了解其運作方式的風險,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認真研究和分析,就能把企業稅負降至相對合理的程度。